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的“巷子深”玉牌刚摆上柜台没两天,就来了个不速之客。那人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拎着个真皮包,站在柜台前瞅了半天,突然问:“这玉牌卖吗?开个价。”
林凡正在算账,抬头看了看他:“不好意思,这是非卖品,是我们店的纪念牌。”
“纪念牌?”西装男笑了,从包里掏出张名片,金闪闪的晃眼,“我是‘盛世收藏’的老板,张启明。这玉牌我出五万,你看怎么样?”
五万?王建军正在旁边打磨平安扣,手里的砂纸“啪嗒”掉在地上。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雕五十个平安扣也挣不了这么多啊。
李叔蹲在门口抽烟,闻言头也没抬:“五万?你打发要饭的呢?”
张启明的脸僵了一下,又挤出笑:“李师傅是吧?我久仰您的大名。这玉牌确实有特色,我再加两万,七万,怎么样?”
“七万也不卖。”李叔把烟袋锅子往地上磕了磕,“这上面刻着咱巷子的骨头,你买得起?”
张启明的脸色沉了下来:“李师傅,话别说这么绝。我知道您跟博物馆合作得挺好,但他们给您多少钱?我出的价,够您雕半年的了。”
“你不懂。”李叔站起身,拿起玉牌往他面前递了递,“这上面的桃树,是院里那棵歪脖子树;这‘巷子深’三个字,是咱这巷子的魂。你给再多钱,买得走树还是买得走魂?”
张启明被噎得说不出话,狠狠瞪了眼玉牌,转身走了,出门时差点被门槛绊倒,嘴里骂骂咧咧的:“不识抬举!”
吴涛举着手机追出去,回来时乐不可支:“这孙子上车前还对着咱店门拍了张照,估计是想找人仿一个。”
“仿?”李叔冷笑,“他仿得走样子,仿不走那股子土劲儿。”
王建军捡起地上的砂纸,心里突突直跳。他刚才差点就动心了,七万啊,能给家里盖座新瓦房了。但看着李叔手里的玉牌,突然觉得那七万像块烫手的山芋——拿了钱,心里那点踏实劲儿就没了。
“想啥呢?”李叔拍了拍他的肩膀,“七万就把你魂勾走了?”
“俺……俺就是觉得太多了。”王建军红着脸说。
“多?”李叔把玉牌放回柜台,“等你雕出能让人记一辈子的东西,比七万金贵十倍。”
这话像块石头落进王建军心里,沉甸甸的,却踏实。
没过两天,张启明又派人来了,这次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是“盛世收藏”的设计师,拿着张图纸,上面画着个跟“巷子深”玉牌几乎一模一样的图案。
“李师傅,我们张总说了,按这个雕,工钱翻倍。”设计师推了推眼镜,“就雕一百个,批量生产,保证您赚翻。”
李叔拿起图纸,看都没看就撕了:“告诉你们张总,想学手艺就乖乖拜师,想偷东西,先问问咱巷子的石头答应不答应。”
设计师吓得脸都白了,捡起碎纸就跑,跟被狗追似的。
王婶正好送包子过来,看见这一幕直乐:“这姓张的是属蚊子的?叮上就不放了?”她往柜台里瞅了瞅,“那玉牌确实招人稀罕,昨儿个有个游客,对着它拍了半小时,说要画下来当纪念。”
晓梅放学回来,手里拿着张传单,是“盛世收藏”发的,上面印着个玉牌,跟“巷子深”长得几乎一样,标价“限量版,9999元”。
“太过分了!这是抄袭!”晓梅气得直跺脚,“我们去找他理论!”
“理论啥?”李叔把传单往桌上一扔,“他仿得越像,越显得咱的金贵。真金子不怕火炼,假的真不了。”
话是这么说,吴涛还是把传单拍下来发了直播,配文“李逵遇李鬼,大家评评理”。没想到反响还挺大,好多人在评论区骂张启明不要脸,还有人特意跑来店里,就为了看看真的“巷子深”玉牌。
“你看,这免费广告做的。”林凡笑着给李叔递了杯茶,“现在咱这玉牌比博物馆的展品还出名。”
李叔没笑,蹲在院里看着那棵歪脖子桃树,突然说:“建军,咱再雕个‘巷子魂’系列,就用院里的石头,雕咱巷子里的人——王婶的包子,张老板的茶壶,老李头的废品车……”
王建军眼睛一亮:“俺这就去捡石头!”
他跑到后院,把以前扔的废料全翻了出来,有带红纹的,有带黑点子的,还有块上面天然带着个小坑,像王婶包子上的褶。
“师傅,您看这块!”他举着带坑的石头跑过来,“雕包子准像!”
李叔接过石头,对着光看了看:“行,就它了。记住,雕人得雕神,王婶的包子为啥好吃?因为她揉面时那股子使劲儿,得把这股劲儿雕出来。”
王建军点点头,拿起钝刀子,慢慢往石头上蹭。他想起王婶揉面时,胳膊上的肌肉都绷着,面团在她手里像活的一样,转着圈儿就发起来了。
晓梅凑过来看,突然说:“建军哥,你雕的包子咋歪歪扭扭的?王婶的包子可周正了。”
“你不懂。”王建军头也不抬,“这是王婶刚揉好的,还没上锅呢,就该有点歪。”
李叔在旁边听着,偷偷笑了。这小子总算明白啥叫“雕神”了。
没过两天,“巷子魂”系列的第一个作品——“王婶的包子”就雕好了。石头上的包子歪歪扭扭,上面的褶子深浅不一,却透着股刚揉好的劲儿,看着就暄软。
王婶来看了,笑得合不拢嘴:“这哪是石头啊,这是要从里面冒热气儿啊!”她非要把这石头包子摆在自己的包子铺,说“当镇店之宝”。
张老板也来了,指着块带黑点子的石头说:“给我雕个茶壶,得有我那把用了二十年的味儿。”
老李头颤巍巍地送来个旧车轱辘:“给我雕个这,我年轻时候拉货用的,上面的纹路都磨平了。”
巷子里的人都来了,你一言我一语,说要把自己的故事刻在石头上。王建军忙得脚不沾地,却乐在其中,手里的钝刀子好像有了灵性,雕啥像啥,还带着股子活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