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西游记师徒穿越现代 > 图画见闻志:笔墨间的千年相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图画见闻志:笔墨间的千年相遇

场景一:画院的墨香惊梦

- 时间:暮春,翰林图画院

- 宣纸上的墨痕突然泛起涟漪,孙悟空的金箍棒先刺破纸面,带着一串人影摔进画案。宋徽宗正与郭若虚品鉴《千里江山图》,惊得打翻了砚台:“此乃……画中仙降世?”

- 唐僧的袈裟扫过摊开的《韩熙载夜宴图》,画中仕女竟抬袖行礼。猪八戒盯着案上的颜料盘,伸手蘸了点藤黄抹在脸上:“这玩意儿比戏台子的油彩香!”被沙僧拽着擦脸,指尖蹭过宣纸,晕出一片烟霞。

- 王俊凯拾起一支狼毫,看笔尖悬着的墨珠在宣纸上凝成“山河”二字,轻声道:“这里的墨,会讲故事。”丁程鑫对着铜镜照了照,镜中倒影竟化作《捣练图》里的仕女,裙摆飘着细碎的金箔。

场景二:山水间的笔意生姿

- 时间:清晨,范宽笔下的溪山

- 众人走进画轴展开的山水,石径上的青苔沾着露水。孙悟空嫌山路平缓,纵身跃上巨岩,金箍棒在崖壁上一划,竟刻出“壁立千仞”四个大字,墨迹随山风渗进石缝。

- 宋亚轩坐在瀑布边的青石上哼唱,水流突然改道,在他脚边绕出“清泉石上流”的诗行。刘耀文追着一只山雀跑,身影掠过的地方,墨色的林木突然染上赭石,成了秋景。

- 郭若虚捧着画板追赶,笔尖跟不上眼前的灵动:“妙哉!猿猴腾跃为画眼,少年笑语作点景——此景当入《图画见闻志》!”唐僧合掌:“山河本是活的,笔墨不过是借了它的魂。”

场景三:市井的丹青烟火

- 时间:正午,汴京瓦舍

- 猪八戒在酒楼后厨掌勺,颠勺的火光映在窗纸上,被张择端画进《清明上河图》的一角。他端着刚出炉的汴京烤鸭,油香引得画中食客探出头来,郭若虚赶紧补画了只流油的鸭腿。

- 王源在勾栏里弹起自制的柳琴,唱的是新词:“画桥烟柳里,墨香混着糖香……”贺峻霖打着快板应和,声线落处,画坊的伙计突然把他俩画成了《货郎图》的主角,身边堆着糖葫芦与画卷。

- 易烊千玺站在街头看捏面人,指尖碰过的面团突然活了,化作《瑞鹤图》里的仙鹤,绕着他飞了三圈。宋徽宗远远望见,当即命人取来绢本:“此子风骨,当绘《高士听松图》。”

场景四:戏台的赤伶风骨

- 时间:黄昏,勾栏戏台

- 丁程鑫披上戏服,水袖拂过之处,后台的戏本自动翻开《赤怜》唱词。他刚唱到“乱世里伶人何往”,台下突然闯入金兵装扮的画中兵卒——原是一幅《中兴瑞应图》的残卷生了异变。

- 刘耀文拽下戏服换上铠甲,竟与画中岳家军甲胄无缝契合。他持剑护在台前,严浩翔搬来鼓架,鼓声震得兵卒的墨色渐渐淡去。“谁说戏子无担当?”王源的唱腔陡然转高,与鼓声撞出金戈铁马的气势。

- 唐僧取下念珠抛向空中,化作一串墨点,在戏台柱上凝成“精忠报国”四字。孙悟空一棒扫过,将残卷的戾气打散:“画里的恶,也怕人间的气!”郭若虚在台下落泪:“戏与山河同脉,伶人亦是脊梁——此节必书!”

场景五:画论的千年对话

- 时间:深夜,图画院书房

- 众人围坐看郭若虚整理书稿,他新添的章节里,马嘉祺的琴声化作“丝竹入画”,张真源研墨的姿态成了“匠心篇”,连白龙马饮水的倒影,都被记为“神骏得水而生辉”。

- 宋徽宗提笔题跋:“画者,载道也。今观诸仙,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笔墨不过是借了人心的光。”王源接过笔,添了句“千年后,仍有少年读此画,如见故人”。

- 宣纸突然起皱,画轴开始收卷。猪八戒把最后一块杏仁酥塞进嘴里,嘟囔:“下次来,得让画里的烤鸭活过来。”孙悟空拍拍郭若虚的肩:“记着,俺老孙不是画中仙,是护着这人间烟火的——齐天大圣!”

画轴合拢的最后一刻,众人回望:画院里的墨香仍在,瓦舍的笑声未落,山水间的少年身影,已与千年的笔墨融为一体。后来,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补遗里写道:“时有异客自画中来,携山河灵气,带人间烟火,证得‘画为心印’四字。”

而那卷被孙悟空划过的《溪山行旅图》,至今能在岩缝里找到淡淡的金光,像谁的笑声,落在了笔墨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