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一应罚之,很容易便出现漏洞,比方说年收入只有几贯的百姓,他怎么缴纳高额罚款?”

“可那些获利数十倍的商贾,又对罚款不痛不痒。”

“随着王府一些新兴事物的出现,更是有大量的律法空白,这些都需要我们整理补充。”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随着百姓生活的富足,律法需要配合政策达成既定目的,量刑轻重都需在一个合理范围。”

....

随着张蕴古的介绍,魏征脑门隐隐冒汗,这工作量?

自己不会一脚踩进一个深坑里了吧?

听这意思,这律法根本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紧跟国家发展速度,或者说紧跟王府新兴事物或政策。

这活可比修书大太多了!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去。

张蕴古:回去?这能让你跑了?

“魏尚书可明了?”

“明了,明了!”

“对了,殿下说了,现在百姓素质教育尚未普及,所以他更偏向使用现今大唐的量刑,重一点。”

“明白!”

在古代,这片土地能成为秩序之地,离不开律法的严明。

而他之所以喜欢唐律,是因为此时的律法哪怕小过也会与杖刑挂钩。

这对于无素质教育,或应对穷人乍富,快速发展造成的各种低素质,低觉悟很有用。

例如《唐律疏议?杂律》侵巷街阡陌规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若种植、垦食者,笞五十。各令复故。”

对于占用街道、随意占地栽种者,要处以杖刑七十或笞刑五十,并且要将街道恢复原状。

“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

对于在街道上随便倾倒垃圾者,要处以杖刑六十;倒水则不受处理;如果执法者纵容居民乱丢垃圾,则与乱丢垃圾者同罪。

说白了这就是倒个垃圾,在后世乱丢垃圾那也叫个事?

可是在这一时期,作为后世之人,真应该感谢老祖宗这严明的律法。

因为此时除了大唐,外加努力学习中原文化的部分小国。

其他的国家,并不比后世的阿三好。

在7 世纪的欧洲城市排污系统在西罗马灭亡(476 年)后逐渐废弃,多数城市没有统一的排污渠道,居民直接将粪便、污水倾倒在街道、河流或城墙外的洼地中,导致街道常年泥泞、污秽堆积。

垃圾处理:生活垃圾(食物残渣、破旧衣物等)也随意丢弃,街道成为天然的垃圾场,尤其在雨天,污水与粪便混合形成泥沼,滋生蚊虫和病菌。

宗教影响:部分基督教观念认为肉体的洁净是对上帝的不敬,过度清洁被视为虚荣,导致个人卫生(如洗澡)被忽视,间接加剧了公共环境的脏乱。

还有生活习惯,城市居民住房简陋,多为低矮的木屋,缺乏独立厕所,夜间便溺常用容器承接后直接倒向窗外。

甚至有喊一声再倾倒” 的习俗,避免砸到人,街道成为公共厕所。

而同期的唐朝长安城确有严格的排污系统(如街道两侧的明沟、暗渠),《唐律》明确禁止向街道倾倒垃圾(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由金吾卫和街使负责巡查执法。

城市设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场所(如城外的 “粪场”),甚至有专人收集粪便作为肥料出售,形成初步的废物利用链条。

这还是对比的比较好的欧洲,阿三那里就更不必说了,这时期哪怕戎日王朝一统,也没耽搁往恒河拉粑粑,倒垃圾。

阿拉伯半岛也没好哪去,那里沙漠多缺水,公共卫生被忽视。

城市中缺乏下水道,居民多将污物倾倒在远离居住区的沙漠边缘,导致城市周边形成污秽堆积区。

早期的阿拉伯人以游牧为主,定居城市(如麦地那)的规划简单,住房密集且缺乏卫生设计,人畜混居普遍,粪便、垃圾随意丢。

其他连文明都没形成的部落就更不用说了,连城市都没有,部落里还不是想去哪去哪拉。

看到这是不是对中原有了一些自豪感?

否则生活在后世的人们,或许只能学学阿三的精神胜利法了。

其实唐律中对于官员的约束也是十分强的,当然有没有先两说,就说受财枉法。

唐律规定,受绢一尺杖一百,每一匹加一等,十五匹处绞刑。

受财不枉法,即官吏收受贿赂,但未歪曲法律作出有利于行贿人的处断。

赃一尺杖九十,每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

无禄人受财不枉法减一等处刑,四十匹加役流。

受所监临,指主管官吏非因公事而收受所辖范围内下属或百姓的财物。

官吏出差,不得在所到之处接受礼物。

若官吏主动索取财物,加一等处刑,用武力或权势勒索财物的,依照受财枉法论处。

唐律还规定,官吏应约束其家人不得接受被监临人的财物,若家人有犯,比照官吏本人减等治罪。

你看着这些律法,是不是比后世那不痛不痒的处罚舒服多了?

王夜同样如此,不过不同的是,他知道律法是律法,重要的还是看执行。

不过什么时候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有说道的。

就拿李孝恭来说,他要犯点收受贿赂的事,李二陛下会去处罚杖刑?

那位爷可是缺女人了,就光明正大找李二陛下要的主。

所以,即便王夜深知律法公正平等的重要性,也不会操之过急的说什么人人平等。

这时候的律法说白了,就是应对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

至于其他,只能慢慢来,交给李承乾就好。

当然,谁若是不开眼主动送人头的,那也别怪他较真,不定那个大官就公平公正了。

谁让李二陛下离不开他呢。

“魏尚书,你若是渴了、饿了,只管喊门外的侍女,这些王府都用供应。”

“这里的笔墨纸砚,您随便用,晚上就住这里,上朝不用担心,王府车马接送。”

魏征一听这话老脸都皱在了一起,这是打算让他除了上朝,就固定在这了?

怎么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