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冷链搭建通产销 亲情羁绊暖非洲
肯尼亚的旱季彻底退场,第一场秋雨淅淅沥沥落下时,“中非友谊农场”的玉米田已一片金黄,饱满的穗子压弯了秸秆,风一吹便泛起金色的浪。但李渊站在田埂上,眉头却没完全舒展——玉米丰收是好事,可内罗毕的批发市场距离农场有三百多公里,没有完善的冷链运输,新鲜玉米运到市场就会变质,村民们的辛苦很可能白费。
“爸,昨天我跟内罗毕的超市对接,他们说如果玉米能保证新鲜度,愿意以每公斤高出市场价20%的价格收购,但要求48小时内到货。”李阳拿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与超市采购经理的聊天记录,“可现在咱们只有两辆普通货车,没有冷藏设备,玉米运到那边至少要6个小时,再加上装卸时间,根本保证不了新鲜。”
苏瑶这时也从农场办公室赶来,手里攥着一份冷链设备报价单:“我联系了国内的冷链设备供应商,他们说可以提供二手的冷藏车和小型冷库,但设备加上运输、安装费用,大概需要50万人民币。分公司那边说近期资金紧张,只能先拨付20万,剩下的30万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
李渊接过报价单,指尖在“30万”的数字上轻轻敲击。他知道,这笔钱对农场来说不是小数目——前阵子解决旱情、推广菌草技术已经花了不少钱,现在再拿出30万,农场的流动资金会非常紧张。可如果不建冷链,村民们的玉米只能低价卖给当地的小商贩,一年的辛苦就白忙活了。
“我来想想办法。”李渊沉思片刻,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是他当年在部队的老战友,现在在国内做农产品贸易。电话接通后,他把农场的情况和建冷链的需求跟老战友说了一遍,老战友沉默了一会儿,说:“老林,我这边正好有一批准备淘汰的冷藏设备,虽然有点旧,但还能用,我给你打个折,再帮你联系便宜的运输公司,算下来大概20万就能搞定。剩下的10万,我私人先借给你,等你们资金周转开了再还。”
挂了电话,李渊脸上露出了笑容:“问题解决了,老战友愿意帮我们,设备加上运输、安装,20万就能搞定,剩下的10万他私人借给我们。”
苏瑶和李阳都松了口气,苏瑶笑着说:“还是你人脉广,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接下来的日子,农场里一片忙碌。李渊负责联系老战友对接冷链设备,苏瑶则组织村民们平整土地,搭建小型冷库,李阳则跟着技术员学习冷藏车的操作和维护。李悦也没闲着,她带着几个非洲小朋友,在冷库周边种上了从国内带来的向日葵种子,说等向日葵开花了,这里会更漂亮。
半个月后,冷链设备如期运到农场。当两辆崭新的冷藏车和一座小型冷库出现在村民们面前时,大家都兴奋地围了过来,摸着冷藏车的车厢,脸上满是好奇和期待。
“这就是冷藏车吗?里面真的能让玉米保持新鲜吗?”奥马里伸手摸了摸冷藏车的车门,一脸疑惑地问。
李渊笑着打开冷藏车的车门,一股冷气扑面而来:“当然能,这里面的温度可以控制在0到5摄氏度,玉米放在里面,保存一周都不会变质。以后我们的玉米不仅能卖到内罗毕的超市,还能卖到其他城市,甚至出口到周边国家。”
村民们听了,都激动地欢呼起来。奥马里拉着李渊的手,眼眶有些湿润:“李总,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我们的玉米根本卖不上好价钱。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
李渊拍了拍奥马里的肩膀:“我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建加工厂,把玉米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面条,让我们的农产品卖得更远、更好。”
冷链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农场开始组织村民们收割玉米。村民们背着背篓,拿着镰刀,在玉米田里忙碌着,金黄的玉米穗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农场的晾晒场,晒干后再存入冷库。李阳则驾驶着冷藏车,将新鲜的玉米运往内罗毕的超市。
第一次运输玉米时,李阳特意提前了两个小时出发,他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冷藏车,每隔一段时间就查看一下车厢内的温度,确保玉米的新鲜度。当他把玉米送到超市,采购经理打开车厢检查时,看到玉米依旧新鲜饱满,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小伙子,你们的玉米新鲜度非常好,以后我们就长期合作了!”
