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黄巾霸业 > 第629章 高干南撤(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报——!”伴随着一声高呼,一名士卒如疾风般飞奔至大营的帅帐之中。他的脚步匆匆,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追兵一般。

进入帅帐后,士卒立刻单膝跪地,双手抱拳作揖,向帐中的两位将军禀报:“启禀褚将军、张将军,有一支人马正以惊人的速度南下,眼看着就要经过界桥了!据初步判断,这支人马并非我方人马。”

褚飞燕和张白骑闻言,面色一紧,两人对视一眼后,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北方来的非己方兵马,这让他们心生警惕。最近,他们一直在关注北方张济和张绣两位将军的战报,根据这些情报,这一支人马极有可能来自高干的大军。

想到这里,褚飞燕和张白骑不禁相视一笑,脸上的喜悦难以掩饰。如果能将高干的这一支兵马消灭掉,那可真是太好了!这就如同斩断了袁绍的一条臂膀,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利用战败的高干大军,从雁门繁峙进入并州,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种种迹象都表明,各种利好的局势正在逐渐形成。而高干的南下,其实也是出于无奈。只可惜,此时的消息有些闭塞,他出兵驰援袁绍,本是想打破林北和袁绍僵持的局面,却未曾料到自己会成为褚飞燕和张白骑的猎物。

而且麴义战败的事情对于袁绍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更是整个军队的耻辱。

因此,这件事绝对不能外传,只能在内部悄悄地消化掉。袁绍深知,如果这件事被传出去,不仅会让自己在治下的各个地方镇守的世家大族面前颜面扫地,更会让那些世家大族对他的统帅能力产生质疑,甚至可能引发内部的动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袁绍下达了严格的命令,严禁任何人将麴义战败的消息泄露出去。他相信,只要封锁住这个消息,就能够暂时稳住局势,不至于让自己的威望受到太大的影响。

然而,袁绍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却给高干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信息的不畅通,高干一方完全不知道界桥还没有被袁绍攻打下来。高干仍然一意孤行按照原计划行事,以为袁绍已经成功占领了界桥,于是放心大胆地率领大军南下前来和袁绍大军汇合。

其实,袁绍原本的计划是让高干带领大军攻打高柳,以此来牵制林北大营的兵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高干不仅能够攻下高柳,还能给袁绍创造更多的战略优势。退一步说,即使高干无法攻下高柳,他也可以在高柳附近站稳脚跟,及时向袁绍传递消息,以便袁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下一步的决策。

令人惋惜的是,事情的发展往往并不如人所愿。高干南下的消息,袁绍竟然一无所知!若是袁绍能对此稍有了解,恐怕他就不会分兵去界桥接应高干了。

高干率领着大军马不停蹄地向南进发,一路上没有丝毫停歇。连日来的急行军让大军疲惫不堪,但界桥就近在咫尺,这让高干和他的士兵们都充满了期待。只要冲过界桥,他们就能抵达袁绍的大营,到那时,高干和他的部下们就能好好休息一下了。

然而,高干的激情演讲对于周围的骑兵们来说,早已失去了吸引力。他每次都告诉士兵们界桥就在眼前,但实际上,他们与界桥之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高干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想通过“望梅止渴”的方式来激励士气,让士兵们保持前进的动力。

相比之下,张白骑和褚飞燕则显得果断得多。他们毫不犹豫地立刻点齐兵马,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高干即将到来的区域疾驰而去。

张白骑和褚飞燕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对当前的局势做出了一个初步的判断:南下的那支军队毫无疑问就是高干的兵马。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缠住高干的部队并与之展开激烈的厮杀,那么后续必然会有张济和张绣的军队加入这场战斗。如此一来,双方联手共同围剿高干,无疑将是最为理想的结局。

然而,即便事情发展不尽如人意,他们也可以选择与高干的军队进行缠斗,竭尽全力地消灭高干这一支有生力量,使其无法及时南下与袁绍会合。这样一来,即使高干最终能够逃脱,他所率领的也不过是一支残兵败将罢了。

值得庆幸的是,斥候作为轻骑兵,其速度可谓是风驰电掣。正因为如此,张白骑和褚飞燕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到如此重要的情报。而且,由于斥候散布消息的范围相对较广,这就为张白骑和褚飞燕争取到了一些宝贵的时间,使他们能够召集自己麾下的士卒们。

尽管张白骑和褚飞燕率领着大军疾驰而出,但由于这次集合过于仓促,导致他们麾下的士卒们多少有些慌乱。

好在此时正值白昼,阳光明媚,张白骑和褚飞燕所率领的军队,其士兵们都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身上的铠甲从未离身,甚至连手中的武器也都随身携带。

因此,当他们接到紧急召集的命令时,虽然有些仓促,但大多数士兵们还是能够迅速响应,只是有一小部分士兵因为匆忙而忘记携带弓箭,不过这也只是极少数的情况罢了。

然而,这并没有对整个军队的战斗力造成太大的影响。事实上,大部分平州铁骑都将弓箭绑在马鞍的一侧,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一来,即使有些士兵忘记携带弓箭,他们仍然可以迅速从其他士兵那里获取,确保整个军队在战斗中不会出现武器短缺的情况。

张白骑和褚飞燕心中充满了喜悦,他们深知这次召集的重要性,也对自己麾下的大军充满了信心。于是,他们一边策马疾驰,一边向身后的大军下达着命令。士兵们听到命令后,纷纷迅速行动起来,手持弓箭,熟练地操控着马匹,紧紧跟随在张白骑和褚飞燕身后,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钢铁洪流,等待着二人进一步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