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远方带着道口县的特产 —— 几箱包装精致的本地山楂制品和优质小米,还有沈佳慧他们精心准备的机场选址汇报材料,踏上了前往京都的路。
到了民航局,老家父母官亲自到访,财务司副司长卫山河显得十分热情。
他不仅带着董远方在机关大楼里转了一圈,介绍着各个部门的职能,还特意把他领到机关食堂,要请他吃顿便饭。
食堂里人声鼎沸,两人端着餐盘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卫山河拿起茶杯,对董远方说:“董书记,去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了,听村里人说,您到道口县一年多来,做了很多实事,尤其是十大民生工程,老百姓提起您都竖大拇指。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
董远方连忙端起茶杯,轻轻与他碰了一下,谦虚地说道:
“卫司长,您太厚爱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下次您回老家,一定给我说一声,我们在道口县好好坐坐,让您尝尝咱家乡的新味道。”
其实董远方来民航局的目的,卫山河的家人早就在电话里跟他提过。
起初,卫山河并不太看好道口县能争取到机场项目,毕竟主要投资还是在江原省,民航局多半会尊重省里的意见。
“董书记客气了,能为家乡做贡献,是我们在外游子的福气。”
卫司长一边招呼着董远方多夹些菜,一边笑着说道:
“不过董书记,我得跟您交个底,民航机场的选址和规划,一直是机场司主导,我在财务司,可能插不上太多话。不过我可以帮忙引荐一下,看看晚上能不能约到祝海江副司长,4d 级以下的机场项目,他能当家。”
董远方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亮堂起来。
虽然卫司长起不到决定作用,但能帮忙引荐到管事的人,这趟京都就没算白跑。
他连忙端起茶杯,再次向卫山河道谢:“那可太感谢卫司长了,有您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董远方知道,能不能拿下机场项目,接下来与祝海江副司长的会面至关重要。
也就跟卫山河打听了不少祝海江副司长的情况。
食堂里的喧闹声渐渐低了些,卫山河放下筷子,看着董远方认真问道:
“董书记,有句话我憋了半天,还是想问问您。朝阳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都只能算一般,就算建了 4d 机场,又是军民两用的,后期旅客和货物吞吐量怕是不乐观,机场运营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对当地的带动作用估计也有限。为了这个机场,你们还要搭上一个学校的土地,说真的,我感觉有些得不偿失。不知道董书记,您为啥对这个军民两用机场这么上心?”
其实从一开始,卫山河就有这样的疑虑。
他在民航系统待了多年,见过太多案例 —— 很多人口低于 500 万、城市人口不足 100 万的地级市,只要铁路和高速交通便利,根本不热衷于建这种中小型机场,毕竟投入大、回报慢,甚至可能成为地方财政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