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指着沙盘,继续说道:“为了确保突袭能够成功,我们需要先制定一个详尽的计划”。
“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咱们一起制定一个可靠的计划,一举拿下郑家,最好是直接杀死郑芝龙”。
“如果能够杀死郑芝龙,那么我们的功劳就大了,希望各位不要藏私!”。
大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的面孔。
林云环视众人见大家都没有意见,于是沉声道:\"此次行动,我方兵力如下——情报一局精锐探子一百人,二局由鲁大师率领五十名好手,另有五千禁卫军,其中两千骑兵\" 。
众人都默默点头,情报局一局和二局的精锐可不简单,尤其是二局由鲁神通率领的五十人,那可是隐藏、突袭的好手。
在场一共十余人,五个禁卫军团长、一些情报局小队长全都在列,大家都看着沙盘思考着。
\"郑家大宅固若金汤,强攻必损兵折将\",秦二盯着沙盘,手指重重敲在郑宅外围的高墙上,\"五百亲兵、三百家丁、八百仆役,再加上郑芝龙回府时的五百亲卫,总兵力近两千”。
“我们虽有五千人,但对方占据地利,又有火器,贸然强攻,伤亡难以估量,所以必须奇袭\"。
鲁神通也说道:\"郑芝龙这宅子,比得上小型城池了,护城河、箭楼、暗门,还有小炮,硬冲就是送死\"。
他指向沙盘西北角,\"我建议,先派好手趁夜潜入,破坏箭楼和炮位,再以骑兵突袭正门,牵制守军主力\"。
“一千禁卫军则悄悄从角落突入,只要占领了重要地方,整个大宅就没有反抗能力了”。
“至于剩余的两千人可以埋伏在外面,等开战后再冲进去,骑兵则游弋四方,保证大宅里一个人都跑不了”。
情报一局副手陈默摇头:\"护城河有暗哨,郑家水军日夜巡逻,一旦暴露,计划全盘皆输\"。
他指向沙盘南侧,\"安平桥头是郑家亲兵驻防最严之处,但西垵头一带家丁较少,可从此处突破\" 。
林云目光锐利,突然道:\"郑芝龙五日后回府,我们必须在当日行动\"。
他手指主宅,\"最关键的是——必须一击毙命,绝不能让郑芝龙逃脱!”。
烛火映照下,沙盘上的郑宅宛如一头蛰伏的巨兽。高耸的箭楼、曲折的巷道、厚重的门墙,无不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帐内陷入死寂,油灯爆出细微的灯花,光影在将领们凝重的脸上跳动。
情报一局的副手陈默,一个面容精悍的中年人,此刻紧盯着沙盘南侧安平桥头那密集的兵力标记,又缓缓移向西垵头方向:“安平桥头是郑家亲兵的老巢,重兵把守,硬啃不动”。
他手指点向那片相对稀疏的区域,“家丁轮值,防御稍懈。从此处凿开缺口,或可一试”。
他声音低沉,带着情报人员特有的审慎。
林云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沙盘上每一处细节,最终定格在那片被重重拱卫的主宅区域。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穿透力:“郑芝龙,五日后必归此巢。此战要害,既要破宅,更要斩首!主宅不破,郑贼不死,纵使我军踏平西埔,功劳也是不大”。
“而且如果让郑芝龙逃走,他肯定会调集附近的军队围过来,到时候就是一场苦战!”。
争论再次爆发,鲁神通坚持特种突袭,要求精锐小队直插核心。
秦二强调正面强攻的压迫力,为内部行动创造空间。
陈默则反复推敲着西垵头突破的可能性与风险。时间在激烈的战术碰撞中流逝,烛泪堆叠。
三个小时的唇枪舌剑,无数推演与否定,帐内的空气几乎要燃烧起来。
终于,经过三个小时的商议,众人拿出了一个合理的计划。
总的来说就是,鲁神通带领一部分精锐潜入郑家,打入郑家内部的谢老三配合着占据要害地点。
等成功控制住那些关键的要害地点之后,接下来便是迎接一部分禁卫军进入战场。
从理论上讲,只要有几百名禁卫军能够成功突入,那么这场战斗基本上就可以宣告胜利了,剩下的无非就是伤亡人数多少的问题罢了。
在这之后,骑兵们将在外围游弋,确保不会有任何一个郑家中的人能够逃脱出去。
换句话说,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将郑芝龙置于死地,这样才能为大夏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强大海军。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演之后,众人对于这个计划都感到非常满意,认为这已经是目前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案了。
于是,在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这场讨论终于落下帷幕。
次日清晨,两千名精挑细选的骑兵如同一股钢铁洪流一般,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征程。
他们的目的地是泉州,不过在离开已经被占领的区域之后,他们将会迅速换装,将身上的大夏军服换成大明官军的服饰。
同时把武器等装备也都藏匿起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然后一路突进,直接到达泉州,那里已经有情报局的人员为他们安排了隐藏地点。
与此同时,剩下的禁卫军以及两个情报局的精锐则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海港,登上了早已准备好的船只。
仅仅用了短短半天的时间,这支由三千余人组成的庞大队伍就全部登上了船,然后如同离弦之箭一般,迅速消失在了茫茫的海平面上。
于此同时,远在泉州的海面上一支庞大的舰队缓缓停靠在了泉州法石港外,然后无数小船运送船员上岸。
其中夹杂着一艘战舰,同样缓缓的靠了岸。
这艘战舰靠岸后,马上就从上面下来百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直接就把码头附近控制了起来。
没一会儿,一个身材高大魁梧,面方额满,目亮须短的壮汉带着几个将领走了下来。
马上就有几个当地官员迎了上去,恭敬行礼道,“恭贺伯爷凯旋归来!”。
此人正是刚刚从海上作战归来的郑芝龙,其人比情报局得到的消息更早回来,不知道会不会对夏国接下来的计划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