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十万大山:1840 > 第587章 被动防御转为进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进攻的议题八人会议通过之后,又提交了董事会。

刘永陆是举双手赞成,白耀先这个年轻人肯定是赞成的。黄兴发是只要不涉及瑶人的利益,他就看沈云峰的脸色,沈云峰提出的议题不管他理解不理解,他首先是赞成,然后再去理解。

议题通过之后,就是事关议题的立项,主要是几个方面:

一、继续推进舰船大型化的研制,以制造能够让螺旋桨飞式飞机起降的航空母舰为目标。

二、扩大空军规模,培养更多飞行员,从现在起就做好高难度舰船起降的训练。

三、开发运输机、轰炸机等多样机型,扩大飞机在多场景下的战争运用。

四、专门建立海军陆战队师,开展登陆等专门训练。

董事会对这些项目也全部通过,此时“丰南号”已经是一部庞大的工业+军事的机器,一旦中枢做出决定,整体就围绕这个决定运转起来。

以英、法、俄三个当世最为强大的军事国家为首的多国联军在中国失败,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尤其中国有可以在空中打击陆上和海上的武器,让大家就如做梦一般。

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国家会打中国的主意。

战争赔款扣除了给平民的赔款之后,清廷和丰南号二一添作五,军舰也是平分。清廷在这几十艘军舰的基础上成立了东海水师,驻地在舟山,补了这个地方海上的防御力量不足。

而“丰南号”看不上英法的军舰,如果编入“丰南号”海军,会导致弹药供应的杂乱,而且还要训练出一批能够应用他们军舰的炮手。

于是,“丰南号”转手将这批军舰低价或者赊欠卖给了南洋的国家和“唐印国”,下一步,“丰南号”还要推动南洋国家驱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势力。

驱赶荷兰在南洋势力的行动,“丰南号”并不准备下场,除非英国这些国家插手。中国还需要和全世界做生意,而不是与全世界为敌。

军事实力和香港的金属交易所和金属银行所代表的公平贸易,战后,中国迅速成为了亚洲的贸易中心,香港和澳门日益繁荣。广州于是又超越上海,和香港、澳门一起的税收远远超过上海。

在这场战争中,飞机的应用不仅仅震慑了列强和其他国家,清廷中那些始终对“丰南号”怀有敌意的人彻底断了指望,人前人后都换了一副嘴脸,竭力与“丰南号”要搞好关系。

有的王公大臣开始加码有”丰南号“投资主导的项目中,有了这样的战争利器,”丰南号“将牢牢在中国政治格局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沈云峰才懒的搭理京城那些个王公大臣,经济形势良好也不愁钱,抓好军工建设才是正道。

工商业依然是张大强负责,商业版图不断向西北西南推进,国内的大循环依然是基础。

东婆罗洲的美里基地重要性已经不如以前,主要是保障石油的开采,因此,沈涛涛也回到防城执掌经济与外贸。

在西贡鱼雷战中负伤的周玉岫从海军退役,沈云峰将周玉岫打发到了东婆罗洲执掌美里基地。周玉岫也算进入了”丰南号“的核心,因为,美里基地一定程度上是防城工业的缩小版本,机密众多。

进入1874年,山西又发生大面积旱情,清廷感觉到了严重性,在移民的工作上更加积极主动了。

移民就涉及到土地安置问题,别的地方土地都有权属,清廷也不可能有那么多钱从地主手中购置土地来安置这四省移民。

那么,没有钱购置土地的移民只有几个去向,外西北和外东北以及南部省(安南)是有土地可以分配安置的。如果不愿意去这几个地方,天津有去北美唐印国和南洋新汉国的客船,可以去那里试试发财梦。

人口外流本来是清廷严厉禁止的,但在”丰南号“的推手之下,已经流出去几个国家的人口了,现在遇到了灾情,也不在乎再外流一些人口了。当然,这四省的人不若沿海的浙江、福建等地有闯荡的思想,安土重迁思想严重,愿意去海外的人口也不多。

清廷重视了,沈云峰也就不太直接插手了,只是继续提供帮助。名义上,四省都是清廷的子民,也该他们自己烦神。

四省因灾迁移的人口算是将外西北、外东北的人口充实起来,这两个地方有大片的土地,哪怕是广种薄收,也可以养活这些人。

南部省(安南)则是迁移了大量人口之后,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了,这里土地少,官府手上的土地都是以前阮氏朝廷和高官手里的私货,还有一些内迁到中国官员家族上缴交换的土地。

担任南部省督抚的李九章和孟一昳都是官僚里的老手了,如何给移民分配土地,如何设置条件,怎么化解移民与原住民的矛盾,怎么兴办学校修改课程来同化安南人,都是一套一套的。

这几个地方,清廷也免了好几年的赋税,用于安置灾民,所以,既要迁移出来,也要安置的住。否则,几年后又是一轮回迁,人总是恋故乡的。

清廷已经走上正轨,数年之内不会有列强再敢来入侵中国,工业化已经开始,按照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只要有个好的氛围和机制,势必在十几年内能看见列强的背影。

科技必须是树状结构的,像“丰南号”这样畸形生长的后继肯定会乏力,必须扩大基础,启迪民智,让更多的人才进入科技研究领域,才会保持在军事和工业上的领先。

关于未来,沈云峰已经不做太多考虑,工业化并不能挽救清廷,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要求生产关系的变革,今天那些在工业化中获利的王公大臣也许是清廷的拥护者,几十年后,他们的后代或许就是清廷的掘墓人之一。

今天的“丰南号”也许是在军事工业上暂时领先,也许过了几十年就会被英美追上,成为落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