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白了李渊一眼:“四百多皇帝有多少能活到你这个岁数的?”
“哼,张彦,跟朕说说,帝制时代结束后的税务,或者说当时的情况,不用说你那个时代的,朕知道。就说民国的吧。”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验,上不隆礼则兵弱,上不爱民则兵弱,已诺不信则兵弱,庆赏不渐则兵弱,将率不能则兵弱。”
“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数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故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谷复熟,而陈积有余。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故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以国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谓至贫,是愚主之极也。”
“将以取富而丧其国,将以取利而危其身,古有万国,今有十数焉,是无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
“君人者亦可以觉矣。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我只能说荀子他老人家已经把答案写下来了,但民国就当作看不到。”
“把能犯的错都犯了,以身踩雷,又一次证实了有压迫就有反抗。”
“一个只想着藏富于国的政权,必定走向崩塌。”
李渊不解:“朕看过后世的电视剧,民国不是挺富有的嘛。”
“对啊,如果只把镜头对准上海这些大城市的高端场所,民国确实是一个富裕的社会,可这个国家只有那几个大城市吗?”
“更何况,作为最顶级的大都市,里面还有无数的乞丐,这要怎么说呢?”
李渊不理解:“怎么会这样?”
“这么说吧,和宋朝类似,取天下之财以富中央,民国的税收,甚至都能让你这个太上皇都心惊。”
“啊?”
李渊愣了一下,虽然古代总说轻徭薄赋,但就算再轻徭薄赋又能轻到哪里?
结果张彦告诉李渊,民国的赋税比前期的封建社会还重,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别啊,不止赋税重,种类也很多,盐税,牲畜税,棉纱统税,契税,屠宰税。”
李渊一脸懵:“等等,这个盐税和牲畜税朕能理解,但这个屠宰税是什么?”
“屠宰一牛交一元,一只羊0.2元,一只猪0.3元。??”
李渊嘴角一抽:“这也行?”
哪怕是李渊这个前期的封建皇帝都没想到还有屠宰税一说。
“谁说不行啊?”
李渊不理解了:“咋回事啊?”
“其实这些乱收税的现象不是民国出现的,早在咸丰时期就有了。”
李渊眉头一皱:“又是满清?”
“其实历朝历代的末期基本都这样,清朝在康熙时期就提出过永不加赋的理念了。”
“记住,不是说不收了,而是说朝廷每年固定好支出,按照这个额度收税,新增加的耕地不收农业税。”
“这个规定从康熙五十一年开始就贯彻下去了,这期间,清朝也废了人头税,一切按照土地的粮食产量来收税。”
“但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清朝财政支持不住了,咸丰皇帝就开始允许地方想尽办法搞钱。”
“就像咸丰四年?时的四川,所有农田交一两税之后再加收一两附加费。”
李渊眉头一皱:“翻了一倍。”
“不是一倍,是五倍,还有四两捐输钱呢。”
“江南地图,每亩土地加收八十文,普通的农民根本承受不住这种赋税。”
“农业税仅仅只是个开始,我和丽质他们也说过厘金。”
李渊点头:“丽质和朕说过,过路费嘛。”
“嗯,不管货物运到哪里,只要路过关卡,就要交钱,一开始只是江苏北部,等到了咸丰五年,全国通用。”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是,这钱不用上交,全归地方所有,那地方官会怎么样?”
李渊自然能明白:“肯定是多设置关卡呗。”
“差不多,甚至这个过路费超过了货物价值的一半。”
“虽然这些赋税确实解决了钱的问题,也顺利解决了太平天国,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收入是不进入朝廷税收体系里面的。”
“上面不管,下面自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赚钱方法。”
“自咸丰朝以后,底层百姓的财富被盘剥干净了,大量财富进入了官僚,地主还有总有官僚背景的资本手里。”
“清朝灭亡之后,民国各地的军阀自然也不会放弃,全都学了,而且还改进了不少。”
“这也导致华夏近代历史上民间广泛贫穷。”
“至于穷到什么地步?家徒四壁都是形容有钱人的。”
“后世保留了很多清朝和民国时期的老照片,那些贫苦百姓身上穿的不能叫衣服,那就是一堆破布。”
“就这,那也是一家人共有的,谁出门谁穿。”
“至于鞋子?那是奢侈品。”
李渊叹了口气:“现在的大唐,也有很多人穿不起衣服。”
张彦摇了摇头:“不一样,唐朝虽然是华夏古代的巅峰,但那也是古代啊,生产力都没办法同宋朝和明朝比。”
“民国那是什么时代?那是工业革命之后的时代,生产力比唐朝时期多了不是一个量级。”
“就这,还造成了大面积饥荒,没办法归没办法的,但明明有办法,还整的那么烂,他不挨骂谁挨骂?”
李渊舒坦了不少:“确实,不知道和假装不知道还是有区别的。”
“张彦,你说大唐什么时候能完成工业革命啊。”
“英吉利完成工业革命用了八十年,有我这边的技术支持,会加快很多,不过也至少需要一代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