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 第409章 小弟弟转学去富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1988年3月份了,学校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了,小弟家全在学校上初三半年多了,学校的数学老师铁志调走了,语文老师是我,我也去农行工作了。学校初三教 主科的 数学老师,语文老师都换了。老师都换了,教数学的是董老师,教语文的是张老师,他们都是从社会上找来的,去年考大学没考上的高中生,

学校初三的主课老师都换了,初三的同学们思想就波动起来,有的同学转学走了,有的辍学了。小弟弟的思想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天天回来说,数学老师讲课听不明白,语文老师讲课讲的不好。小弟弟说,俺爹都说,听不懂听不明白,你就多看看书,看的遍数多了,就会了。

大人说归大人说,但是,小弟天天学习都不感兴趣了,渐渐地产生了厌倦情绪,因而也不愿学习了。终于有一天跟俺娘说他不念了。小弟弟不念了,俺娘说老儿子,你念吧,你现在不念,你才十四五岁,你这么小,你能干啥?咱家不像你大哥二哥在村里,现在他们在村里都分了土地,现在咱家在这啥也没有,咱家就有个吃供应粮本,我看呀,这吃供应粮本也不准成,说不定哪天国家形式一变,供应粮也不叫你吃了,那你还能干啥。我看你还是上学吧。

小弟弟叫娘说的无奈,直掉眼泪,说那,那我还上吧。娘一听老儿子说上,俺娘高兴了,说,哎,这才是好孩子,是懂事的孩子。小弟弟说上,第二天就又背着书包去上学去了,去了,也只是上三四天。上,即使是上学去了,到老师上数学课的时候,他也不认真听,数学老师讲课老出错,班级里有很多同学都不听。不听,小弟弟的同桌王晓琳也转学走了

小弟弟的同桌转学走了,小弟弟就产生了转学的想法,回家就对俺娘说他想转学,俺娘说转学,你往哪转呀?你转个不好的学校还不如这呢,再说了,你转学不得钱吗?你到一个新学校,不得住宿吃饭吗?吃饭住宿不得花钱吗?你花钱,你不挣钱,咱家这几年,吃饭,买点啥,不都指望你爹开的那个小卖店吗?那个小卖店,你看挣钱,一天也就是挣三块五块的,有的时候三块五块也挣不来。咱家吃饭呀,那个小卖店挣的也就是刚供上嘴。再哪有闲钱去供你转学呀?

小弟弟说转学,叫俺娘给数落一顿。小弟再不敢说了,可坚持不几天还是不念了。就是说数学老师讲的课他听不懂。

娘听了小弟这话,又气又急。在星期六,我从农行下班回到家里,俺娘赶忙把这事告诉了我。我心里明白,小弟是因为老师更换,学习上遇到困难才想放弃。我决定找小弟好好谈一谈。

我把小弟拉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小弟,学习的路上总会遇到困难,不能因为老师换了,听不懂就不想学了。咱换个思路,自己多钻研,说不定还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呢。你看,现在辍学出去能干啥呢,以后想后悔都没机会。”小弟低着头,说,这个学校的老师教课太不行了,一节课就讲错好几个地方。我不在这学校了,我想转学。

我听了小弟弟说转学。我说等着我给咱爹说说,商量商量。看看咱家这个经济情况,能不能承担了啊?

晚上了,俺爹从小卖店回来了,回来俺娘赶快给俺爹盛饭,小弟弟也赶快给往炕上搬吃饭桌子,拿碗拿筷子,端咸菜。小弟弟非常渴望我能在俺爹吃饭的时候能给俺爹说。因为俺爹天天在小卖店太忙了,很少回来。

俺爹吃上饭了,拿着苞米面死面大饼子,就着咸菜。小弟弟很怕我不说,在一旁一个劲的给我递眼神。我赶快把小弟想转学的事跟俺爹说了。我一说,俺爹立刻放下饭碗了,饭也不吃了,皱着眉头,拿起烟袋,吧嗒吧嗒抽上旱烟了,抽着,思索良久才开口:“这转学往哪转呀,得花不少钱吧?我说花钱是一定了,咱往哪转,一个月,一个学生,吃的住的也得二三十块钱。爹,你吃着饭,咱一边吃饭一边琢磨。是这样,这是我知道的,浓阳这个学校现在老师的师资水平确实不行,学校老马从社会上找来那小董,叫他来教初三数学,那就是开玩笑,他上高中,去年参加高考,他才考一百八十几分,你说他能会教初三数学吗?俺娘说就是啊,咱老旮沓在这跟着他上学,明年考高中,肯定是没啥希望了。