李阳激动地给李渊和苏瑶打了电话,分享这个好消息。电话那头,李渊和苏瑶的声音都带着欣慰和自豪。
随着冷链的搭建,农场的玉米销量越来越好,村民们的收入也大幅提高。很多村民用卖玉米的钱盖了新房,买了新的农具,生活越来越好。奥马里还特意给李渊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用中文写着“中非友谊的使者,百姓致富的带头人”。
这天傍晚,李渊一家坐在农场的院子里,看着远处夕阳下的玉米田和冷库,心中满是欣慰。李阳拿着刚收到的玉米销售款明细,兴奋地说:“爸、妈,这个月我们的玉米销量突破了50吨,净利润达到了15万人民币!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半年,我们就能还清老战友的10万借款了。”
苏瑶笑着点头:“等还清借款,我们就用剩下的钱建玉米加工厂,把玉米深加工成更多的产品,让村民们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李悦这时突然说:“爸妈,下个月是阿米娜的生日,我想给她办一个生日派对,还想邀请村里的小朋友们一起参加。”
李渊和苏瑶相视一笑,点头同意:“好啊,我们一起帮你准备,给阿米娜一个难忘的生日派对。”
接下来的一周,李悦开始忙着准备生日派对。她从国内带来的童话书里找了生日派对的策划方案,还亲手给阿米娜画了一张生日贺卡,上面画着她和阿米娜一起在玉米田边玩耍的场景。苏瑶则帮着李悦准备蛋糕和零食,李渊和李阳则负责布置派对场地,在农场的院子里挂起了彩色的气球和彩带。
阿米娜生日那天,村里的小朋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崭新的衣服,手里拿着自己做的小礼物,围在阿米娜身边,唱着生日歌。阿米娜看着眼前的一切,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悦悦,谢谢你,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个生日。”阿米娜拉着李悦的手,轻声说。
李悦笑着说:“不用谢,我们是好朋友,以后你的每个生日,我都陪你一起过。”
派对上,大家一起吃蛋糕、做游戏,笑声传遍了整个农场。李渊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中非友谊不仅仅是大人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更是孩子们之间的真诚与陪伴。这些孩子,是中非友谊的未来,是“金线计划”最好的传承者。
夜幕降临,派对渐渐结束,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李渊一家坐在院子里,看着天上的繁星,心中满是幸福。苏瑶靠在李渊的肩膀上,轻声说:“时间过得真快,我们来非洲已经快六年了。这六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困难,但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和感动。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能在这里快乐成长,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李渊握住苏瑶的手,说:“是啊,这六年,我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还为中非友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条‘金线’,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坚固、更加温暖。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在这里奋斗,带着孩子们一起,把‘金线计划’做得更好,让中非友谊之花永远绽放。”
李阳和李悦也靠在父母身边,李阳说:“爸、妈,等我大学毕业,我就回来帮你们打理农场,把我们的农产品卖到全世界。”
李悦点点头:“我也要回来,继续教非洲小朋友们学中文,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非友谊。”
李渊和苏瑶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和自豪。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能够承担起传承“金线计划”、促进中非友谊的责任。
夜色渐深,农场里一片寂静,只有远处传来的虫鸣声和非洲鼓的声音。李渊一家坐在院子里,听着这些声音,感受着非洲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他们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还有更多的工作等着他们去做,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们去克服。但他们坚信,只要一家人携手并肩,带着真诚和善意,就一定能在这条“金线”上,书写更多关于友谊、关于成长、关于幸福的动人篇章。
而这条连接中国与非洲的“金线”,也将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闪耀,见证着中非人民守望相助、携手前行的美好历程,永远流淌在山海之间,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