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772章 旧将集结,星火归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72章 旧将集结,星火归队

潇湘省政府大院,政务会议室灯火通明。

自李一凡履新省长以来,三天两头调研、五日一会商,省政府仿佛从沉寂的官场机关变成了创业公司战时总部。所有干部都知道,新的掌舵者不是来维稳的,是来“提速换轨”的。

而今晚的这场会议,却不同寻常——这是李一凡亲自召集的“组织协调小组碰头会”。会议名单不公开,议题未标明,但外界都知道,这是一次提前进行的干部部署与班子协商。

坐在长桌一端的李一凡,翻阅着几份人事名单。旁边坐着省委组织部部长许宏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永中、星城市原组织部部长梁国涛以及潇湘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立德。他们都是组织系统的“实操干将”,掌握着潇湘省未来数年人事格局的底层逻辑。

李一凡率先开口:

“潇湘下一轮变革,必须要用得上熟悉治理逻辑、掌握基层经验的人。不能靠一纸文件就想改革落地。”

他缓缓掀开名单第一页——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

王正刚,男,47岁,现任召阳县委书记,曾任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长,属李一凡执政召阳时期的嫡系老部下。

“我提议,调王正刚任永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兼任永阳新区建设管委会主任。永阳发展滞后,但具备成为第二增长极的潜力,要有懂产业、能改革的人去带。”

许宏志点头:“王正刚能力突出,政声清廉,调任没问题。他在召阳县打造了全省一流的电商物流平台和医教样板,经验正适合复制。”

李一凡翻到第二页:

刘新成,召阳县县长,曾任纪委书记、分管过基层治理与扶贫建设,是“精细治理型”的干部代表。

“调他去岳阳市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召阳的社会治理、扶贫档案、医疗体系,在全省都是排头兵。我要用他在复杂城区做安全与治理整合。”

第三页:

吴德安,现任召阳县常务副县长,原岭南镇镇党委书记。

“此人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基层政务信息化改革上有实绩。我考虑提他为潇湘省大数据局副局长,协助推进数字财政系统建设。”

李永中忍不住笑了笑:“书记,你是把召阳当成你的人才池了?”

李一凡没笑:“不是人才池,是孵化器。我带过的干部,我清楚他们的能耐和底线。”

周立德随即补充:“这几人的背景清白、经历完整、风评也不错。不仅是调任,更是制度性的延续,形成从县市到省的‘政绩逻辑链’。”

李一凡点头,抬手按住最后一页名单:

许静雅,女,38岁,现任召阳市委组织部部长,曾任宣传部长。

“我准备将她调任省妇联党组书记,兼任省委人才办副主任。”

“她既懂宣传,又懂组织,而且在召阳期间主导过青年干部培养机制改革,是我未来干部系统‘年轻化改革’的重要节点人物。”

会议桌边,一阵沉默。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是人事调动,更是李一凡打造“凡系干部体系”最关键的一次收网。

翌日,省委常委办公会临时加开,赵建国主持会议,宣布李一凡提出的人事建议方案,将进入组织部特批审批流程。

许宏志当即拍板:“本轮干部安排,基于过往政绩、现实需求和改革落点,并无‘亲疏用人’问题,符合制度逻辑。”

李一凡淡然回应:“我们这一批干部,是跟着我从基层杀出来的。他们不是靠我,而是靠实绩和结果。”

赵建国点头:“我信你,但也希望你明白,一旦升入省府,他们背负的不是你李一凡的荣光,而是潇湘整条改革路线的成败。”

当晚,王正刚、刘新成、吴德安、许静雅四人,几乎同时收到组织部电话。

电话那头只有一句话:“组织已决定你的任职调整,请于明日赴省报到。”

四人默然,眼神复杂。但每个人心中都清楚:他们的命运,又一次与那个曾在召阳县街头巷尾披雨奔走的年轻书记绑在了一起。

星城市市委书记陈启明接到调令后,深夜打电话给李一凡:

“你这是在重启‘召阳系’吗?”

李一凡笑了笑:“不,是在锤炼一批能打胜仗的队伍。”

“召阳不是起点,而是他们证明自己有几斤几两的地方。”

六月中旬,《潇湘日报》发布干部公示:

?\t王正刚同志拟任永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代市长;

?\t刘新成同志拟任岳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t吴德安同志拟任潇湘省大数据局副局长;

?\t许静雅同志拟任省妇联党组书记,省委人才办副主任。

消息传出,全省震动。

而在召阳县的办公楼中,王正刚轻轻抚摸着那张老旧的办公桌,上面还有他当年与李一凡一起制定“农业电商+产业扶贫”战略时留下的红头文件。

他站起身,走出办公室。外面阳光正好。

他轻声道:“省长,这次,我们就当是从星火走来,归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