俺爹听了说,事倒是那么回事,可咱家现在这情况有点难啊。咱开小卖店,看着忙忙活活,一年挣钱是有数的,要说,大家就在这,上粮站买个粮了,领个米了,吃个饭了,还是能凑活的。要是真遇到什么大事,叫我一下子从小卖店拿出几百块钱来,我是拿不出来的。我听了俺爹说的,我理解俺爹说的,我说爹我看这样吧,你看行不行?我小弟想转学,我先看看,哪个地方的学校行,老师教学的水平好,我先联系一下,我给他转走。上学,具体用钱,大家凑,咱家现在有两个挣工资的,我一个,家海一个。我一个月给拿五块。我在叫家海一个月拿几块。爹说,老六家海现在工资是多少了?他现在挣的工资到没到三十块?俺娘说,你说的是谁的工资啊?“我说谁,我说咱六孩子,我说谁,我说别人有用吗?”俺爹说话发火了。我知道俺爹为他老儿子上学发愁。俺娘听俺爹喊,笑了,俺娘可有修养了,每遇到俺爹着急发火,就笑着给俺爹说话。俺娘说,啊,我没听清你说谁,你说的是家海呀,他现在工资挣三十二了。

俺爹一听他六儿子工资挣三十二了,说 那他的工资挣得也不少了。那,他弟弟家去上学。往哪转学,这回一个月,也叫他出五块。这样,家军拿五块,家海拿五块,剩下我兜着。

俺娘听了,高兴地说,中,中中中。家全不上学不行。俺爹说是啊,咱家再困难总不能耽误了家全上学呀。”

家全上学转学的事定了。俺爹说,家军,你明天就开始抓紧联系学校吧。

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县里,我联系一中,我考虑一中的教学条件,师资水平,都能好一些。可是我到学校一问,学校说初中生,是乡下的不收。学校解决不了吃饭住宿的问题。

一中不行,我就打电话往乡下联系,寒葱沟镇学校,前哨中学,都没联系好,寒葱沟教学质量不行,前哨教学质行,学校住宿收费太高,一个学生一个学期住宿费一百。晚上了,我下班回到家中,我把联系的情况给俺爹俺娘一说,俺爹说,县里不行,寒葱沟学校教学质量和咱这差不多,不能去,去了,在那学校上学,就是白搭钱。俺娘说那这抚远的学校不行,家军,你就往富锦联系,联系富锦你二哥,问你二哥,咱原来住的那个地方,公社中学,看行不行了。要是联系上你二哥了,你二哥说行了,咱就打发你弟弟家全去哪上学。俺爹说,估计那个地方学费不能贵了。

我说学费贵不贵,等着明天我往富锦联系上我二哥一问就知道了。第二天了,我又上农行上班去了,上班我处理着各种繁杂的事务,但我时时想着给二哥打电话的事。

打电话,我们办公室里就有一部电话。我很想用电话给二哥打,但我极力控制着自己。心想这是单位的电话呀,不能用啊,千万不能给办公室里工作的同志留下放荡不羁,爱占公家小便宜的印象啊。

我不用公家的电话,那我只好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上邮局去排号打了。在邮局排号往富锦打,给我二哥打,得通过几个交换台,用了两天中午才打通,找到我二哥,我问二哥,二哥说富民乡中学的老师教的都挺好。学费也不贵,住宿费收得也不多,就吃饭贵点,一天得七八毛钱。我给二哥说,小弟弟家全,在这上学,学校不行。想转学,转到富锦你那去,你看看,问问,好入学吗?二哥说,好不好入,小老弟来上学,到时候,托人呗。

晚上了,我回家了,给俺爹俺娘说了问俺二哥的情况。家人听了都很高兴,小弟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小弟弟说我去。俺娘说我知道你去,去是去,我得看看你走需要带啥呀?俺爹说,带啥,那不很简单呀,带钱带粮票,带行李,带转学证明。

俺娘说,老儿子,带行李就是带个被吧,被,咱家新被没有,那我给挑一个好点的,我给拆洗一下,走的时候带着,到上学那,还是到了你二哥家,叫你二哥二嫂子看着,还是到学校住宿的宿舍那叫同学看着好看一点。带的钱和粮票你爹给安排,你家军哥不说一个月给你拿五块钱吗?另外,我在告诉你六哥给你拿几块钱。我说,五块钱我给拿,转学证明我给你办,粮票,我给你上粮站起去。

