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得到专利后,赵三球就留在巩邑学习这个假珍珠的制造技术。

原料非常简单:玻璃珠、小鱼鳞、氨水。无论在张村还是在巩邑,这份材料都相当容易取得。

难的是这些珍珠首饰的造型。张村并不具备首饰设计的专家。张诚又向寺工的珠宝匠人和芃记的珠宝匠人买下了几款很流行的首饰的授权,拿着样品去巩邑的机械加工厂,研究如何大规模模压制作。金属胚被制作出来以后,再另外打磨处理,通过鎏金工艺变得金光灿灿。

珍珠和磨削好的闪光玻璃,使用小工具镶嵌在托子上,再通过焊接工艺,安装在首饰胚体上。

簪子、珠花、耳饰……

虽然打样品的成本很高,但是李灵做过测算,最终成品以真品黄金珍珠宝石一成的价格销售,毛利润还可以达到7成。

对于家庭妇女来说,只需要有一个小炕桌,就能完成这样一件首饰的制作。经过优化加工,一个人一天可以完成几十件。

诚记从张村收到成品按照真品价格百分之三的价格付现款,在长安、洛阳、临淄这样的大城市,一年销售数十万件,并不为难。

如果带到番禺或者月氏,向远方的国度销售,也会获得巨利。

“巩侯才智世间无双!”李灵佩服的说。

张诚却苦笑,就一个鎏金工艺,都可能有无限的潜在风险。

“在鎏金车间里,一定要用最大马力的风扇做好通风。同时屋子里要养一些小鼠、金丝雀……随时观察他们的情况,绝对避免汞蒸气泄露!”张诚反复的强调,赵三球记得也很认真。

“靠手艺吃饭,手艺很容易被人学去,其实并不可靠。女子安身立命,最好的办法还是要接受教育,进入工厂和商行,甚至朝廷,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在家里围着锅台转,利用闲暇时间来做零工订单想要富足,已经非常艰难了!”张诚再次发出感慨。

“其实张村外嫁的女儿们,嫁妆还是丰厚的,田产、财物都不少,在婆家过得不错,就只是靠田产财务,坐吃山空,不如养几个蜂箱,能细水长流……”赵三球解释道。“不过巩侯您的这个鎏金首饰,确实很好看,比纯金的还轻巧很多,若是按照李灵掌柜的说法,一成的价格畅销天下,也很不错了!能几天时间想出这样的方法,也只有巩侯您了!只不过鎏金不适合做手镯配饰之类,不然销量可能更好一些呢……”

张诚捏着这根鎏金钗,有点出神,听到赵三球的话,心中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打开了。

“李灵,你按照这几种器型,去帮我到铜作坊定制一批铜器,只要外观一样就行。薄铜皮打制即可、素胎,不要花纹、不要打磨!再帮我向铜作坊定制一批铜条——1毫米宽,0.2毫米厚,2米长……定三五斤也就可以了!给我先定做2万个铜圈——就要1毫米深,0.2毫米厚、5毫米直径的就行!”张诚在诚记的样品柜里,选了一些盘子碗、杯子、碟、壶、瓶、手镯的图样。整理在一叠,装到袋里递给李灵。

李灵不解。但还是接过厚纸袋,点头接受任务。

“给长城大学公孙校长发电报,说我要四名擅长绘制精细纹样的学生过来给我做一个课题!绘制织锦和漆器纹样的!”张诚提出第二个任务。

李灵记下。

“去陶瓷厂,要她们把所有颜色釉料给我准备一套……每样1两,把所有釉料的烧制样品也给我带一套过来——要标明烧制温度!”

李灵一一记下,转身去办。

“三哥,外嫁女的事情,我终于找到解决之道了。不过这一次技术是我们自己的,也不需要向人去采买,给诚记的价格也可以高一些。这项目是一个纯粹手艺工作。产量不大、但是利润应该不错……三哥你可以控制技术核心,不担心会很快外流。这个生产效率不会太高,所以市场需求很难充分满足……那些姐妹们这一生都不会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张诚还没有说清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实际上这东西很难形容。不过赵三球也已经亮了眼睛:“巩侯,就不知道这东西有无危险……”那个汞蒸气的危害被张诚说的很可怕,赵三球心有余悸。

“应该不会……大体是安全的。而且,眼下时间也不错!”

巩侯要在巩邑定几件铜器,这有什么难的。不到黄昏的时候,李灵把所有事情都办完了,连张诚所要的铜圈、铜盘都带了回来。

“去找药材商,帮我买几两白芨来。今晚我就和三哥研究一下这东西!”张诚却去了工作间,取出一摞白色的搪瓷碟子和几把小镊子。李灵也不知道张诚到底要做什么。

在巩邑,赵三球自然是住在巩侯的私邸。几个小朋友——张启明、张小花和赢弘毅对这个沉稳厚重的三舅舅都很是喜爱——三舅舅带来了很好吃的蜜糖,又不限制小朋友们吃糖。

晚饭后,张诚取过几个台灯,就在家里的客厅茶几上摆下小台灯,把茶几照的通亮。取出两个铜盘,把铜圈圈倒在白瓷碗里。又溶了白芨水,弄得黏糊糊的。

“我们一起来?”张诚盘膝坐在茶几旁边。

赵三球也学着张诚坐下,却不知道该干什么。

张诚用小镊子夹起一个铜圈,在白芨水里蘸了蘸,夹起来粘到铜碟子上。白芨是一种植物胶,粘性还是比较强的。这个铜圈就被粘在碟子上。

张小花也跟着大人起哄,学父亲的样子一起用镊子粘铜圈圈。

赵三球也开始有样学样,一丝不苟的按照张诚的方法粘铜圈。

“倒是不一定按照我的形式,这一次我们只是实验一下这个想法能不能成,先把铜圈沾满碟子的正反面就行!”

赵三球点点头。

张小花却没有大人那样的耐心,只是把这些铜圈随便的粘在碟子上。张小花的方法很是取巧,直接把一小把铜圈撒到白芨水中,然后捞出来堆在碟子上,用镊子推开。效率竟然很高!

“是了,我们反正是试验,这一次不求美观!小花的办法很好……”张诚便也学着张小花的办法,开始把铜圈堆在碟子表面,均匀铺满一面后,晾干再去铺满另外一面。

赵三球不解做这些的意义和目的,还是很有耐心的有样学样。

三个小碟子,表面沾满了小铜圈,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