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545年,意大利旅行家赖麦锡提到龙国的茶,这是欧洲最早的有关茶的文字记录。
明朝万历三十五年,荷兰商船首次从爪哇出发来到澳门贩运茶叶,并将其运回欧洲,从而开启了欧洲人的饮茶时代...
由于只能从龙国进口,早期茶叶的价格非常高昂,有时候甚至能与同重量的黄金相媲美。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国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一大箱珍贵的龙国茶叶。
为了找到茶树苗以便在自己的殖民地上大面积种植,就如同当初种植甘蔗一样,英国人非常着急。
从18世纪末开始,掌握了英国在亚洲商业和外交大权的东印度公司就把寻找茶树当作了一个重要任务。
1848年,受雇于英印公司的商业间谍罗伯特·福琼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确定了所谓的“茶树”正是来自龙国的一种植物。
在东印度公司的资助下,福琼偷偷运出了大批龙国茶种和幼苗至印度。
1851年,福琼带着六名龙国制茶工人和两名箱子制作工人搭乘玛丽伍德夫人号蒸汽船抵达印度加尔各答港,船上还装着他窃取的最后一批约株茶树苗,随后这批茶树苗被转运至印度萨哈伦普尔栽种。
之后,英国人将其茶树推广到全世界各个殖民地中广泛种植。
如今,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国是龙国,紧随其后的印度、斯里兰卡以及肯尼亚等均为曾经的大英帝国领土。
早在蔗糖成为主流甜味剂之前,蜜饯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相比而言,蔗糖更甜也更容易储存,因此开始与蜜饯竞争。
关于龙国何时开始种植甘蔗的确切时间没有文献记载,但据推测可能在周朝时期已经开始了。
先秦时代,在南方楚国一带就已经有人种甘蔗,并从中提取甜液作为调味品,《楚辞·招魂》里描述道:“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浆”就是指甘蔗汁,显示出当时该区域已经能够对甘蔗进行简单的处理。
“蔗”这个词首次出现在汉代文字中,从两汉到南北朝期间,甘蔗一直都有种植。
东汉时期的《南裔异物志》由杨孚撰写,书中记载:“甘蔗遍地皆有。
尤其是交趾地区所产出的质量最好,从头到尾都很均匀,味道也非常香甜。
粗细数寸,长度可达丈余,形状很像竹子。
砍下来吃既美味又能榨汁,做成如饴糖般的东西,称为‘糖’。
再经过煎煮晾干,就会凝固成冰状碎块,入口即化,人们称之为‘石蜜’。”
那时候人们认为“石蜜”的外观像蜂蜜,同时“沙糖”这个名字也出现了,南朝时期的陶弘景提到:“(甘蔗)广州一带有一种多年生品种,可以长到和竹子一样高,其汁液可以熬制成‘沙糖’,具有良好的食疗效果。”
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蔗糖具有一定的了解并开始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
唐代以前,甘蔗主要在龙国长江以南地区栽培,多数为原始加工方法,容易变质且不易运输保存,因此只作为本地供应而缺乏经济上的重要性,直至唐朝。
继两汉与南北朝之后,唐朝又迎来了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无论是甘蔗种植还是糖制品的提炼技术都远超过往。
特别是在四川一带种植的甘蔗尤为出色,唐时学者孟诜这样描述:“甘蔗分为红色昆仑蔗和白色荻蔗或竹蔗,其中尤以蜀中和岭南所产最为优质。
虽然东部沿海地区也有栽种,但质量不及四川。
会稽生产的乳糖,几乎超越了蜀地的产品。”
即使如此,即使种植面积变大了,但在唐朝的时候,甘蔗依然被视为一种珍贵少见的东西。
唐代与其他国家的频繁交流也给制糖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公元647年,摩揭陀国使者向唐朝送来了包括砂糖和石蜜在内的珍稀物品,唐太宗发现这些糖的质量比大唐的还要好,能够长时间保持干燥,于是派使者前往摩揭陀国学习熬糖技术。
不过因为不久后摩揭陀国发生内乱,学习不得不终止。
使者次年返回,并按照学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提高了糖的质量。
公元674年,我国发明了“滴漏法”用来生产土白糖,白糖的问世意味着制糖技艺达到了新高度,并被延续了一千多年。
在唐大历年间,川宁地区出现了以甘蔗制造冰糖的技术,又为制糖行业增添了新的种类。
与唐代相比,在甘蔗栽培及制糖领域阳代有了显着的发展,“白沙糖”一词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北阳期间,“窨制法”能够制作出异常纯净细腻的结晶糖霜,这种方法在四川一带十分流行。
而南阳王灼编写的《糖霜谱》作为最早一部介绍甘蔗制糖技术的专书,使得榨蔗工艺及工具开始有了详细的记载。
到了南宋绍兴年间,糖霜不仅能满足南方本地的需求,还远销至占城、真腊、三佛齐以及单马令等东南亚各国。
元代时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随着一些阿拉伯糖匠进入龙国,他们带来的“树灰炼糖法”也传给了福州糖工,《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过福州人能够大量生产“非常白的糖”。
榨糖机具在明代经历了不小的进步,《天工开物》里对此有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通过牲畜拉动两个滚筒来压榨甘蔗,既省力又能显着提高榨汁率,这种技术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
着名的“黄泥水淋脱色法”在明朝末期广泛使用,据说此法早在元代已有应用,但直到此时才变得十分普遍。
该方法利用黄泥土吸附甘蔗汁中的色素和杂质使之变白,最终形成雪白色的细砂糖,这项创新为后来更加精美的糖果制作打下了基础。
龙国的制糖和漂白技术也在明代传入印度和孟加拉国。
此外,东印度公司的档案显示该公司首次购买龙国糖是在明崇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