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薛蟠在每次腿伤快要痊愈时,总会莫名其妙地再断一次。

有时是下台阶时脚下一滑,有时是骑马时马匹突然受惊,最诡异的一次,他好好地在屋里睡觉,醒来时腿就又断了。

郎中都说从没见过这样蹊跷的伤,接骨时更是痛苦难当。

薛蟠至今还记得那种钻心的疼,仿佛有无数根针在骨髓里搅动。

“是报应......一定是冯渊的冤魂在报复......”薛蟠哆嗦着说,

“现在想来,每次腿断之前,我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梅花香......”

此刻,原红蕖正在书院与蓝素对弈。

“听说薛蟠最近安分了不少?”原红蕖落下一子,状似无意地问道。

蓝素唇角微扬:“断腿之痛,定能让他长些记性。那两年我每隔半年就去‘探望’他一次,用的都是最巧妙的力道,既让他疼得刻骨铭心,又不至于落下残疾。”

原红蕖轻叹:“若不是看在宝钗这些年的苦处,我也不会让你停手。那姑娘确实不容易,偌大家业全靠她一人支撑。”

“你倒是心软了。”蓝素挑眉,“记得当初你知道这薛大傻子惊扰了黛玉,可是气得要直接取了薛蟠性命。”

原红蕖摇头:“取他性命容易,但也太便宜他了。倒不如让他活着受罪,也好让他记得这教训。再说......”她顿了顿,“宝钗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你也看到了。她不仅在整顿家业,还在暗中做了不少善事。”

这倒是蓝素不知道的新消息。

“这丫头......”蓝素沉吟道,“倒是有几分担当。”

“所以我才愿意给薛家一个机会。”原红蕖道,“若是宝钗真能带着薛家走上正途,过去的罪孽,也算有所补偿了。”

这时,黛玉拿着一本账册进来:“嬷嬷,宝姐姐把薛家这三年的善事都整理出来了。您看,光是接济孤寡就花了三万两银子。”

原红蕖翻阅账册,只见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笔善款去向:某年某月,资助贫寒学子;某日某时,为灾民施粥;甚至还有为当年受过薛家欺压的人家暗中补偿的记载。

“她这是......在替兄长赎罪啊。”原红蕖感慨道。

黛玉点头:“宝姐姐说过,既然要改过,就要改得彻底。她还打算在冯渊忌日时,给他做一场法事。”

这个消息传到薛蟠耳中时,他正在喝酒压惊。

一听妹妹要去给冯渊做法事,他手中的酒杯“啪”地摔在地上。

“她......她这是要做什么?”薛蟠脸色惨白,“万一让人知道......”

“知道又如何?”薛姨妈推门进来,冷声道,“你妹妹这是在替你消灾!若不是她这些年的善举,你那双腿早就保不住了!”

薛蟠这才知道,原来妹妹一直在暗中替他弥补罪过。

想起这些年宝钗独自撑起家业的艰辛,再对比自己的荒唐,他终于低下了头。

“罢了......罢了......”薛蟠长叹一声,“这个家,就全交给妹妹吧。”

薛蟠彻底放开,薛宝钗改革起来的阻力一下便少了一大半。

她重金聘请退休的刑名先生做顾问,确保所有生意合法合规;又请巾帼书院的学生来做账房,建立新式记账法。

转眼半年将至,二次测评前夕,宝钗却接到一个坏消息:薛蟠偷偷在外头又放起了印子钱!

“这个孽障!”薛姨妈气得浑身发抖。

宝钗却异常冷静:“母亲不必动怒,我早有防备。”

她取出一纸文书,“这是哥哥画押的保证书,若再犯,自愿放弃半数分红,若有第二次,全部分红都要自愿放弃。”

“宝钗,那是你哥哥,就这么一次,就算了吧,若是有下一次,再减他的分红。”薛姨妈于心不忍。

薛宝钗冷笑,分毫不让,

“娘,哥哥这是拿下半辈子的分红,做这丧尽天良的事。分红那钱财难道不比他放印子钱多吗?他算不过来这账,扣了分红,也是活该!”

她立即带着家丁找到薛蟠放贷的窝点,当场撕毁借据,退还本金。

借钱的都是些走投无路的百姓,见状纷纷叩谢。

“薛姑娘真是活菩萨啊!”

“我们再也不敢借印子钱了!”

这事不知怎的传到了考察官耳中。

二次测评那日,原红蕖特意问起此事。

宝钗坦然道:“确有此事。不过我已经处理妥当,也加强了对兄长的约束。”

她取出新的家规,“往后薛家人动用超过一百两银子,都需经过三位掌柜联署。”

薛家产业众多,因此测评时间持续了整整半个月。

考察官们查账目、访客户、甚至暗访了薛家各个铺子。

最后一日,原红蕖带着满意的笑容宣布:“经过全面考察,薛家商号符合入股标准!”

宝钗喜极而泣。

这半年来,她夜以继日地整顿家业,终于有了回报。

正式入股那日,薛家所有铺子都挂上了“巾帼商号”的牌匾。

这块招牌不仅意味着商誉,更代表着女子创业的荣耀。

更让宝钗惊喜的是,入股后薛家生意蒸蒸日上。

有了书院做靠山,以前那些刁难薛家的官员都不敢再生事;而“巾帼商号”的金字招牌,更让顾客趋之若鹜。

薛蟠夫妇见分红比从前还多,终于心服口服,安安分分地做起了富家翁。

这日,宝钗在查账时,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竟是当年被薛蟠强占田产的那个农户。

如今他在薛家铺子里做伙计,干得十分卖力。

“东家,”那农户见到宝钗,感激地说,“多谢您当初主持公道。如今我在铺子里干活,一家老小都有了着落。”

宝钗欣慰地笑了。她终于明白,做生意不只是赚钱,更是做人。诚信经营,才能长久。

夕阳西下,宝钗站在巾帼商号最高的阁楼上,望着京城街景。这里不再有勾心斗角,只有凭本事吃饭的痛快。

“东家,”一个女伙计来报,“书院来信,邀您明日商议开拓南洋市场的事。”

宝钗接过信,唇角泛起自信的笑容。

属于她的天地,正在越来越广阔。

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让她痛定思痛的决定——与其寄人篱下,不如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