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港区的灯光变得稀疏,只有远处码头上的塔吊顶端还亮着几点猩红的警示灯。

“来了!”王伟的声音突然绷紧,像一根拉满的弓弦。

赵鹏一个激灵,立刻凑到窗边。只见两道雪亮的汽车大灯刺破黑暗,一辆没有悬挂任何公司标识的蓝色厢式货车,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滑到了7号仓库的侧门。车刚停稳,仓库那扇厚重的卷帘门便发出“嘎啦啦”的刺耳声响,向上缓缓升起。

门内泄露出昏黄的灯光,几个穿着深色工作服、戴着鸭舌帽的男子鱼贯而出,动作迅捷而沉稳,彼此间没有任何语言交流,只用简单的手势沟通。他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拉得长长的,像一群在夜晚上演着哑剧的影子。

“录下来了吗?”王伟一边飞快地按动快门,长焦镜头将那些人的模糊面孔和货车的每一个细节都尽数捕捉,一边低声问道。

“全程高清录制,拾音器也开到最大了,但他们太安静了,一点声音都没有。”赵鹏的十指在键盘上飞舞,将视频片段打上时间戳,实时加密上传回指挥中心。他心里涌起一股寒意,这种极致的效率和纪律性,根本不像普通的装卸工人,更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他们开始从车上搬运货物。那是一些用牛皮纸和黄色胶带密封得严严实实的标准尺寸纸箱,不大不小,一个人正好可以抱一箱。从他们搬运时的姿态来看,箱子不算沉重。

“就是这些‘农副产品’?”赵鹏轻声自语,语气里充满了怀疑,“哪有半夜三更、偷偷摸摸运香菇干的?”

王伟没有回答,只是调整着焦距,试图从箱子的任何一个缝隙中窥探究竟。然而,对方的包裹工作做得天衣无缝,没有任何破绽。

接下来的几个晚上,同样的情景在几乎同一时间反复上演。不同的货车,同样沉默的操作人员,同样神秘的密封纸箱。一切都像设定好的程序一样,精准、高效,也密不透风。

线索似乎就此中断。他们能证明这里有夜间活动,却无法证明这些箱子里装的不是报关单上的脱水蔬菜。林纾在指挥中心看着他们传回去的影像资料,眉头紧锁。他知道,必须用更冒险的手段,撬开这只坚硬的蚌壳。

第六天晚上,滨海市的天空阴云密布,一丝风也没有,湿热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这是一个完美的、适合“夜鹰”出击的夜晚。

“准备好了吗,小赵?”王伟放下相机,目光炯炯地看着身旁的年轻人。

“放心吧,王哥!”赵鹏深吸一口气,脸上交织着兴奋与紧张。他轻轻打开一个银色的手提箱,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台折叠起来的四轴无人机——“夜鹰-3号”,市局最新配备的高静音、夜视侦察机。

当又一辆货车如期而至,仓库后院的装卸作业开始时,赵鹏操控着“夜鹰”从旅馆背面的窗户悄然升空。无人机几乎没有任何声音,像一只真正的夜鸟,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漆黑的夜幕,迅速爬升到五十米的高空。

屏幕上,仓库后院的景象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清晰地呈现出来。高强度的红外摄像头下,几个搬运工人的热成像轮廓清晰可见。他们正将一箱箱货物从仓库里搬出,准备装上一辆即将离港的集装箱卡车。

赵鹏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无人机,缓缓降低高度,镜头死死锁定住那堆积如山的纸箱。

突然,意外发生了。

一个搬运工似乎脚下不稳,踉跄了一下,手中抱着的箱子脱手而出,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

“啪”的一声轻响,箱子的一个角被磕破了。

“就是现在!”王伟在旁边低喝一声。

赵鹏的手指猛地一推摇杆,无人机瞬间俯冲,镜头焦距拉到最大!

就在那电光石火的一刹那,通过破损的角落,一抹异样的反光闪过镜头。那不是农副产品粗糙的包装,而是一角光滑的、印有精美图案的硬质彩盒!

赵鹏猛地将画面定格、放大。尽管图像因为高速运动而有些许模糊,但那熟悉的质感和设计风格,却让两个人的心脏同时漏跳了一拍。

那是一个电子产品包装盒的一角!

王伟的瞳孔急剧收缩,浑身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被点燃了。

找到了!

虚假的农副产品是幌子,这些昂贵且未报关的走私手机,才是他们真正的“货物”!骗税和走私,两条毒蛇盘踞在这同一个巢穴里!

他一把抓起桌上的对讲机,用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依旧清晰有力的声音,向指挥中心的林纾报告:

“林队,‘夜鹰’已归巢。我们……钓到大鱼了!”

王伟那句“钓到大鱼了”,通过加密信道传回指挥中心时,就像一枚投入深水湖的炸弹,瞬间在专案组内部引爆了压抑已久的兴奋。林纾坐在临时指挥车里,看着屏幕上那被放大的、无比清晰的手机包装盒一角,紧绷了几天的下颚线条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那不是普通的走私,而是利用正规贸易渠道作掩护,进行的高价值电子产品走私。其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涉及的人员,绝不仅仅是几个搬运工那么简单。这张网,比他们最初预想的要大得多。

接下来的48小时,整个滨海市的执法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运转起来。市局、海关缉私局、港务监督,甚至连武警支队都被秘密抽调,一张针对c-7仓库的天罗地网在无声中悄然编织。

行动时间,被定在了第三天的凌晨三点。这是人体生物钟最困顿的时刻,也是他们连续一周观察下来,仓库内外交接最频繁、警惕性可能最低的“黄金窗口”。

凌晨两点四十分,港区外围。

十几辆涂装成深蓝色的警用特种车辆,熄灭了所有车灯,如同一群蛰伏在暗夜中的钢铁巨兽,悄无声息地滑入预定位置。车门被轻轻推开,一队队全副武装的行动队员,身着黑色作战服,脚踏消音战术靴,如幽灵般融入了码头区域的阴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