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安芝为众人怎么都压不下去的高涨热情翻来覆去的时候,林家宅院门口,提着各种簸箕陶盆,随时准备“撒灰引神”仪式的村民乌泱泱地,已经快占据了小半个杨家村。

但不同于林安芝所想,最近盘虎山众人几次冲破阈值的高涨热情并不全因为冬至那天的异象。

自从五年前林安芝把他们从绝望的中拉起来的时候,林安芝,就已经成了盘虎山人唯一的信仰。

戏文里被万千人膜拜的神仙,传说中的高高在上,从不入凡尘的神仙,不仅真的来到了他们身边,还真切地救了他们全家老小。

可以说,盘虎山每一个被从干旱土地中站起来的人都想一直守在林安芝身边。

能被神仙多看一眼,那都是天大的福气。

没人拒绝了这种诱惑。

可前几年,他们不能,也没办法一直守着他们的小神仙。

不仅是杨家村的不让他们去,自己村的大队长不让他们去,他们自己也不好意思一直往小神仙面前跑。

他们虽然都是地里刨食的,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也知道报恩不是光磕几个头就行,光靠嘴上说说就行。

可刚从干旱中捡回活路,大家都太穷了。

穷的全家都凑不出一套像样的衣服去见小神仙。

穷的只能给救了他们性命的小神仙送上一些磕碜至极的野菜柴火。

穷的除了向小神仙磕头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表达内心的感激。

所以他们没脸老去看望小神仙……

后来,在林安芝的庇护下,盘虎山风调雨顺,他们慢慢攒下了些东西,也才敢往杨家村多跑两趟。

但众人仍觉得自己亏待了小神仙。

可农民讨生活,自古以来都是最艰辛的。

付出和收获也是最不对等的。

他们再日以继夜在田地里耕耘,得到的也还是有限。

能献给林安芝的更是远远不够。

直到去年。

去年,盘虎山村民牟足了劲头学习种植的新品种杂交水稻大获成功,真的做到了技术员口中的“产量翻倍”。

填饱肚子,交完公粮,不少村民也存下了数年来家里最大的一笔钱粮。

终于有了闲钱,终于能给他们的小神仙送上些体面供奉,老实了一辈子的各村的男女老少也第一次向自己村大队长提出了大规模抗议。

“每次都按挣的公分高低选人不公平!上次加工分的挖河道,挑公粮,俺都报名了,是你们不选俺!”

“凭啥每次去杨家村看小神仙的老是那几个人!”

“凭啥每次去杨家村送供奉的都是男人!”

“俺觉得按每家每户公分选人不公平!你们就是欺负俺家壮劳力少!”

“唉,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没几天好活了,趁还有日子,让我们多去孝敬小姑奶奶几回吧……”

“大家伙知道的,我家娃子从小就没见过小姑奶奶……娃娃们可是咱村的下一代啊……”

自从手里有了余粮,盘虎山人每家每户都跑了好几趟镇上的供销社,各个村子关于谁能去杨家村的讨论大会也开了一场又一场。

多轮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有每个人见过林安芝后都感觉浑身充满力量,激动地恨不得当场去犁二里地的集体错觉,这才是众人团建人数,团建热情,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涨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