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主动助战?
百官闻言顿时眉头一紧,左右看了看,兵部尚书赫连启率先走了出来:“圣人,东瀛小国向来狼子野心,出了名的贪婪,往日虽然表面臣服大唐,但私下里的龌龊事做了不少。”
“私下劫掠沿海百姓,走私盐铁,贩卖人口的事做了不少。”
“前任圣人看在他们是我大唐属国的份上小惩大诫,但并没得到他们的感恩,反而变本加厉。”
众大臣闻言挑了挑眉,脸上露出一抹怪异之色,其实说白了,不是李敬云看着他们是属国才不管,实在是老年的李敬云沉迷于享乐,认为东营不过是小国,所以不愿搭理他们。
赫连启并没有在意众人的脸色,接着开口道:“眼下东瀛举全国之力助我大唐攻打西恕,这里面一定有阴谋!”
赫连启的话音刚落,几名官员当即眉头一紧,东瀛上赶着出兵讨伐西恕妖国,本以为这件事没什么波折,他们这才收了丰臣里三郎的东西。
如果此事黄了,他们的东西岂不是要退回去。
想到这,几人顿时急了,纷纷上前开口道:“圣人,我觉得此事是好事,不用我们出人就能得到免费的战力,何乐而不为呢!”
“臣附议,同为人族,如此简单的诉求我们都要将他们拒之门外,岂不是寒了其他番邦属国的心。”
“没错,臣也附议,不管东瀛人的目的是什么,只要他们出人打仗就是好的!”
“对,想那么多干什么,这事对我大唐有利,答应就是了!”
听着几人的话,一些持不同意见的官员顿时站了出来:“臣反对!还助战!说的好听,谁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
“是极,有一字并肩王在,西恕妖国不足为惧,何须他们来掺合!”
“诸位大人这就说的不对了,人多总是好的嘛!”
就在这时,章丘突然开口道:“圣人,既然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不如先召见东瀛使臣进殿,看看他们怎么说!”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点了点头:“右相说的是!”
“如此甚好!”
李雍泽看了章丘一眼,缓缓点了点头:“好,依右相所言,传东瀛使团!”
“传……东瀛使团觐见……”
随着近侍的话音落下,众大臣纷纷将目光看向承德殿门的方向。
没过片刻,三名身材矮小的东瀛人缓缓走进殿门,在大殿中央站定后,朝李雍泽深深施了一礼:“东瀛使臣丰臣里三郎,参见大唐皇帝陛下!”
李雍泽微微颌首:“平身!”
“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朕听说……你们要帮助大唐攻伐西恕!”
丰臣里三郎笑了笑:“启禀大唐皇帝,的确如此!”
廖文清看了眼丰臣里三郎,这种场合李雍泽不适合开口,毕竟身份不对等,那就只能他来了。
想到这,廖文清朝李雍泽施了一礼:“圣人,臣有几句话想问问东瀛使臣!”
“可!”
李雍泽应下后,廖文清眯着眼睛开口道:“丰臣大人是吧!”
丰臣里三郎闻言朝廖文清施了一礼,颇有礼貌的开口道:“不知这位大人有何问题,只要在下知道的,绝对知无不言!”
廖文清也没客气,直接开口道:“据我所知,我们两国的关系还没好到你们倾全国之力助我们伐妖吧!”
“所以,我心中有些困惑,费了这么大的功夫,你们的目的是什么!”
“千万别说同为人族这些场面话,我不相信!”
丰臣里三郎闻言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想必这也是大家的疑问吧!”
说到这,丰臣里三郎停顿了片刻,随后再次开口道:“我知道,这件事你们很难相信,认为我们另有企图,其实……你们猜的不错,我们东瀛,在此战中的确有一些想法!”
“这也是我来到这里的目的!”
听到这,所有人皆是眉头一挑,暗道了一声果然!
这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们出了这么大的力,怎么可能别无所求!
廖文清当即开口道:“贵国有什么目的,开门见山吧!”
看着众人的表情,丰臣里三郎的脸上露出一抹悲苦之色,声音颤抖的道:“诸位都知道,我东瀛不过偏居在小岛上,地震,海啸,飓风天灾不断,国土小不说,生存环境还十分恶劣,想要吃饱饭都要看天。”
“以至于国内百姓食不果腹,许多良民都做起了海上盗贼,冒死求生。”
“我们的天……皇帝陛下一直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可惜一直苦无对策!”
“眼下唐仁将军出征西恕妖国,让我们看到了机会。”
“我们深知,大唐国力强盛,猛将如云,即便没有我东瀛相助,打败西恕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战争无情,每一场厮杀都会让大唐的儿郎流血牺牲,每一位将士的性命都是大唐的栋梁啊!”
“若大唐肯应允我们参战,我东瀛愿倾尽全国之力,上至贵族子弟,下至海边渔民,只要能拿得动刀枪,皆愿奔赴战场。”
“眼下我们已经集结了八十万人,准备孤注一掷,不敢说能立下奇功,但至少能为大唐将士分担锋锐,让伤亡数目大大减少。”
说到这,丰臣里三郎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恳求,声音却恢复了沉稳:“若此战能胜,我东瀛斗胆向大唐皇帝陛下求一份恩赐,我们不求金银财宝,只求能在西恕妖国的地域中,分得一块能让我东瀛子民休养生息的土地。”
“让那些在风浪中挣扎的百姓,能有一片安稳的田地耕种,让那些被迫为盗的良民,能有一个不用提心吊胆的家。”
“这……便是我东瀛举国上下最热切、也最卑微的想法。”
说完,丰臣里三郎朝李雍泽深深施了一礼:“大唐皇帝陛下,看在同为人族的情份上,我东瀛恳请您,答应我们吧!”
再次抬起头时,丰臣里三郎脸上已经满是泪水。
听着丰臣里三郎情真意切的话,不少大臣都是一脸动容,脸上露出了一抹同情之色。
就连廖文清都不好再说什么,虽然他隐隐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但丰臣里三郎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还有什么理由反驳。
真要是否了,今日的事传出去,天下人怎么看待大唐。
就在这时,跟丰臣里三郎有勾结的几名官员站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