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黄巾霸业 > 第632章 抵达袁绍大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旨意如流星般迅速地从林北大营疾驰而出,眨眼间便抵达了褚飞燕的大营。这道旨意的内容简洁明了,却蕴含着重大的战略意图。

根据旨意,张济和张绣被命令率领那些投降的士兵,伪装成溃散的军队,向雁门繁峙进发。同时,他们被赋予了战役的自主权,只要能够成功攻克雁门繁峙,张济将被授予更大的权力,率领大军进攻并州。

正所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既然高干可以率领大军从幽州出兵,那么他也必须做好被打回去的准备。张济接到军令后,毫不犹豫地带领着大军押解着俘虏,如离弦之箭一般迅速离去,直奔雁门繁峙。

而褚飞燕则依旧驻守在界桥附近,不过他得到的权力相对宽松一些。这意味着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动,时不时地南下观察局势,寻找机会截断袁绍的粮草辎重。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最近的褚飞燕似乎一直按兵不动,没有采取任何明显的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无所作为,实际上,他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和探子前往冀州,密切监视着袁绍的一举一动。

高干历经千辛万苦,长途跋涉,终于带着残兵败将抵达了袁绍的大营。袁绍得知高干到来的消息后,心中充满喜悦,他立刻带领自己的心腹爱将文丑,亲自前往营门迎接。

袁绍对高干寄予厚望,认为他必定能够有所作为。然而,当他见到风尘仆仆、狼狈不堪的高干时,原本的喜悦之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袁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失望,但他还是强忍着,示意高干随他进入大帐。

进入大帐后,袁绍屏退了身边的谋士,只留下文丑一人在帐外守卫。然后,他独自带着高干进入帅帐,准备听取高干的汇报。

在大帐内,高干详细地向袁绍讲述了这段时间的经历,包括战争的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的结果。袁绍静静地听着,眉头越皱越紧,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凝重。

当高干讲完后,袁绍沉默了片刻,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心中已经对这场北上的战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很显然,他袁绍输了。

然而,袁绍并没有选择撤退。他袁家世代为官,四世三公,身份显赫,怎能向那些出身低微的反贼低头?他宁可死扛到底,也绝不认输。

胜负其实早已注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然而,如何能够体面地撤退,却成为了袁绍心头挥之不去的难题。毕竟,面子对于袁绍来说,就如同孔乙己那件脱不下来的长衫一般,让人难以割舍。

袁绍凝视着自己的外甥高干,只见他那面容憔悴、神情凄苦,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怜悯之情。尽管高干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但袁绍终究还是不忍心看到他遭受军法处置的命运。

经过深思熟虑,袁绍终于想出了一个应对之策。他决定向高干谎报军情,将这场战斗的结果说成是高干一路奋勇杀敌,虽然己方也有一定损失,但相比之下,太平天国一方的损失更为惨重。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住高干的面子,也能让他免受军法的严惩。而且,由于这一切都是无从考究的,袁绍和高干便有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根据需要来编造具体的战况和伤亡数字。

事实上,高干率领的两万并州铁骑南下之后,如今仅剩下区区五千人,这简直就是将“废柴”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果高干当时选择走并州的那一条道路,说不定还能带着两万人马整整齐齐地抵达袁绍的大营呢。

事已至此,袁绍也只能无奈地叹息一声。他只希望自己的亲戚能够平安无事,不要因为这场失败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尽管这件事情对于那些谋士们来说,只需要去询问一下并州铁骑士卒便能了解得清清楚楚,但由于袁绍的面子问题以及高干的关系,在人情世故这一方面,袁绍麾下的谋士们可谓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无论是许攸、郭图,还是逢纪等这些随军的人,无一不是七窍玲珑心之辈。

田丰因为嘴臭已经被下狱,沮授虽然也知晓了高干的所作所为,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毕竟袁绍都已经开口为高干开脱了,如果沮授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地说上几句,恐怕他的下场就会和田丰一样。

相比之下,被看管在囚车里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而自己的营帐则要舒适得多。

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高干的事情就这样被袁绍轻而易举地一笔带过了。

至于那剩下的五千并州铁骑,则由文丑统一管辖。而高干本人,也被降职为袁绍的亲卫。

拖延战争对于袁绍一方来说,战局已经变得极其不利。然而,尽管局势明显对他们不利,袁绍麾下的谋士们却不敢提出任何异议。这些谋士们心中暗自思忖着,或许只有等到林北大军南下,两军才能够正面交锋。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机会在其中巧妙地安排一些策略,从而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让袁绍能够体面地离开大营,返回邺城。

可惜的是,众人的期望并没有如他们所愿。林北似乎完全看穿了袁绍的心思,他竟然选择了将袁绍拖死的策略,一味地拖延时间,迟迟不肯进行决战。这让袁绍的谋士们感到十分无奈和焦虑。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的是,林北其实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安排。

张济和张绣二人率领着他们的军队,如同一阵狂风一般,急速地朝着雁门繁峙的方向疾驰而去。他们的马蹄声响彻云霄,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之颤抖。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任务,张济和张绣精心策划了一场伪装行动。他们将自己的军队装扮成一支溃败的军队,让人看起来像是在逃跑。这样的伪装不仅能够混淆敌人的视线,还能让他们更容易接近目标。

然而,要让这些俘虏真正配合他们的计划并不容易。这些并州铁骑虽然被俘虏,但他们的心中的念想并没有完全被击溃。为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加入自己的阵营,张济和张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让军中的思想员对这些俘虏进行了一番洗脑。思想员们用各种方法向俘虏们灌输了张济和张绣的理念和目标,让他们明白只有跟随张济和张绣,才能有更好的前途和未来。

同时,张济和张绣还许下了许多诱人的好处。他们承诺给予俘虏们丰厚的赏赐,包括金钱、土地和官职等。这些承诺让俘虏们心动不已,纷纷表示愿意配合他们的计划。

经过一番努力,张济和张绣终于成功地将这一千人左右的并州铁骑纳入了自己的麾下。这些铁骑原本就是精锐之师,如今又得到了张济和张绣的信任和重用,他们的战斗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