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这日,天气寒冷,寒风凛冽,但朝堂之上却传来了一道令人瞩目的封诰:
代国夫人杨氏被改封为荣国夫人,品级被定为第一等,其位次竟然排在王公的母妻之上!
这道旨意一经下达,负责礼制的官员们便立刻忙碌起来。
他们迅速翻阅各种典籍和档案,仔细核对品级规制,以确保荣国夫人的服饰、仪仗等方面都能符合“第一品”的规格。
与此同时,杨氏的府邸也在紧张地筹备着迎接这一重要时刻。
家中的下人们按照规矩,早早地在庭院中摆好了香案,燃起了香烛,整个府邸都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
当内侍将封诰文书送到杨氏手中时,她的心情异常激动。
她缓缓地接过文书,指尖微微发颤,仿佛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封诰,更是朝廷对她身份的一种进一步认可和肯定。
杨氏对着长安的方向,庄重地叩谢皇恩。
然后,她小心翼翼地展开封诰文书,逐字逐句地阅读着其中的内容,眼中闪烁着喜悦和自豪的光芒。
负责宣旨的内侍满脸笑容,声音温和:
“夫人,您无需如此多礼。陛下对您的德行十分赞赏,特意下达了这道旨意。从今往后,您的位次将在王公母妻之上,这也是陛下对您的敬重啊。”
杨氏闻言,心中一喜,连忙吩咐管家准备一份丰厚的谢礼,以表对陛下的感激之情。
待谢礼备好后,她亲自将内侍送至门口,目送他离去。
内侍走后,杨氏又赶忙叫来下人,嘱咐他们一定要将封诰妥善收好,绝不能有丝毫差错。
同时,她还下令按照新的品级来安排日常起居,一切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行事,绝不能有半点逾越规矩之处。
这边杨氏刚刚将封诰之事安排妥当,转眼间便到了十一月初一戊戌朔日。
这一天,对于长安城来说,可是个大日子——邢国公苏定方要在则天门举行献俘仪式。
天还未亮,则天门外就已经按照规制布置得井井有条:
侍卫们分列两侧,手持锋利的兵器,神情严肃地维持着现场的秩序;
文武官员们则按照品级高低依次站立,静静地等待着献俘仪式的开始。
辰时一到,只听得远处传来一阵整齐而有力的脚步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苏定方率领着一众将士,押解着百济王扶余义慈、太子隆等五十八名俘虏,正缓缓地朝着则天门走来。
俘虏们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他们的身体微微颤抖着,身上的枷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显得格外刺眼。
苏定方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阶下,他的身影高大而威严。
他躬身向城楼上的李治禀报:
“臣苏定方,奉圣人之命讨伐百济,历经数月苦战,现已平定百济之乱,特将俘虏扶余义慈等五十八人押解回京,献于陛下!”
城楼上,李治端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如炬,俯视着下方的俘虏们。
他的声音透过城楼,如同洪钟一般响亮:
“扶余义慈,你之前屡犯大唐边境,扰我属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知罪?”
扶余义慈听闻此言,如蒙大赦,他的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砰砰”的响声,口中连连说:
“罪臣知罪,愿归顺大唐,只求圣人饶命!”他的声音颤抖着,充满了恐惧和恳切。
太子隆和其他俘虏见状,也纷纷效仿扶余义慈,一同跪地叩头,齐声求饶:
“求圣人开恩,饶我们一命吧!”他们的呼喊声响彻整个大殿,回荡在空气中。
李治坐在龙椅上,面沉似水,沉默片刻后,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些俯首称臣的百济贵族。
他心中思索着,这些人虽然是百济的旧臣,但如今百济已被平定,若能将他们收归己用,或许对大唐的统治会有所帮助。而且,想到平定百济后边境的安稳景象,李治的心中不禁一动。
最终,李治开口:
“念你等已俯首认罪,且百济故地已设都督府治理,今日便饶尔等性命,免予处死。”他的声音平静而威严,让人无法置疑。
李治的话音刚落,俘虏们顿时如释重负,他们纷纷叩头谢恩,声音里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感激。苏定方站在一旁,看到这一幕,也松了一口气,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说:
“圣人仁慈,臣替这些俘虏谢过陛下!”
李治微微颔首,表示接受苏定方的谢恩,然后转头对内侍吩咐:
“将他们带去安置,派人好生看管,不许苛待他们,但也别让他们随意走动。”
内侍领命后,便带着俘虏们离去,大殿内的气氛也随之稍稍缓和下来。
献俘仪式结束后,官员们如释重负地陆续散去,他们边走边低声议论着刚才的场景。
“陛下此举真是高明啊!既彰显了我大唐的天威,又给百济降众留了余地。
如此处置,既显得妥当,又能让那些人更加心悦诚服。”
“是啊,陛下的智慧和谋略真是令人钦佩。
这样一来,百济降众想必会对我大唐感恩戴德,日后也能更好地归顺我朝。”
负责看管俘虏的官员们则在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带领着一队士兵,将扶余义慈一行人领到了预先准备好的住处。
一路上,官员们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怠慢,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到达住处后,官员们立刻开始清点人数,并将每个人的信息详细登记造册,以确保后续的看管工作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荣国夫人杨氏改封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长安的权贵圈。
一时间,杨氏的府邸门庭若市,前来道贺的王公贵族们络绎不绝。
杨氏亲自在门口迎接,她按照新的位次,有条不紊地接待着每一位来宾,既不失礼数,又不显得过于张扬。
面对前来道贺的人们,杨氏微笑着:
“此乃圣人的恩典,老身不过是沾了这份荣光罢了。日后,老身定当更加谨守本分,不辜负圣人对老身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