大家说着,第二天就紧的安排。安排了两天安排好了。这是第三天了,是3月16号了,再有两天就二月二了。这一天早上,天刚亮,我和六弟弟家海就来帮助小弟弟来准备要带的行李。要带的几样东西:一个被用麻袋装好,一个书包,还有一个塑料袋子装了两个干大马哈鱼。另外我给小弟弟拿来两个转学证明和一封信,转学证明写的小弟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叫小弟到那重读初二,这样,我觉得小弟弟能把初中基础打的牢固些。带的转学证明两个,名字不一样,一个叫本名,马家全,另一个叫马晓全。一封信是我写给二哥的,信上明确告诉二哥,礼物带的是大马哈鱼坯子,而且是两个大马哈鱼坯子,是两份礼。大马哈是抚远的特产,鱼坯子不大,但很贵,一个鱼坯子都是五斤多点,一斤鱼是十五元,一个鱼坯子都是七十多元。你送老弟去上学,先拿一个转学证,带一条大马哈鱼坯子,去托人,争取一次成功,成功了,那第二份礼物就不用送了,就归你了。

小弟弟带的行李,大家给准备了一早上,准备好了,太阳出来了,春天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微风拂来,我和六弟弟家海拿着行李,来给小弟弟送行。我们到了客车站点,一会客车就来了,小弟弟上了客车,我叫六弟弟家海上客车,帮着把行李送上去,安顿好。

一会,客车开走了。客车渐渐远去,我和家海站在原地,望着车消失的方向。我心里有些担忧,不知道小弟到富锦能不能顺利入学,学习能不能跟上。家海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哥,别担心了,小弟那么聪明,肯定没问题的。”我点了点头,和家海转身往回走。

小弟走了,我和家海依旧努力工作,时不时就会给二哥打电话询问小弟的情况。二哥说小弟刚到那有点不适应,但很快就融入了新环境,而且富民乡中学的老师教学认真负责,小弟学习也很有劲头。听到这些,我和家海都松了一口气。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弟给家里写了信,信上说他在新学校交到了很多朋友,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升,他很感谢我们让他转学。看着小弟的信,我和家海相视一笑,觉得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相信,小弟在新的学校里,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学期过去了,都是7月18号了,小弟弟放暑假回来了。我问了小弟弟的学习情况,小弟弟说刚去的时候,老师讲课有点听不习惯,有两个老师带口音。后来渐渐地好了。我说,那么说,那带口音的是教过的老师。是杭州知青。小弟弟说对对对,一个姓黄,教语文;一个姓孙,教数学。我们说着,小弟弟拿出来几次考试的成绩,我看看小弟弟有了很大的进步。

新学期又要开学了,小弟弟上富锦上学又走了。这一学期,小弟的来信愈发频繁,信里满是学习上的收获和生活中的趣事。他说黄老师和孙老师虽然口音重,但教学特别认真,还经常课后给他开小灶。

寒假将至,小弟提前写信说要回来过年,还兴奋地讲着要给家里带富锦的特产。终于,在腊月二十八那天,小弟背着大包小包回来了。他黑了不少,却更精神了,一进家门就把特产拿出来分给家人。

过年期间,小弟给大家讲学校里的新鲜事,还拿出自己写的作文和做的数学题给大家看。他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说打算下学期竞选学习委员。

新学期开学,小弟再次踏上前往富锦的客车。看着他坚定的背影,我知道他已经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找到了方向。我相信,他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一转眼,小弟弟初三毕业了,小弟弟考上了高中。考上 了高中,小弟弟转回了抚远一中,开始上高中了。回到抚远一中,起初小弟有些不习惯。这里的老师教学进度快,同学们也都很优秀,竞争激烈。第一次月考,小弟的成绩不太理想,他有些沮丧。我鼓励他,告诉他这只是个开始,只要努力,一定能迎头赶上。

小弟没有气馁,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早起背单词、读课文,晚上做完作业后还会做额外的练习题。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弟的成绩逐渐提升。在期中考试中,他取得了班级前十的好成绩。老师表扬了他,同学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到了高二,小弟文理分科选择了理科。他对物理和化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高三那年,小弟全身心投入备考,学习,常常学习到深夜。有时学习累的很憔悴,心里有很大压力,有时问我,家军哥,我万一考不上大学咋办呀?我说努力吧。现在国家招生收的大学生不少了,每年抚远应届生是两个班,一百多考生,考上本科和专科的,都能考上十七八个了。比七七年,七八年国家刚恢复高考时招收的多多了,刚恢复高考的前几年,国家才招收二十四五万,这二十四五万,还包括大学本科没考上,捡漏招的大专生和中专生。小弟弟,说,但愿我考上本科吧,我要考不上大学本科,也捡个漏,漏个大专,中专吧。俺爹听了,说,国家发展的好了,国家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