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兴三年(1280 年),正月初一,正旦大朝会上,群臣身着朝服,庄严肃穆地站在朝堂之上。
幼帝赵昺端坐在龙椅上,稚嫩的面容却透露出一股威严。
他环视了一下朝堂,然后高声宣布:“朕今日诏告天下,南宋朝廷将启动迀都江夏之事,并将江夏更名为武汉。”
话音未落,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声。众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有的对迁都一事表示支持,认为这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的则对此心存疑虑,担心迁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有的则对迁都江夏,表示不解;有的……。
赵昺看着下面的群臣,接着说道:“迁都的准备工作,暂定为两年,由文天祥丞相负责督办此事。祥兴五年,正式迁都武汉。”
文天祥闻听此言,赶忙出列,跪地谢恩。
他知道,这项任务非他莫属,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下来。
朝会结束后,按照惯例,开始放年假,为期十五天。正月十六上朝之后,再详细商议迁都的具体事宜。
散朝之后,文天祥匆匆赶回家中。
一进家门,他便带领家族成员来到祠堂,郑重地叩拜祖先。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祖先保佑南宋朝廷能够顺利迁都,国家平安顺遂。
叩拜完祖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食祭祀用的猪头肉。
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寓意着祖先赐福,保佑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
接着,大家又一起饮屠苏酒,这种酒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然后,将桃符悬挂在门上,以祈求新年的吉祥如意。最后,燃放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整个丞相府,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文天祥这才端坐堂上,品着香茗,稍作歇息。
他的心中虽然还惦记着迁都的事情,但此刻,他也想好好享受一下这难得的家庭团聚时光。
此时,门房来报,黄伦黄先生,登门拜年。
文天祥亲自至门口,迎接黄伦。然后一起,书房叙话,并吩咐家人,主人已外出,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一律丞相府管家接待,或者改日另约。
……
两人来到书房坐定,文天祥吩咐仆人泡了一壶茶送来书房,便跟黄伦商量起迁都之事来。
“黄先生,今天早朝,圣上已宣布迁都江夏并改名武汉之事。迁都准备工作,要求两年之内完成,由我全权负责。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操作此事啊?”
文天祥知道黄伦,早有筹划,便率先开口问道。
黄伦不紧不慢,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文老啊,关于皇城的规划图以及相关的基础工作,我早已妥善安排刘子元他们去处理了,目前进展相当顺利,基本上已经完成得差不多啦。不仅如此,对于整个京都的规划,我也同样安排了专人负责,并且也已经顺利完成了哦。”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所以呢,文老您就安安心心地等待京都城的落成吧。到时候,我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迁都事宜就好啦。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预计最多两年时间,快的话可能一年左右就能全部搞定呢。”
黄伦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等到迁都的时候,我们肯定是要分批进行的,这就需要文老您多费费心啦。具体哪些机构、哪些人员先搬,哪些后搬,这些都全权交给文老您来安排哦。”
他微笑着看着文老,补充道:“不管是哪个机构,还是哪个人,只要文老您觉得有必要搬迁,都可以毫无顾忌地列在清单上,完全不必考虑我们建设的规模和成本问题。”
最后,黄伦满怀信心地说:“我计划采用滚动开发的方式,逐步将武汉打造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到那个时候,文老您可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城市、最大帝国的总舵手啦!”
文天祥听到黄伦,将新京都武汉的美好前景,展现出来。心中就有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他要把握好这个,即将到来的美好时代,实现他强国富民的梦想。
在遇上黄伦黄先生之前,他文天祥,也是一腔热血,为国为民而奔走。无奈,朝廷重文轻武,国运日衰。
任凭他如何努力,换来的却是南宋朝廷,一再南迁。他自己也是兵败被俘,受尽屈辱。
好在后来,黄先生救他于敌营之中,并帮助他重塑军队,扶植他在朝堂上立威。逐渐有了今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耀。
更重要的是,黄先生提的“皇帝立宪制”。如同黑暗中的一束亮光,让他困顿、迷茫的心,有了前行的方向。
今天,大年初一,他要好好听一听黄先生,给他讲一讲这皇帝立宪制。
“黄先生,今天是大年初一,是一个万象更新的开端,我想好好的了解一下这个‘皇帝立宪制’,请先生解惑!”
“好吧,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就详细的跟文老讲一讲文‘皇帝立宪制’!”
“前面,我已经讲过,‘皇帝立宪制’,皇帝是这个国家名义上的统领,但无实际权力。
权力最大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但这个机构权力虽然大,拥有立法权,任免和选举国家总督和法院院长和检查院院长等,但没有实际的执行权。
实际的权力,于行政和军队方面,由总督负责;国家法律的实施、审判等,由法院负责;监督和检查各级官员,则由检查院负责。
这样,立法、执法、监察,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三权分立,才能更大程度的保证宪法的公平公正。
而且,下一级的法院和检查院,由上一级的机构推荐,并经同级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不受同级的总督管辖,而是互相监督。
……”
黄伦讲,文天祥听,不明白的地方,又详细的问过。
就这样,聊了一天,还意犹未尽。
吃过晚饭后,又继续秉烛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