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天眼鉴宝:我的传奇鉴宝人生 >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一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古物为引:百年文脉的守护者(一一四)

第1021章 民间鉴宝行的余波

滨海市的初秋,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陈轩、苏晴和小林坐在工作室里,泡着热茶,讨论着“民间鉴宝行”接下来的行程。

“赵爷爷和赵向东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小林放下茶杯,“勋章捐赠仪式定在下周五,博物馆会专门为这两枚忠勇勋章设立一个小型展柜。”

苏晴兴奋地补充道:“我把整个故事整理成了一篇图文报道,已经发给了《滨海晚报》的文化版。主编很感兴趣,说要做一个专题,把我们‘民间鉴宝行’的故事也一并报道出来。”

陈轩点点头,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这个故事能以这样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我很高兴。这不仅是对两位英雄的告慰,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乎意料。

第二天一早,陈轩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

“请问是陈轩先生吗?”电话那头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我看了你们关于勋章的报道,有些事情……想和你当面谈谈。”

“请问您是?”陈轩警惕地问道。

“我叫赵二虎,是赵二勇的弟弟。”对方顿了顿,“有些真相,或许你们还不知道。”

这个名字让陈轩立刻警觉起来。赵二勇的弟弟?他会知道什么?

“好的,我们可以见面。”陈轩答应道,“您定个时间和地点吧。”

“今天下午三点,滨海公园北门的茶馆。”赵二虎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陈轩放下电话,眉头紧锁。直觉告诉他,这个突然出现的赵二虎,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

“怎么了?”苏晴注意到了陈轩的表情变化。

“赵二勇的弟弟联系我,说有事情要当面谈。”陈轩解释道,“他提到了‘真相’,这让我有些担心。”

小林立刻警觉起来:“会不会是骗子?或者是想借这个机会敲诈我们?”

“有这种可能。”陈轩点头,“所以我们三个一起去。苏晴,你带上相机,也许会用得上。”

下午三点,滨海公园北门的茶馆。

陈轩三人提前十分钟到达,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透过玻璃窗,可以清楚地看到门口的情况。

三点整,一个六十多岁的男人缓缓走进茶馆。他穿着一件灰色的夹克,头发花白,面容消瘦,与赵向东有几分相似。

“应该就是他了。”陈轩低声说道。

男人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径直朝他们走来。

“哪位是陈轩先生?”他问道,声音果然和电话里一样沙哑。

“我是。”陈轩起身,“您是赵二虎先生?请坐。”

赵二虎坐下后,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才缓缓开口:“你们关于我二哥的报道,我看了。有些地方……不太准确。”

“哦?”陈轩来了兴趣,“请您具体说说。”

赵二虎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个旧信封,放在桌上:“这是我二哥生前写给我的一封信。你们看完,就知道真相了。”

陈轩接过信封,发现已经泛黄,封口处用蜡封着。他小心地拆开,里面是一张同样泛黄的信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毛笔字。

“这封信写于1946年,也就是我二哥复员回乡的前一年。”赵二虎解释道,“他在信中详细说明了勋章的事情。”

陈轩开始阅读信件。信的内容很长,赵二勇在信中详细描述了他和赵大勇在战场上的经历,以及赵大勇牺牲的经过。关于勋章,赵二勇写道:

\"……大勇牺牲后,我在清理战场时找到了他的遗体和这枚勋章。我知道这枚勋章对他的家人意味着什么,但当时我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我的母亲病重,急需用钱医治,而我作为一名普通士兵,根本无力承担这笔费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将勋章上的名字改为我的,这样我就可以获得一笔抚恤金,为母亲治病……\"

信中还提到,赵二勇后来确实将一部分抚恤金寄给了赵大勇的父母,但由于羞愧,他一直没有勇气亲自面对他们。

“这封信我一直保存着,没有告诉任何人。”赵二虎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我知道我二哥做错了,但他也是出于无奈。他一生都背负着这个秘密,直到去世前都没有释怀。”

陈轩、苏晴和小林沉默不语。这封信的内容,与他们通过玄鉴镜看到的画面基本吻合,进一步证实了赵二勇的无奈和愧疚。

“赵先生,非常感谢您告诉我们这些。”陈轩真诚地说道,“您二哥的故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和感人。”

赵二虎摇头:“我不是为了替他辩解。我只是觉得,历史应该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不应该有任何隐瞒。”

苏晴轻声问道:“赵先生,您为什么现在才选择告诉我们这些?”

