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峰认为,也许等自己死后,新的一代董事会会有野心,想独立建国,甚至会将清廷取而代之,这都不是自己烦的神了,所谓“祖训”,在以前或许有用,未来生产力成几何式的提高,没有什么可以去指导后世了。
自己这一辈的人,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和中国留下丰厚的遗产和暂时的安全,以后,他们是守成,或者是败家,亦或是发展,那是他们的命运。
防城机场,在原有的飞机跑道边上,新用木板建了一条200米长的木跑道,这是仿制航空母舰的甲板跑道。
等跑道全部完工,飞行员将在这里训练在这样的跑道上起飞和降落,技术人员将根据起飞和降落的数据开进行甲板曲率的调整,最佳长度的确定。
当这些都确定好之后,所有的飞行员将日复一日的在此训练起降,掌握要领。
翱翔天空,在战争中成为决定因素的军种,这种荣耀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争先恐后的加入空军。安保队空军也敞开大门,挑选适合的人员,要竭力扩大飞行员的队伍。
螺旋桨飞机时代,飞行员的折损率是相当的高,虽然目前安保队空军单独占领空域,出了事故很难有牺牲,但是一旦进入空中格斗的时代,飞机数量和飞行员数量往往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船用柴油机的研发遇到了瓶颈,很难研发出能驱动更大质量舰船的柴油机,研发团队已经转向从英国人军舰上吸收的三胀式蒸汽机,正在进行技术攻关。
至于燃气轮机那种科技含量极高的驱动方式,现在只能摆在神坛上,作为一个理念,激励科研人员不断去奋斗。
螺旋桨飞机时代的航空母舰并不太复杂,这时候,没有导弹,全靠护卫的军舰进行防护。螺旋桨飞机起降距离短,也不需要先进的弹射和阻拦索技术。
不过,作为新型的舰种,设计上是要重新进行设计的,大面积的甲板如何负重和卸力,飞机如何固定,如何升降进舱等等,都不是纸上谈兵。
幸好,这时候,只有“丰南号”有制空权,这一代的航母设计不需要防空的武器装备。
总体而言,除了驱动的蒸汽机需要足够强劲之外,航空母舰的要求就是大而抗风浪。
这么些年,造船工业成为军事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已经有了大量的工程师和技师,沈松他们的任务就是擘画一个外型,说清楚作用,提一些思路,然后让他们去攻关。
田虎和刘永陆则正在组织新建的海军陆战队师在琼州进行登陆战的训练。
登陆舰这玩意现在是没有那个技术造出来,想通过舰船把坦克送到地方的岸上难度不是一点半点,目前还是按照自己的优势项目来设计战术。
一轮主炮轰炸,将岸上的炮台等火力点轰炸清理,包括沙滩上、附近掩体内的敌军阵地用火炮挨个轮番轰炸一次。
然后对位置较高,火炮抛物线难以达到的炮台,出动飞机进行轰炸和清理。
将岸防清理之后,海军陆战队然后利用舢板这种原始方式开始运兵登陆,一艘舢板一挺机枪。士兵登陆后,由飞机继续进行火力支持,确保登陆士兵能顺利到达预先侦察确定的位置构筑工事。
第一批士兵开始构筑工事时,飞机一边给予火力支持,一边观察第二批登陆士兵,随时给予掩护。此时海上战列舰则在远处监视侧翼,一旦侧翼出现敌军,将使用主炮对侧翼进行轰炸。
战术主要就是利用主炮的射程优势和飞机的空中优势,战术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地形,登陆战难就难在每一次登陆都会遇到不同的地形,这次训练选择的地形,战列舰可以靠近到岸边5公里,也许下次就是10公里,战术就要进行修正。
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飞机,但依然要考虑到远航后飞机的弹药补给问题等等。
很多问题,将在一次次训练中暴露,这些问题将结合舰船的改造来实现多元化的登陆作战。
这都是需要造船工业的支持,“丰南号”现在直接开设的船厂大大小小有十几家,有强劲的生产能力和大量的熟练工人。
现在军舰主要生产万吨级的军舰和5000吨级的军舰,已经开始有多元化的设计。譬如已经开始设计后勤船,未来远洋的后勤不能依靠调用商船来保障。譬如食品的冷冻仓储等等,都要在船上设计冷库。
还有油料补给船,如何安全存放,方便补给等等,但都是在现有的3000、5000和万吨级三个平台上改进。
经过这一次海战,军舰的设计也有一些小的改进,在新的量产军舰上都会有应用。船厂的生产依然是夜以继日,无论民用还是军用。民用的需要挣钱,挣钱来支撑军品的投入。
飞机的改进和新机型的研制自然是重中之重,飞机厂和设计院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调入。
这场军事战争也给世界的经济格局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列强的战争赔款给中国的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
清廷进一步加大造船业和铁路的建设,对钢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所有发现能够开采铁矿的规模都在扩大,但也满足不了内需。因此,外购钢铁成为必须的选择。
由于在军事上的获胜,东南亚的国家开始有意识的向这个曾经的东方大国开始增加联系,矿产资源也由原来等待西方商人的收购变为一部分去香港的国际金属交易所去交易,透明的价格和灵活的运输安排让这些落后国家在矿产上的利润变高,吸引了他们。
这些土着国家的王室贵族和有钱人依然喜欢东方的丝绸、瓷器这些奢侈品,加上“丰南号”的民用工业品以及蒸汽机船,这些资金又会回流到中国。
因为四省的旱灾,这两年,中国从暂时的粮食输出国又转为粮食进口国,泰国、柬埔寨这些水稻种植国家又向中国出口大米,东婆罗洲的大米市场也转给了泰国和柬埔寨。
中国的农具和”丰南号“的化肥、种子又是这些农耕国家必须的生产资料,所以,资金在不停的来回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