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大力戟士,克敌摧锋,战无不胜。
张合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如汹涌的洪流一般,从袁绍的大营中汹涌而出。这支军队号称是河北的精锐士卒,但实际上,他们是一支更为特殊的部队——大力戟士。
这些士兵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巨大的戟,威风凛凛,气势磅礴。他们是袁绍麾下最为精锐的部队,堪称秘密武器,平日里袁绍对他们视若珍宝,根本舍不得让他们出征。
然而,这一次情况却有所不同。这是大戟士的首次亮相,他们将第一次被投入到激烈的战场之中。为此,袁绍对他们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为自己赢得胜利。
而张合,作为袁绍麾下的一名良将,被委以暂时管理大戟士的重任。虽然他并非这支精锐部队的真正主人,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也得到了袁绍的认可。
当张合带领着这支大军出现在界桥边上不远处时,他们的行踪立刻引起了在界桥附近游荡的太平天国斥候们的警觉。这些训练有素的斥候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的反应能力,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支队伍的踪迹。
留下一小部分斥候继续在界桥附近严密监视张合大军的一举一动,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情报。而其他的斥候则马不停蹄地先行返回营寨,将敌军来犯的紧急消息迅速上报。
褚飞燕和张白骑二人在得知袁绍竟然再次派遣大军企图穿越界桥向北挺进时,脸上的笑容简直无法抑制。这其中的缘由其实并不复杂,自从袁绍起兵率领大军北伐以来,他可谓是屡战屡败,遭遇了一连串的挫折和失败。
正因如此,太平天国一方的众多武将们对袁绍一方都持有极度轻视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自命不凡的世家子弟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打仗,若不然又怎会如此频繁地战败?
如今,并州战场上的局势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只要能够将袁绍的大军牢牢地钉在原地,使其无法动弹,那么对于太平天国来说,并州归入自己的版图将会变得轻而易举。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合却突然率军来犯。
不过,褚飞燕和张白骑二人对此不仅毫无担忧之色,反而喜出望外。原因无他,他们二人都觉得张合此次前来,无非就是给他们二人送来一份唾手可得的功绩罢了。
区区张合又有何惧?
这句话在褚飞燕的帅帐之中回荡着,仿佛是一种对敌人的蔑视和自信。喜悦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成为了此刻的主旋律。然而,尽管心中充满了喜悦,褚飞燕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的理智依然牢牢地掌控着局面。
在冷静思考之后,褚飞燕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应对来犯张合的策略。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敲定的方案是让张白骑率领平州铁骑迅速出击,向界桥推进,将张合的大军牢牢阻拦在界桥上,绝不给张合任何能够过桥的机会。
褚飞燕深知自己坐镇大营的重要性。一旦战争出现不可控的情况,他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他的存在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给整个军队带来了稳定和信心。
张白骑接到军令后,毫不犹豫地迅速点起了兵马。他身先士卒,带领着平州铁骑如疾风般疾驰而去,目标明确——界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在平原上驰骋,奔腾而过,仿佛要将时间都甩在身后。
终于,张白骑率领的平州铁骑如闪电般抵达了界桥边上。他们的到来,使得原本平静的界桥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一场激烈的对峙即将展开。
然而就在张白骑等人原地休整的时候,张合才率领着他那浩浩荡荡的大军,不紧不慢地抵达了界桥边上。毕竟张合所统率的大部分都是步兵,就算是急行军,速度也比张白骑的骑兵稍逊一筹。
当张合终于抵达界桥时,他远远地便望见了桥对面严阵以待的张白骑大军。然而,面对如此强敌,张合却毫无惧色,反而镇定自若地开始吩咐麾下的士卒们原地休整。
要知道,急行军可是一件极其耗费体力的事情,而这些大戟士们现在还需要穿上沉重的重甲,才能够更好地冲击桥梁。所以,原地休整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就这样,一桥之隔的双方大军,彼此对峙着,大战一触即发。双方士卒的士气都异常高昂,尤其是张合,他此番前来攻打界桥,完全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这种向死而生的信念,让他决定孤注一掷,背水一战。
因为张合心里很清楚,如果这场战斗能够取得胜利,那么他就能在袁绍的麾下彻底站稳脚跟,从此不再被长期冷落。但若是失败了,他也深知自己的下场会如何——唯有一死而已。
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一阵激昂的号角声骤然在双方的大军中响起。这号角声如同惊雷一般,划破了原本的寂静,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率先吹响号角的,正是张合所率领的大军。这号角声仿佛是一个信号,宣告着短暂的休憩已经结束,接下来便是紧张激烈的战斗时刻——冲桥!
与此同时,张白骑一方的号角声也紧跟着响起。这一声声号角,不仅是对张合大军的回应,更是向己方士兵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敌军即将发起冲锋,大家要做好迎战的准备!
号角声此起彼伏,在战场上回荡,使得整个场面都变得紧张起来。张合的大军开始骚动,士兵们纷纷忙碌起来。大戟士们迅速穿戴起厚重的铠甲,这一过程虽然有些混乱,但也让他们的身影显得更加威武雄壮。
然而,当其他普通士卒看到大戟士们穿上那沉重的重甲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们对大戟士们的勇气和坚韧深感钦佩,但同时也为这些即将冲锋陷阵的勇士们感到怜悯。
毕竟,这次冲桥的主力就是大戟士们。面对敌人的猛烈反击,他们能否成功突破防线、抵达桥的另一端,实在是个未知数。所以,在其余士卒的脸上,除了钦佩之外,还流露出一丝担忧和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