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翰林大学士这个前车之鉴,朝堂之上果然肃清了许多。
大臣们看清了皇室的心思,如今在边关之事上,真是一点小心思都不敢有了。
没瞧见吗?
上一个拿边关做文章的翰林大学士,如今已经赋闲在家,听说日日过得清闲得很呢。
黛玉如今主管着供给边关粮草的事务,没了旁人使绊子,上下一心做事,倒轻松了许多。
如今再也没人敢推三阻四了,但凡黛玉这边需要的,都麻溜地送了过来。
与此同时,被暗中派了任务的钱家公子在周边转了一圈后,总算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历经千难万险,陛下暗自交托的任务总算成了。
黛玉、太子和林如海三人听闻钱家公子送来的消息,脸上齐齐一喜。
没想到啊没想到,当初派给钱家公子这个任务时,原也没想着一定能成,只盼着有个万一。
如今九边正与蛮夷各国鏖战,战马采买想来定然不易,可这钱家公子,倒给了他们一个天大的惊喜。
林如海拍了拍钱家公子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赞赏。
“做得好,做得好!”
“不知这些战马何时能送到边关去?边关消耗大,战马折损也多。”
天朝不比蛮夷,他们到处是草原,家家户户基本都养牛马。
他们呢除了官府马场,别的有却不多。
要供应战场消耗却仍显吃力。
听到林如海的夸奖,钱家公子心下一松。
有林大人这个态度,他们在周边几国受的那些苦,倒也不算什么了。
这趟差事着实不易,最初本想远赴蒙古,穿过战场寻条路子将马匹送抵九边,却不料蒙古那边似也在备战,马匹买卖格外吃紧。
没办法,他只能在蛮夷、女真各部身上花心思。
虽说两国正在交战,可只要价钱给得足,他又不用天朝的名头,只谎称是替蛮夷军中采买,竟真忽悠了不少人,交了定金,这事便算有了眉目。
在蛮夷那边设法弄妥一批战马后,他又西行,先后去了安南、暹罗、古里等地。
这些地方如今对天朝与蛮夷的战事冷眼旁观,就等着趁机赚一笔,只要价钱给得高,自不会推辞。
他们明面上没亮明天朝身份,那些人也不怕得罪蛮夷诸国,谈成的数量,比在蛮夷那边骗来的还要多上不少。
林如海听闻他竟能从蛮夷三族手里“骗”来战马,心中的欢喜更藏不住。
摸了摸胡子。
“上次皇上已传下话来,说要见见你们几个商户的主事。”
“赵家老爷上次护送粮草的时候已经见过了。”
“你这趟立了大功,也该去陛下面前露个脸了”
钱家公子面上一喜。
林大人行事,比他往日接触的那些官员敞亮多了。
换作旁人,怕是早把这功劳揽到自己怀里,哪会让他们到陛下面前露脸。
也难怪人家这般受陛下重用。
太子又勉励了几句,林如海才将黛玉叫到身边,给钱家公子介绍道。
“这是我的嫡亲女儿,瑶光郡主。”
“如今负责边关的粮草,战马后续需用多少银子,你直接去郡主那里支取”
“能买多少便买多少,不必计较价钱,多多益善。”
那些银子本就是他们捐赠的。
这么算来,就是白得的。
还是好心人多啊。
黛玉往前站了站,对着钱家公子微微点头。
钱家公子接了陛下密旨后便即刻出了京城,辗转周边各国采买战马,并不知晓除了边关那两位女将军,如今京城朝堂之上竟也有了女官。
此刻虽心头暗惊,面上却丝毫不显,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沉声应道。
“见过郡主”
等他跟着黛玉来到处理事务的地方,脸上的表情才变了变。
案几后坐着的都是女子,穿素色官服,或低头核对粮草清单,或指尖将算盘打得噼啪作响,那模样竟比他见过的不少衙门小吏还要利落。
他原以为郡主理事不过是挂个名头,用身份压一压下边的人,没想到竟是这般景象。
郡主手下居然全是女官。
黛玉引着他走到户部尚书嫡女的案前,将今日商议的战马事宜简略说了说。
户部嫡女听完,递过一张早已盖好官印的条子,让他签字。
钱家公子依言签了名,又按了手印,她才开口。
“钱公子,战马之事万分紧急。往后你要支取银子,便拿着这样的条子去库房支取便是。”
这法子原是户部尚书嫡女自己琢磨出来的。
但凡有人要用她们掌管的钱财,只需来她这里领张条子,盖官印、签字、按手印,便可去库房取用,库房那边也会留存一份底档。
这般交接既方便又清楚,比往日的流程轻便了不少。
如今户部尚书也用起了这个法子,听说还夸了她几句呢。
等钱家公子走出黛玉那处办事的地方,脸上还有些恍惚。
如今女子不止能上战场,文官也是可以做的了?
那,他们家的姊妹可以打算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