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胧笑着接过来,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比去年厚了些。去年这时,他还在为老林里的戾气犯愁,夜里总攥着斧头坐到天明,如今眉峰间的褶子舒展开,倒添了几分烟火气。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是山下的阿婆,挎着竹篮站在门口,篮里盛着刚蒸好的米糕,热气裹着桂花香气飘进来。“听娃说你们回来了,”阿婆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这糕得趁热吃,就着星果茶才好。”
暖团先凑了上去,用脑袋蹭阿婆的裤腿。阿婆摸出块晒干的鱼干丢给它,才把篮子递过来:“前几日地里的麦芽冒绿了,比往年早了半个月呢,定是你们把老林里的寒气除了,连土地都醒得快些。”
孟胧刚要道谢,却见阿婆从篮底摸出个布包,打开来是些晒干的草药。“这是山里采的护膝草,”阿婆往唐钊那边瞟了瞟,声音压低些,“熬成水泡泡腿,比啥药膏都管用。我家那口子年轻时也落过这毛病,泡了三回就利索了。”
唐钊手里的锄头顿在半空,耳根又红了。孟胧忍着笑接过来,指尖触到草药的温热,像是还带着阿婆手心的温度。“替我们谢谢阿公,”她说,“等星果再熟些,让唐钊给您送一筐去。”
阿婆又说了些村里的事,说谁家的牛下了崽,谁家的菜苗出了芽,末了望着院里的星果树叹道:“往年这树总像没睡醒似的,今年倒精神,许是知道你们守着它呢。”
送走阿婆时,日头已爬到头顶。唐钊把米糕切成小块,盛在粗瓷盘里,孟胧泡了壶星果茶,茶香混着米糕的甜,在廊下绕来绕去。暖团趴在脚边打盹,尾巴尖还沾着片花瓣。
“你说,”孟胧忽然开口,用茶杯盖拨着浮叶,“要是师父还在,会不会也坐在这儿喝茶?”
唐钊往她杯里添了些热水:“师父定会说,这茶该多放些蜂蜜,免得太涩。”他顿了顿,看向石碑的方向——那碑如今被唐钊请人修过,新刻的星果花纹在阳光下闪着光,周围的冻土早已化了,冒出丛丛青草,“他还会说,我们比他守得好。”
孟胧笑起来,眼角有细碎的光。她想起师父临终前的样子,枯瘦的手攥着她的腕子,说“守着念想,就守得住自己”,那时不懂,如今看着满院的落英,看着脚边打呼的暖团,看着不远处弯腰侍弄菜畦的唐钊,忽然就懂了。
日头西斜时,唐钊把最后一捧花瓣埋进土里。孟胧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他的腰。他身上有泥土和阳光的味道,像老林里终于回暖的风。
“你看,”她把脸贴在他背上,声音轻得像叹息,“我们真的守住了。”
远处的老林里,风穿过新抽的枝芽,果然带了星果花的香气。暖团追着最后一缕阳光跑远了,留下一串带着花瓣的脚印,像要一直延伸到下一个绚烂的春天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