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 > 第498章 三个小寡妇征婚记(2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8章 三个小寡妇征婚记(21)

六月的平安村,仿佛被太阳点燃了一般,炽热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太阳刚一爬上姑射山的山头,那股热劲儿就迫不及待地扑面而来。姑射山脚下的玉米地,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便掀起层层波浪,沙沙作响。而翠仙的院子里,却比这炎炎夏日还要热闹几分。

周明一脸兴奋地冲进院子,手中挥舞着手机,大声喊道:“翠仙姐,天大的好消息!上次那五十个竹篮,客户简直满意到爆,这次直接追加了一百单,而且点名要带平安村特色的新样式,月底就得交货!”

“一百单?还得是新样式?”翠仙手中正在编织的竹条险些滑落,她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紧紧的疙瘩,眼神中透露出焦虑与担忧,“咱们现在编的都是老样子,新样式哪能说想出来就想出来啊?这时间也太紧了!”

王婶正蹲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劈着竹条,听到这话,她直起腰来,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附和道:“可不是嘛!上次五十单就把咱们累得够呛,这次一百单还得变花样,就咱们这点人手,怕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啊!”旁边几个正在学习竹编的村民,也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跟着点头,脸上满是愁容。

周明见状,赶忙拿起手机,手指飞快地滑动着屏幕,点开事先存好的图片,说道:“翠仙姐,你们看,我找设计师朋友画了几个初稿。这个是把咱村那棵标志性的老槐树编在篮身上,这个是把姑射山的轮廓巧妙地编进去,还有这个,用彩绳编出‘平安’俩字,客户说这样才有咱平安村的特色。”

翠仙凑过去,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惊喜地说道:“这主意确实好啊!可……可这些花样看着就复杂得很,咱们真能编出来吗?”

就在这时,翠红的声音从院门外传来:“能!”只见她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刚从果园摘的樱桃,一颗颗樱桃宛如红宝石般鲜艳欲滴。她走进院子,接着说道:“我跟娥姐商量好了,这阵子民宿客人不多,不太忙,我来帮你琢磨新样式。娥姐和刘大哥也说了,等果园的活儿忙完,就立马过来搭把手。”

说话间,翠娥和刘老实也走进了院子。刘老实手里还拿着一个用树枝精心制作的小模型,腼腆地说道:“我看了周明发的图,试着用树枝编了个槐树的轮廓,你们看看行不行。”翠仙接过模型,仔细端详着,只见树枝弯出的树干粗壮有力,分叉的枝丫错落有致,每一处细节都像模像样,仿佛那棵老槐树就在眼前。她激动地说道:“太像了!刘大哥,你这手艺真是绝了!”

刘老实挠挠头,憨厚地笑着说:“我以前在村里编过筐,这点活儿不算啥。咱们分工干,我帮你们画样子、定尺寸,你们负责编,肯定能按时赶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翠仙的院子里就像开了锅一样热闹非凡。翠红整日沉浸在彩绳的颜色搭配中,她精心挑选出红色、绿色的彩绳,将它们巧妙地缠在竹条上,编出的“平安”二字不仅醒目,还充满了喜庆的氛围。刘老实则每天早早地来到院子,趴在桌子上认真地画着样式图,哪个地方该弯,哪个地方该编花纹,都标得清清楚楚,细致入微。王婶和其他村民们学习能力也很强,没几天就能熟练地编出槐树和山的轮廓。就连村里的学生娃们,放学后也纷纷跑来帮忙缠彩绳,小小的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困难总是接踵而至。一天中午,正当大家热火朝天地忙着编竹篮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雨水如注,瞬间将院子里晾晒的竹条淋了个湿透。翠仙看着被雨水浸泡的竹条,心急如焚:“这可怎么办?这些竹条要是坏了,咱们的进度可就全耽误了!”众人也都停下手中的活儿,一脸无奈地看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刘老实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大家别急,我记得村东头有个闲置的仓库,咱们把竹条搬到那里去晾干,应该还来得及。”众人听了,赶忙行动起来,冒雨将竹条搬到了仓库。经过一番折腾,竹条总算是保住了,可大家的衣服却都被雨水淋得透湿。

