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经过咸阳的时候,赵杏儿特地要求陈信带自己去看一下张诚曾经的府邸。这是在一个深巷中的小小的二进院落,已经非常破败了,眼下咸阳人口流失严重,缺的倒不是房子,所以也没有人在这个小房子里住。赵杏儿在颓败的院落中行走,看那些已经被拆下的门窗——门窗都是木制的,可以拿去生火,在无人管辖的情况下,这些东西早就被拆毁一空。陈信指点着主人住在哪里、书房是哪里、下人们住在哪里,讲述当时这个小小的院落中下人的生活却比得上公侯家中的贵仆。

当然,陈信现在知道,即使是这样,这些下人和现在张村的平民的生活仍然差距很大。跟随张诚一同前往张村的仆役们早就被放了身契,在工坊里做工,在张村安家,过着普通平民的有尊严的生活。虽然辛苦忙碌,但是衣食无忧,也受到人们的尊重。

小张大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啊!

赵杏儿却知道,在这个小小的院落中的张诚,在咸阳的时候过得是怎样紧张的生活,在赵高的眼皮子底下,和皇子公主们周旋、和朝臣们周旋、甚至还曾经遇到过张良夜闯卧室这样惊险的事情。

赵杏儿只是想来看一看,看看张诚和自己没有在一起的那两年,住在什么环境下,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就带着商队去诚记在咸阳的分号,检查分号的经营。之前对分号的经营情况都是只能从账册上了解、从电报里交流,现在可以亲眼见一见这些分号的经营情况了。

咸阳分号的变身行动显然比其它地方要慢一些,分号掌柜并没有充分理解张诚化整为零的用意,赵杏儿和掌柜单独谈话后,掌柜才恍然大悟,表示立刻安排商号的大伙计们尽快自立门户,在咸阳城开始自己的铺面,渗入这座即将重建的皇都的方方面面。

赵杏儿一路走来,一路这样一家一家分号看过去,对诚记的在各地的业务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各地的分号掌柜、各地的优秀伙计都有更直接的认识。每晚整理记录册的时候,赵杏儿已经开始有一个更细致的名单了。

坐在张村那个小办公室里,核对翻阅账册,只能看到数目字,却无法想象这些生意是如何展开的,给整个天下带去了什么。亲自走一遭,就知道这些分号在所在的郡县里到底处于什么地位,如何发挥着作用,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才知道真实的天下和张村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了。

在张村,不需要操心衣食,粮米随手可得,饿了的时候,随便在哪个工坊或者学校的食堂都有现成的食物供应,食物丰富美味。但是一路走来,看到太多衣衫褴褛的人、太多骨瘦嶙峋的人。

这天下不只有张村啊!

也看到太多的人在张村的商铺逡巡,看到精美的货品,拿起来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来,这一定是囊中羞涩,却又真的需要我们货品的人。

赵杏儿并没有脆弱的慈悲心,看到饥饿的、无衣的人,并不会停下车来送吃送衣,也不会因为顾客在店铺门口流连忘返就给免单折价促销的活动。张村的商业原则讲究等价交换,拿不出代价,就不会售出货品给对方。自己又是掌管账册的人,如果随便免单,最终账册无法对上,也违反诚记的财务规定。

越是这样坚持原则,就越觉得难受。

现在知道张诚所做的那些努力有多重要,维持张村的富足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而公孙尼子先生所说推己及人,道济天下,又是多么伟大和难得的情操。

能喂养整个天下吗?张诚常常说个人不要怀着圣母心,不要试图喂养天下,而是要给天下的人找出一条生路,那么换一句话,能给天下人找一条生路吗?让所有人都饱足?

张村的技术,是能够帮助更多人饱足的。长城新村那面的农夫和牧民,也是很愚笨的人,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无法通过张村的扫盲考试——就是说,无法达到识字500这样的低水准,但是在长城新村,靠着蒸汽拖拉机开辟荒地、播种收割,数千人能轻松开垦上数十万亩的荒地,可以获得数十万石的粮食。

如果各处都能使用蒸汽拖拉机,那么天下就可以饱足。人能吃饱,就有时间能够从事其它劳作,可以织布,就可以穿暖。

赵芃正在尝试的那种羊毛纺织,能提供更温暖的衣服,如果货行天下,这天下就人人都能饱暖。开采出更多煤炭,每个屋子冬天都是暖和的。

衣食,这两件小事能够解决,就能拯救整个天下,而要解决这两件小事,背后则是张村整个工业体系的全力开动——要有矿山机械、耕种的蒸汽机、纺织机……

路过这些商行,也有掌柜给赵杏儿准备了精致的礼品,那些错金银镶嵌绿松石的带钩、酒具,看上去美轮美奂。赵杏儿感谢这些掌柜的厚谊,也欣然接受一些小礼物,但是独自在车中展看这些珍玩的时候,却有一丝不屑——这样一个带钩,要付出多少个工?在张村,一台小小的冲压机一天能制作上万个皮带扣,一天能制作上千条牛皮腰带。虽然没有这个精致,却能惠及成千上万人。

子弟小学的那套校服,虽然看上去粗陋简单,却能够满足大多数平民日常弊体,而贵人们的宽大袍服,一套袍子所用的布匹,能做足足5套校服款的服装!赵芃所说,服装是穿着的机器,这个理念虽然粗糙简单,但是却能惠及天下!

惠及天下啊!一路走来,这四个字始终萦绕在赵杏儿的脑中。

赵杏儿在旅途中,以2333呼号,向全天下的商号发出了一个问题:怎样能让全天下的人都吃上肉?悬赏1万钱征求一个最可靠的方案。

这一队,几十个人,推着独轮车,队列中有一辆两匹马拉的安车,就这样默默的穿过这个古老的帝国,走在始皇帝开辟的驰道上,一路向陈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