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南匈奴强大后,会不会野心膨胀反噬大汉?

刘辩早就考虑进去了,不过他没着急说,而是静静的等待着于夫罗的反应。

这会儿的他呼吸急促,面色透着不正常的潮红,胸膛上下起伏,许久才颤声道:

“陛下想要藩臣如何偿还?”

刘辩笑眯眯的说道:“三个方面,一,由物品抵债,比如牛羊、马匹。二,军事上每次出兵,都可抵一些债额。三,政治上每次表态,也可以抵消一部分。”

“就这么简单?”于夫罗不敢想象自己的耳朵。

他原本以为,自己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签下数份条款,才能把东西带回去。

出兵也好,表态也罢,这本就是他应该做的。

一封诏书到了,就得有所行动。

他不知道,这是刘辩从民生,到军事,最后是政治的三重软刀子。

“有句丑话朕要说在前头,欠了大汉的钱,三个方面的债务偿还,朕要你还的时候,就得还。”

总不能说今天鲜卑蹬鼻子上脸,刘辩让他打个鲜卑,都火烧眉毛了,人家来句家里穷,下次一定。

于夫罗半点犹豫没有,直接答应,“皇帝陛下的圣旨,臣国定当遵行。”

光口头承诺还不够,必须有其他手段拿捏。

经济制裁,就是目前的最优解。

南匈奴为了还账,只能扩大马匹产业,同时大汉用便宜低价的粮食,去冲击南匈奴的市场。

由此便让对方本就孱弱的粮食产能彻底消失,此外,铁器制造、纺织等,也可以用相同手法拿捏。

中原在这方面遥遥领先,南匈奴日后若是不听话,他随时可以掐断交易线。

此外,细水长流的文化输出也要跟上,让汉文化深入南匈奴的日常生活,以媚汉、亲汉者占据精英阶层。

汉商前往南匈奴做生意赚钱,同时施恩在并州划一些采矿坊、种植伐木坊等,给南胡人谋生。

看似互惠互利,实则大汉进一步遏制对方。

还有就是汉械营,都叫汉械营了,想培养起将士们崇汉的思想还难吗?

刘辩越想越觉得可行,当即许诺道:

“二月底,朕起汉军五万,工匠两万名,商队五十支,教导官四名,粮食五百万石,军械、马甲等共计十万套,汉钱二十亿,卿觉得如何?”

于夫罗被惊喜冲昏了头脑,当场高呼:“藩臣拜谢陛下。”

打发走了于夫罗,刘辩开始思考人选,除了袁绍,他真想不到有谁那么完美,能操持全盘。

教导官人选也得好好斟酌,这四人说白了就是大汉的传功长老,到了南匈奴后,需要实控南匈奴全部军事。

他们要在一年内,让南匈奴的军事力量脱胎换骨,然后带着荣誉返回大汉。

高顺练兵有一套,素有小周亚夫之称的徐晃也是练兵好手,此外刘备麾下有个叫陈到的,是个奇才。

干脆交给尚书台举荐吧,他就内定个高顺。

没过多久,郭嘉前来提醒,“陛下该上朝了。”

今年的第一场早朝,大臣们早就在宫门处等候多时。

刘辩起身张开双手:“替朕更下衣。”

……

北宫外果然站满了大臣,随着百官进宫的高呼,厚重的宫门被缓缓推开。

大臣们鱼贯而入,向着崇德殿汇聚。

停朝蛰伏中的汉廷,都有着极高的行政能力,不知道有天子主持的朝政,会爆发怎样的能量。

等人都到齐了,刘辩准时从侧边通道走出,他走出来的同时,大臣们齐刷刷的行礼。

“臣等叩见天子,天子万年,大汉万年!”

刘辩挥袖,坐下之后,才朗声道:“诸卿免礼!”

“谢陛下。”

“奏事吧。”

刚说完,就接二连三的有大臣起身走出。

“启奏陛下,五虎上将殿外参见。”

“宣。”

众大臣侧身,柔和的晨曦下,四名着锦衣,披着长袍的君侯将军,踏步进入大殿。

四人同时一拜,“参见陛下。”

刘辩赐他们免礼后,关羽朗声道:“五虎军已集结完毕,请陛下下旨出征。”

刚过完年,雪都还没化,甚至现在正值雪厚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迫不及待了。

不过有一说一,现在的大汉不是几年前的时候,取暖条件好了,只要保证后勤,赶赶路应该不成问题。

于是,刘辩果断答应,“尚书台拟旨,五虎军即刻前往宜阳待命……朕记得有个叫马超的,暂时编入五虎军吧。”

五虎军只有四名上将军,很不合理。

“臣等遵旨。”

刘辩望向皇甫嵩方向,问道:“十五万汉军,可调配齐整?”

皇甫嵩起身回复:“禀陛下,已调拨兖州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营、兖州军支援营,边防第十军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营、直属骑兵营、弩营、骑兵第三军第十一营、十二营、第十三营、第十四营、第十五营,及陈国兵,共计十七万人。”

加上五虎军及荆州军,荆州方面要集结二十万大军了。

二十万人全都交在了关羽手里,刘辩还是有些担心的。

刘辩环视一圈,开口道:“沮授陈宫。”

“臣在。”

“任随军参军、司马出征吧。”

“臣遵旨。”

剩下的事就不需要他操心了,不合理的地方,早朝后尚书台会调整好。

刘辩往向下一人,“袁卿有何事要奏。”

众人向袁绍投入复杂视线,最近这段时间,袁家可不安生。

袁绍走出,严肃道:“臣请求出征南匈奴。”

崇德殿为之哗然,刘辩抬手压下议论的声音,解释道:

“南匈奴乃我中原之屏障,最近他们送上一份奏疏……尚书令给大家念念吧。”

“喏。”

荀彧起身,念起其中内容,反正就是南匈奴近况不好,内忧外患请求大汉援助。

大臣们听后,知道袁绍所谓的出征南匈奴是怎么回事了。

刘辩顺势问他们的意见,“诸卿如何看?”

现场不出意外的分成了两派,大多数人支持可以武装干涉,毕竟大汉的面子重要,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藩属国乱了。

当然,他们的意见中,干涉也是有尺度的,不愿意为此付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