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575章 设熟地盐引牵阉党解西扩阻,询商屯根由述章程忆旧年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5章 设熟地盐引牵阉党解西扩阻,询商屯根由述章程忆旧年事

“那咱们通过王记商号递疏文,就不怕走漏风声?”徐光启仍有顾虑。

“正因为王记商号是魏良卿的外围,才最稳妥。”

袁可立摇头,语气笃定,

“王记的掌柜是魏良卿的远房表亲,只认盐引账目。”

“咱们把疏文混在盐引账目里送过去,他只会当成给魏良卿的例行孝敬,绝不会多问;”

“再者,阉党内部只看利益,只要疏文里把‘恤民’的功劳全算在魏阉头上,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哪会追究是谁递的?”

“这比直接递登莱巡抚衙门安全得多。”

徐光启听罢,抚着胡须沉吟片刻,缓缓点头:

“原来如此,倒是我之前忽略了阉党这等暗箱操作的门道。”

“如今这官场,暗处的路比明处的好走。”

袁可立轻叹一声,

“咱们要做南关岭的事,就得借这暗处的路,才能绕开武之望的阻挠。”

“若非当年在登莱多留意了些阉党的动静,今日也想不起走王记这步棋。”

徐光启沉吟片刻,苦笑摇头:

“也就是礼卿兄,行事不拘一格,才能想到借阉党之势,行惠民之实。”

“若换做是我,可真是束手无策了。”

“非是不拘小节,是时局容不得迂腐。”

袁可立轻轻摇头,语气带着务实的无奈,

“武之望眼里只有阉党的脸色,明路走不通,只能借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厅中众人,语气渐沉,

“况且要让他不从中作梗,光有阉党恤民的名头还不够,得把他和阉党,都拖进利害相牵的局里。”

他抬眼扫过众人,继续道,

“咱们可将大利湾旧例的‘土豆盐引’,升级为‘金州湾熟地盐引’,一引锚定五亩金州湾熟地三年收益权,商人要认购,得先做两件事:”

“一是向东江镇捐粮2石,这是武之望向阉党表支持东江镇军需的政绩,他断不会拒;”

“二是必须从天津王记商号认购,每引缴纹银五钱管费。”

“这管费明着是商号牙费,实则要转递魏良卿那边的阉党势力。”

“诸位想想,”

袁可立语气加重几分,

“阉党如今最缺的便是私下财源,这管费虽每引只有纹银五钱,可若有千引、万引,便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他们得了实利,定会主动下旨户部,说‘大利湾商屯西扩能恤民、能助东江、能补军需’,要登莱巡抚衙门‘从速办理’。”

“武之望本就想攀附阉党,见有阉党直接受益、还下了旨意,他敢不点头?”

“他若敢拦,便是断阉党的财路,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

他顿了顿,又补充起了细节,

“这盐引的权益还得再勾着商人,持引者不仅能得熟地经营权,还能优先做金州湾盐引换永明镇柞蚕生丝和柞绸的贸易,用盐引抵扣关税时,能从两成降到三分;”

“商人见有利可图,自然踊跃认购,盐引卖得越多,阉党分润越厚,催武之望放行的力道就越足。”

“如此一来,商人图利、阉党得财、武之望要政绩,三方都被绑在大利湾商屯西扩这件事上,武之望便是想反对,也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扛住阉党的压力,能不能舍了这送上门的政绩。”

“这便是利害相牵的道理。”

袁可立总结道,

“当年我靠盐引以商养战,如今加了阉党分润,便让武之望不得不从。”

“既没丢了咱们商屯的根本,又借势解了越界的难题,才算把西扩的根基扎稳了。”

徐光启听得入神,待袁可立话音落定,才微微欠身,语气谦和:

“礼卿兄,我还有一事要请教。”

袁可立抬手示意:“子先兄但讲无妨。”

“我虽自天启二年便入了永明镇,专心农事和西学,”

徐光启目光带着探究,

“可对大利湾商屯的由来始末,却始终知之甚少,”

“还望礼卿兄为我细说一番,也好让我更明了这西扩的根基。”

“玄扈先生有所不知。”

李国助突然开口道,

“永明镇最早申请大利湾商屯,是在天启三年七月。”

“那时袁大人刚收复金州、旅顺,颜叔便派傅春大哥去登莱巡抚衙门递的申请。”

“这事当时还登了《永明学报》,特意写了要安置辽民、开垦荒地,盼着镇里或周边的辽民能去屯田。”

“可那会儿大伙都怕,大利湾离建奴腹地太近,总担心奴骑劫掠,愣是没多少人愿意去,头几个月屯里冷清得很,只有傅大哥带着他手下的三千将士屯田。”

“先生当时就在永明镇,难道没有看过《永明学报》吗?”

徐光启闻言,先是温和一笑,随即略带歉然地摇了摇头:

“弘济小友有所不知,当年我初到永明,心思全扑在两件事上:”

“一是土豆、番薯、玉米、甜菜的引种试种,要在永明镇周边找适宜的土壤,每日往田间跑,连节气都顾不上算;”

“二是忙着编译西学农书、改良器械,总想把西洋的农法与咱们的老法子融到一处。”

他顿了顿,续道,

“《永明学报》我虽每期都收着,却多是挑学术版面细读,没怎么看过实事版面。”

“只依稀听人提过要去辽南屯田,也没想起来深究。”

“后来虽知商屯慢慢立住了,可里头的章程、傅春兄如何奔走,我都不甚清楚。”

“如今要议大利湾商屯西扩,若连大利湾商屯的老底都摸不透,岂不是糊涂?”

“故而今日才要向礼卿兄好好请教,把这来龙去脉弄明白。”

袁可立闻言,眼中露出几分对旧事的追忆:

“弘济说的是申请的由头,子先兄要知这商屯的根基,得从当年傅春递完申请后,咱们拟定的那纸《青泥洼辽民垦荒协防暨盐引运作章程》说起。”

“那是天启三年八月初十签的,算登莱商屯头一份明明白白备案的文书,甲方是登莱巡抚衙门,乙方是永明镇颜思齐总督亲自画押,傅春作为永明辽南驻军代表也签了字,见证方便是士弘兄的登莱水师南游营,各方权责都写得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