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滔滔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就是这个妈,性格太暴虐了一些!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和这条河斗争和共存的历史。治河,让这个民族被整合在一起,从夏禹时代开始,治水就是这个民族的主旋律,也因为治水,这个文明自发的建立起庞大的国家体系,整合全国的力量——人、资源,来共同面对这个暴虐的亲娘!

黄河创造了最大的平原,黄河孕育了这个文明,黄河也一次又一次冲出堤坝,以滔天浊浪,摧毁这个文明所创造的无数璀璨。

我们对这个娘,那真是又爱又恨!

这些年来,张诚并没有放松对这条河的警惕,不过咨询过张苍大人,直到自从穆公以来,黄河就没有水患,而沿河考察又发现河水含砂率相当低,在大部分河段黄河水都很清澈,联想到这个时代关中地区林木茂盛,水土流失并不严重……

这才在洛阳等地大肆投资,还把自己的封地请求安排在巩邑。

就大意了!

黄河什么时候跟你讲过逻辑?

黄河之水天上来,从高原一路狂奔,过了荥阳向下就是一马平川,奔腾的黄河放慢脚步,正好可以纵横恣肆!

黄河下游地区,河道分叉非常广泛,张诚在前生学习的时候,只知道有长三角、珠三角,不曾听说过黄河三角洲。

黄河是没有三角洲吗?

从三门峡往下,都是黄河三角洲。最北到辽河,最南还要越过淮河。

彭越起家的巨野泽,就是黄河冲击带的一片沼泽湖泊纵横之处,是匪类最好的藏身之处。

这次黄河是雨季涨水,在下游的濮阳决口,大河冲出河堤,蔓延出去,受灾面积多达十六郡!

天下人口最多的地区、一个大平原,一个相当重要的农耕区!

还好有电报系统,绝口的第一时间,受灾郡县已经开始向长安发告急电报,皇帝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受灾情况。

四百万黎民陷入水乡泽国。

四百万人陷入水灾,并不是说居民都被大水冲走。此时黄河下游还没有成为那么严重的地上河,河水破堤而出,最大的损失是农田、然后一些泥土的房屋被冲垮。居住在高地上的房屋、城墙暂时还能容身。逃难的人爬上树木、屋顶躲避灾难。

这一地区地势低平,因为几百里都没什么高差,这大水就无处可排,十六郡的平地耕田都泡在水里。

听到这个消息的张诚和赵杏儿,冒着雨驾驶旋翼机飞往长安,参加朝廷的治水会议。

在未央宫的大殿,皇宫电讯处的年轻人第一次列席参加会议,十几台电报机一字排开,将会议临时的决议快速传往各地。

“巩邑,橡胶集团,沈荃鉴:立即调整生产线,快速生产2000艘冲锋舟待命!”

“巩邑、洛阳、敖仓诸粮仓,立即调集存粮,就近装船,沿河而下,运往受灾郡县赈济!”

“陈县驻军,调集五万人,分别前往受灾郡县参与治安。组织救援!”

“巩邑各工坊调集救灾所用工具、机械,分批运往受灾地区!”

“洛阳码头,征集运粮船只,进行粮食和救灾物资运送。”

“太尉韩信率队前往陈县,就近指挥救灾!”

“国务卿张诚,率队前往巨野泽,指挥救灾!”

“铁道部长蒙恬,前往齐地修复沿线铁路,解救被困列车,调查铁路损失,组织铁路通车!”

“铁道部长蒙恬,调动20万铁道兵,参与受灾郡县救援!”

“圜阳侯赵杏儿,回朝主掌计相府,协助天下物资调动!”

“着令巩侯张诚子女,随列车返回长安,暂居宫中!交由皇后代为照管!”

“受灾各郡县郡守县令,就地组织救援、赈济。务求将受困居民迁移到高地暂居,就地发放粮食,确保居民生活。核查田地受灾情况,做好灾后准备。”

“受灾各郡县,组织人员进行灾区紧急状态管理,如果有借机作乱、煽惑人心、趁火打劫的,可临机应对,首恶分子无需上报即可处斩!”

“受灾各郡县,需确保电讯畅通。”

“细柳营第一飞行团,立即驾机飞往陈县,听候太尉韩信调度,为受灾地区运送紧要物资和通传信息!”

“长安广播电台、洛阳广播电台,进入72小时连续直播状态,确保中原地区广播畅通!”

……

一条条命令从丹墀上发下来,电讯处的年轻官员们就地译电发报,传往天下各地。

“巩侯需要亲自去巨野泽指挥救灾。圜阳侯要回到长安来指挥物资调度,你们三个孩子无人管理,只好暂时居住在宫中,由皇后暂代抚养,我能为你们两个做的就只有这些。”扶苏叹息一声。

这不是把张诚的儿子抓来做人质,确实是因为人家两口子都要在救灾指挥一线,根本没时间管这几个孩子,皇帝代为照顾一下,也算是解决两个人的后顾之忧。

张诚坐在席间,深深鞠了一躬。表示理解,表示感谢。

张诚不是行政和军事指挥专家,但是救灾治水,它是个技术活,巨野泽一带的救灾和加固河堤、灾区排水之类的工作,张诚责无旁贷。

计相府本来已经移交陈平。但是在这种紧急时刻,调度物资、人员积极参与到救灾,调度指挥极为繁杂,在这种事情上,皇帝就只相信赵杏儿。

扶苏朝复兴十三年夏季,黄河下游水患,朝廷最精锐的力量投入到这场救灾之中。

疯癫的母亲河,撒了欢的在华北平原满地打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