赵二虎叹了口气:“因为我看到报道中提到,勋章将被捐赠给博物馆。我觉得这是一个告慰我二哥在天之灵的好机会。他一生都在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愧疚,现在,也许他可以安息了。”

陈轩点头:“您说得对。我们会将这封信的内容补充到展览说明中,让后人了解完整的故事。”

离开茶馆后,三人默默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没想到,这个故事还有这样的曲折。”苏晴感慨道,“赵二勇的形象,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立体了。”

小林点头:“是啊,他既是一个犯了错的人,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承担了生活的重担,履行了对家人的责任。”

陈轩若有所思:“这个故事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我们的‘民间鉴宝行’,不仅要鉴定文物的真伪,更要挖掘文物背后的人性和情感。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和记忆。”

“接下来,我们去哪里?”小林问道。

陈轩微笑着说:“去下一个委托人那里。我相信,还有更多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在等待我们去发现。”

就在这时,陈轩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您好,请问是陈轩先生吗?”电话那头是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我叫孙博文,是一位收藏家。我有一件祖传的古画,想请您帮忙鉴定一下。”

“当然可以。”陈轩答应道,“您可以带着古画来我们工作室,或者我们上门服务。”

“不,这件古画非常珍贵,我不方便带出门。”孙博文神秘地说道,“如果您方便的话,我想请您明天来我家一趟。地址是……”

挂断电话后,陈轩若有所思地看着苏晴和小林:“看来,我们的下一个挑战,已经出现了。”

第1022章 古画疑云

第二天下午,陈轩、苏晴和小林按约来到了收藏家孙博文的家。

这是一栋位于市郊的独栋别墅,庭院深深,戒备森严。

“陈先生,久仰大名。”孙博文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儒雅男子,亲自出门迎接。

在宽敞的会客厅里,孙博文小心翼翼地从保险柜中取出一个长条形的锦盒,放在茶几上。

“这是我孙家的传家宝,一幅清代着名画家石涛的山水图。”他缓缓打开锦盒,露出一卷古画。

陈轩仔细观察,只见画作气势磅礴,笔墨苍劲,确实有石涛画风的神韵。

“孙先生,可否让我近距离观察一下?”陈轩问道。

“当然可以。”孙博文将画卷展开,铺在特制的案几上。

陈轩戴上手套,从多个角度仔细观察画作的每一个细节。他时而用放大镜查看笔触,时而用手电筒照射纸面,观察纸张的纤维结构。

“苏晴,麻烦你拍几张高清照片,特别是这几个角落。”陈轩指着画卷的几处位置说道。

苏晴立刻拿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起来。

“陈先生,有什么发现吗?”孙博文紧张地问道。

陈轩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巧的便携设备——多功能光谱仪。

“这是用来分析颜料成分的。”陈轩解释道,“不同年代的颜料,其光谱特征是不同的。”

他用光谱仪对画作上的几种主要颜色进行了检测,然后将数据记录下来。

“孙先生,这幅画……有些可疑。”陈轩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

“可疑?”孙博文的脸色立刻变了,“您的意思是,这幅画是假的?”

“我还不能确定。”陈轩摇头,“但有几个地方让我产生了怀疑。”

他指着画卷的一角:“你看这里,印章的印泥颜色有些异常。清代早期的印泥,通常含有朱砂成分,颜色会呈现出一种暗红色,而这幅画的印泥颜色偏鲜红,更像是近现代的印泥。”

孙博文立刻反驳:“这可能是因为保存环境不同导致的颜色变化吧?”

