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让贞晓兕关注北方战线——东突厥默啜可汗年老暴虐,西突厥诸部纷纷降唐。薛讷、郭虔瓘等受命经略朔方,准备北伐。
此时是开元二年(714)秋,名将王晙正于临洮一带,与入侵的吐蕃大军展开激战。
而在另一条战线——西域,吐蕃联合大食插手拔汗那内乱,战火一触即发。待到明年,即开元三年(715)春,安西都护府兵将在监察御史张孝嵩率领下,千里急袭,击溃吐蕃—大食联军,威震葱岭以西。同年,西突厥突骑施部首领苏禄也将被玄宗册封为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使,成为唐朝羁縻西域的新支柱。
贞晓兕站在长城堡的残堞上,看着凯旋的号角与王海宾那已然逝去的血色背影交错。她忽然意识到:
“制度初生的裂缝,往往先由人性的裂缝撕开。”
夜色四合,洮水东流,她的意识开始模糊——下一次睁眼,不知是图书馆的日光灯,还是长安月。
贞晓兕站在长城堡的残堞上,夜风卷着洮水潮气,她下意识拢紧袖口——盛唐的秋比东北有暖气的图书馆冷多了。
“又在这儿给古人做心理侧写?”
身后忽然冒出熟悉的男声,带着少年特有的欠揍语调。
她回头,果然看见夏林煜——同样一身七品绿袍,腰里也别着鸿胪寺主簿的铜印。叔父竟然上报皇帝,也给了他一个主簿的身份,真是一山容不下二东北虎……气死贞晓兕了。
“夏林煜?你怎么也穿过来了?”
“野山参又不是你家专利。”夏林煜耸肩,“而且我得盯着你,免得你把历史当成心理实验场。”
两人并肩下城,话题自然落在刚刚结束的夜袭。
贞晓兕(压低声音,兴奋):
“王晙那一仗,简直是‘知觉操纵’的古典范本。先让七百突击队穿上吐蕃袍,完成第一步‘认知混淆’;再用五里外的鼓角制造‘信息洪流’,直接把敌人的中央执行系统干崩溃——”
贞晓兕将自己精心查阅的王晙资料递到夏林煜面前,目光灼灼:
王晙,字德明,生于唐高宗永徽年间,景城人。少年时便考中明经,初入仕途任清苑县尉。一介书生执笔从戎,却胸怀天下。景龙末年远赴桂州,修筑水堰灌溉良田,当地百姓为他立生祠感念。转眼烽烟骤起,他临危受命,以鸿胪少卿、朔方副大总管之职兼领陇右群牧使,镇守大唐北疆。
开元二年十月,吐蕃十万铁骑进犯临洮。王晙亲率七百精锐,身着吐蕃服饰,趁夜潜入武阶驿。在距敌五里处突然擂鼓鸣角,声震山谷。吐蕃军阵大乱,自相践踏。随后与薛讷合兵长城堡,斩敌两万,洮水尽染,缴获无数羊马凯旋。玄宗亲笔敕书,赞其有“周亚夫之风”,一战成名。
此后二十年,他或镇守朔方,或执掌兵部,最终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出将入相的典范。期间始终兼管马政,大唐半数战马出自其手。开元二十年,已逾古稀之年仍随信安王北伐契丹,未及还朝便病逝军中。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画像入凌烟阁,配享武成王庙。功勋铭刻燕然,英名流传千古,堪称唐代文武全才第一人!
夏林煜猛地挥手打断:
“打住打住!什么‘中央执行系统’,王晙一个唐朝人听得懂吗?人家就是按《李卫公兵法》里‘夜战多火鼓’打的!你少拿科幻片那套往历史书上套!”
贞晓兕(气鼓鼓地撇嘴):
“可史书明明写了‘死者万计,多自相屠戮’!这不就是典型的误伤链嘛,我上周在《军事百科》上刚看过类似的案例……”
夏林煜(挑眉抱臂):
“案例?你那本书才多厚?十万人在黑漆漆的山谷里混战,认错人很奇怪吗?非要扯什么‘信息过载’,你当打游戏呢还能调画质?”
贞晓兕(转身瞪着他):
“那说个更明显的——王海宾!史书白纸黑字‘诸将嫉其功,按兵不救’,这不就是典型的见不得别人好?我们班主任上周刚说过这种心理——”
夏林煜(故意拖长音):
“课代表大人——‘嫉妒’这两个字我小学就会写了。但你说所有人都指望别人去救,那也得看情况啊!当时不出战整个战役都要输,他们宁可输都不救人,这说明什么?”
他忽然凑近半步,压低声音:“说明战功就那么多,少个人分,自己能多拿点。这道理连我们班选三好学生都一样!”
贞晓兕一时语塞,揪着校服拉链嘟囔:
“……你把人都想得太精了。”
夏林煜(捡起石子打水漂):
“历史课不是心理课。你拿《中学生心理健康手册》往唐朝人身上套,张老师知道了又得说咱俩课堂吵架。”
两人不知不觉走到河滩,对岸露营地的灯光星星点点映在水面上。
贞晓兕忽然弯腰捡起个生锈的金属片:“可能我们争的不是王晙,是……嗯,就像你明明知道选班长要公平,上次还是偷偷多投了自己一票。”
夏林煜耳根发红,梗着脖子望天:“下个月讲西域战役,准你带手卡——但得先给我检查,别又写一堆‘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贞晓兕笑着把金属片扔进河里:“成交!不过现在得先回教室补历史笔记,上次月考你简答题扣了五分可别赖我。”
水花轻响,河面恢复平静。
夕阳把两个初中生的影子拉得细长——
盛唐的风吹过一千三百年,悄悄藏进少年们鼓鼓的书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