好不容易解决了竹条的问题,新的麻烦又出现了。在编织过程中,翠仙发现按照刘老实画的样式图,编出来的姑射山轮廓总是不够逼真,缺乏那种神韵。她拿着编了一半的竹篮,愁眉苦脸地对刘老实说:“刘大哥,你看这怎么回事?咱们编出来的山怎么看着不太像啊?”刘老实仔细看了看,也有些犯难:“我再琢磨琢磨,可能是尺寸比例有点问题。”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匠人听说了这件事,主动来到翠仙的院子。他看着那些编了一半的竹篮,沉思片刻后,拿起一根竹条,熟练地摆弄起来。只见他手指如飞,竹条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姑射山轮廓便呈现在众人眼前。老匠人笑着说:“编这个山啊,线条得流畅,该弯曲的地方要自然,不能太生硬。你们照着这个方法试试。”众人纷纷围过来,认真学习老匠人的技巧,很快,编出来的姑射山轮廓就有了质的飞跃。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竹篮的编织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然而,另一个问题又悄然出现。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加,竹条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村里原本储备的竹条渐渐不够用了。翠仙焦急地四处打听,得知邻村有一片竹林可以购买竹条,可价格却比平时高出不少。如果购买,成本就会大幅增加,利润也会相应减少;但如果不买,订单就无法按时完成。翠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翠仙犹豫不决的时候,周明站了出来:“翠仙姐,我觉得咱们不能因小失大。虽然成本高了点,但只要能按时完成订单,打响咱们平安村竹编的品牌,以后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而且,咱们可以跟客户商量一下,适当提高点价格。”翠仙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购买邻村的竹条。她和周明一起找到客户,诚恳地说明了情况。客户被他们的诚信和努力所打动,不仅同意了价格的调整,还表示以后会长期合作。

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之后,月底终于来临。一百个带平安村特色的竹篮终于全部编好,一个个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有的篮身编着老槐树,那树干和枝丫仿佛承载着村子的历史与记忆;有的编着姑射山,山峦起伏,栩栩如生;还有的系着“平安”彩绳,洋溢着浓浓的祝福之意。这些竹篮精致无比,每一个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汗水。

周明赶忙联系快递,将竹篮小心翼翼地发走。没过多久,客户就特意打来视频电话。镜头里,满是堆得高高的竹篮,客户满脸笑容,竖起大拇指赞道:“太好看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以后咱们长期合作,我还要把你们推荐给其他客户!”

挂了电话,院子里顿时一片欢呼雀跃。大家相拥而泣,为这来之不易的成功感到无比喜悦。翠娥拉着刘老实的手,眼中闪烁着幸福的泪花,说道:“咱们的婚礼就定在下周吧,正好趁这股高兴劲儿。”刘老实深情地看着翠娥,点点头,眼里满是温柔:“都听你的。”

婚礼前一天,整个平安村都热闹起来。村民们纷纷自发前来帮忙。有人去果园里布置亭子,他们爬上梯子,小心翼翼地挂起红灯笼,贴上大红喜字,将亭子装点得喜气洋洋;有人去翠娥家帮忙做饭,厨房里热气腾腾,炖土鸡的香味、炒土鸡蛋的香气、蒸花馍的甜香交织在一起,飘得满村都是。王婶更是心灵手巧,特意给翠娥编了一个竹编头花,上面还精心插着几朵刚从山上采来的小野花,清新又好看。

婚礼当天,果园里热闹非凡,仿佛成了欢乐的海洋。翠娥穿着新做的红棉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刘老实穿着深蓝色的新夹克,显得格外精神,帅气又憨厚。俩人手牵手,缓缓地走到亭子里,接受大家的祝福。村支书站在一旁,担任证婚人,他笑着说道:“翠娥和刘老实都是咱村的好人,一个勤劳能干,一个踏实本分。今天,他们喜结连理,我在这里祝他们以后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恩恩爱爱到白头!”

大家纷纷鼓掌,掌声如雷。小远手里拿着红本本,欢快地跑过去,递给翠娥和刘老实,脆生生地说道:“娥姨,刘叔叔,祝你们新婚快乐!”翠娥接过红本本,激动得眼泪差点掉下来。她看着刘老实,又环顾了一下身边的翠红、翠仙和周明,心中满是幸福与感动。

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桌子旁,有说有笑。翠仙端着酒杯,站起身来,对翠娥和刘老实说道:“娥姐,刘大哥,祝你们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愿你们的生活像这果园里的果实一样,甜蜜美满!”翠红也跟着站起来,笑着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有啥困难咱们一起扛!平安村在咱们的努力下,一定会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果园里,给整个果园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果园里的笑声、说话声随风飘散得很远很远,仿佛连姑射山都在为这对新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翠娥知道,这不仅是她的婚礼,更是平安村美好未来的开始。在今后的日子里,大家会一起发展旅游,精心编织竹篮,用心种植果树,将平安村建设成真正的“幸福村”,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