“有这种可能。”陈轩点头,“所以我需要进一步确认。”

他又指着画中的一处细节:“还有这里,石涛的山水画,通常会在细节处留下一些独特的笔触,我们称之为‘石涛点’。这幅画虽然模仿得很像,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

小林在一旁补充道:“我们之前处理过不少高仿品,有些仿造者的技艺确实非常高超,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只要仔细观察,总能发现一些破绽。”

孙博文的脸色更加难看了:“陈先生,您知道这幅画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吗?这是我孙家几代人的骄傲!如果它是假的,那将是对我们家族的巨大打击!”

陈轩理解孙博文的心情,他平静地说道:“孙先生,我非常理解您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我必须非常谨慎。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不会轻易下结论。”

他思考片刻,提出了一个建议:“孙先生,我想将这幅画带回工作室,用更专业的设备进行检测。当然,如果您不放心,我们可以全程录像,确保画作的安全。”

孙博文犹豫了片刻,最终点头同意:“好吧,我相信你们的专业素养。但我有一个要求,无论结果如何,都希望你们能保密。”

“我们会的。”陈轩郑重承诺。

回到工作室后,陈轩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鉴定工作中。他动用了工作室所有的专业设备,对古画进行了全面的检测。

首先,他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了画作的纸张纤维,发现这是一种清代中期常见的宣纸,这一点没有问题。

接着,他对颜料进行了更详细的光谱分析,发现其中一种绿色颜料的成分与清代早期的颜料有所不同,更像是近现代才开始使用的化学颜料。

最后,陈轩决定动用他的“杀手锏”——玄鉴镜。

他将玄鉴镜轻轻覆盖在古画之上,闭上眼睛。很快,一幅幅画面在他脑海中闪现——

一个现代的画室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临摹一幅古画。他的技艺非常高超,每一笔每一划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在他身边,放着各种现代化的绘画工具和颜料。

陈轩睁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真相已经大白。

“怎么样?”苏晴和小林异口同声地问道。

陈轩缓缓摇头:“很遗憾,这幅画确实是现代仿品。而且,根据玄鉴镜显示的画面,这幅画的仿造者应该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专门从事古画仿造工作。”

小林愤怒地说道:“这些可恶的造假者,不仅欺骗了收藏者,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亵渎!”

苏晴则担忧地说:“那我们该如何向孙先生解释呢?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陈轩沉思片刻:“我们必须告诉他真相,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先肯定这幅画的艺术价值,然后再委婉地告诉他鉴定结果。同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协助他追查这幅画的来源,或许能找到造假者的线索。”

第二天,陈轩三人再次来到孙博文的家,将鉴定结果告诉了他。

如他们所料,孙博文的反应非常激烈。他一开始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甚至怀疑陈轩的鉴定结果有误。

但当陈轩向他展示了详细的检测报告和玄鉴镜显示的画面后,他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

“这……这怎么可能……”孙博文失神地坐在沙发上,喃喃自语,“这幅画是我父亲在二十年前从一位老朋友那里购买的,花了整整五十万!”

“孙先生,我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陈轩安慰道,“但请您冷静下来。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或许能追回您的损失。”

孙博文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您能帮我?”

“当然。”陈轩点头,“我们可以从这幅画的来源入手,找到您父亲的那位朋友,或许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线索。同时,我们也可以向警方报案,将这件事交由专业的部门处理。”

孙博文沉默良久,最终点头同意:“好吧,我听您的。这件事,就拜托你们了。”

离开孙博文家后,陈轩站在庭院中,望着这栋豪华的别墅,心中感慨万千。

“看来,我们的‘民间鉴宝行’,不仅要面对感人的历史故事,还要应对这些令人愤慨的造假事件。”苏晴说道。

小林点头:“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警惕。这些造假者的手段越来越高明,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陈轩若有所思:“这个仿造者的技艺确实非常高超,他应该不是一个人在行动,背后很可能有一个专业的造假团伙。如果能打掉这个团伙,将是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巨大贡献。”

他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这个案子,我们一定要追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