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 > 第589章 八月平济九月赐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八月初二庚辰日,朝堂之上气氛凝重,众人皆正襟危坐,等待着早朝的开始。突然,一名内侍匆匆而入,手中高举着一份急报,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陛下,苏定方将军传来急报!”内侍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众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在他身上。

李治心中一紧,连忙接过急报,展开一看,脸上的紧张之色瞬间被喜色所取代。

“苏定方等人已讨伐平定百济,正押着百济王扶余义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前往京师!”李治的声音中难掩兴奋,朝堂上的官员们闻言,也纷纷面露喜色,低声议论起来。

“此乃我大唐之荣耀啊!”

“苏将军果然不负众望!”

李治微笑着,对众人说道:“待俘虏到京,让他们在大殿前面缚请罪,也好让百官知晓我大唐天威。”

官员们齐声应和,心中对即将到来的场景充满期待。

没过几日,扶余义慈一行终于被押至长安。

在大殿前,他们按照规矩,双手被反绑在身后,上身裸露,以面缚之礼跪在地上,向李治请罪。

李治端坐在龙椅上,俯视着下方的俘虏,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

“百济屡犯我大唐边境,骚扰我属国,如今被平定,实乃咎由自取。”

随后,李治毫不犹豫地命令手下的人将这些人关押起来,暂时不做任何处理。紧接着,他迅速下达了另一道圣旨,对百济故地进行处置。

李治决定将百济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设有一个都督府,分别是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和德安。这五个都督府将下辖三十七个郡、两百座城池,总计七十六万户人家。同时,他还派遣了一批官员前往这些地方进行治理。

为了确保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展开,负责拟定府衙设置的官员们连夜加班加点地赶制文书。

他们详细地规定了每个都督府的管辖范围和具体职责,以便让新的管理者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和权力。

在完成对百济事务的处理后,李治并没有停歇,而是紧接着又下达了两道旨意。

其一道旨意是赦免神丘道、昆夷道总管以下所有参与讨伐百济的官员。无论他们之前是否有过一些小的过错,都一概不予追究。

其二是大赦天下,除了那些犯下重罪的囚犯之外,其余罪犯的刑罚都将得到减免。

与此同时,皇帝还下令全国上下举行欢宴,持续三日之久,好让百姓们也能一同分享平定百济所带来的喜悦。

这道旨意如同一阵春风,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军营里的将士们听闻此讯,顿时欢呼雀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如今得到皇帝的嘉奖和百姓的认可,心中的喜悦更是难以言表。

而在民间,百姓们得知这个消息后,也纷纷行动起来。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氛围。

人们摆起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这一盛事。

即使是那些偏远的州县,也因为这道旨意而变得热闹非凡,持续了好几天。

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有一位老妇人拉着一名士兵的手,有些激动:

“多亏了你们这些英勇的将士们打了胜仗啊!以后边境安稳了,我们的日子也能过得踏实了。”士兵听了老妇人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微笑着回答道:“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保卫国家、守护百姓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时光荏苒,转瞬之间便来到了九月初十戊午日。

这一天,朝堂之上又有一道新的旨意如春风拂面般传来。原来,唐高宗李治特别恩赐给英国公李积一座墓茔。

李积可是大唐的开国功臣啊!他历经风雨,多年来屡次率军出征,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治一直将他的功绩铭记于心,此次特意命人精心挑选了一块风水绝佳的宝地,只为给他修筑一座宏伟壮观的墓茔。

当这道旨意传到李积府上时,他正在府中忙碌地处理着家中琐事。

听闻圣人赐下墓茔,李积心中一惊,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传旨的内侍叩头谢恩。

那位负责传旨的内侍面带微笑,和声细语地对李积:

“英国公快快请起,不必如此多礼。圣上有旨,您为我大唐操劳半生,这座墓茔实乃您应得之物。至于后续的修建事宜,工部自会派遣专人与您府上接洽。若您有任何需求或想法,尽可告知他们便是。”

李积谢过内侍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唤来亲信之人,嘱咐他速去工部查问相关事宜。那亲信领命而去,不多时便返回,向李积禀报说工部官员早已备好墓茔的图纸,正等待他过目。

李积闻听此言,赶忙接过图纸,仔细端详起来。

只见那图纸上详细地描绘了墓茔的规模和布局,一应设施俱全。工部官员在旁解释:

“此墓茔占地适中,既不显得局促,又不会过于铺张。设有碑亭一座,以供后人瞻仰;另有石人石马若干,皆为精雕细琢之作。如此规模,既符合国公的规制,又不失庄重。且选址在城外的平缓地带,交通便利,日后家人前往祭拜,也颇为省事。”

李积将图纸看罢,心中甚是满意,连连点头:

“多谢陛下体恤,也有劳工部诸位大人费心了。就照此图纸建造即可,无需再额外添加什么,免得浪费。”

工部官员闻听,连忙回应:

“国公放心,下官等定当全力以赴,确保工程质量,尽快完工。”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传遍了朝堂。

官员们闻听此事,皆对李治的做法赞不绝口,纷纷称赞他体恤功臣,实乃明君之举。而内侍总管张瑜,此时正侍奉在李治身侧,为其磨墨。他见状,趁机奉承:

“圣人此举,实乃明智之选。既重视战功,又不忘功臣,如此一来,必能让更多人心悦诚服,甘愿为我大唐效力啊。”

李治不说话,只是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功勋卓着,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