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参见父皇。”三位皇子一字排开站在殿中。

勇王隐隐靠前,脊背挺直,微微昂起下巴,睥睨着两个弟弟。

高傲而又有些不可一世,若非是在勤政殿收敛些,恐怕他连看都不会多看五皇子六皇子一眼。

如今朝中,除了中立派,大多数朝臣都在向他示好。

先前站队于他的人,他自然会善待。

而曾为慎王和二皇子办过事的,他便要好生斟酌斟酌。

若是有用,纳入麾下也无不可。

若是无用,他连见都不会见。

勇王看着上头的昭明帝,脸上丘壑横生,头发花白。

才新制成的龙袍穿在身上就有些宽大了。

他这个父皇,这一年里苍老的厉害。

倘若他能早些立他为太子的话,他也希望他能多活些时日。

如果一直迟迟没有动静,那他就要为自个儿谋划谋划了。

天家无父子,各自为营,胜者为王没有错。

昭明帝看着底下仅剩的三个皇子,有些唏嘘。

去岁除夕,慎王和二皇子还在。

虽不如祖辈人丁兴旺,但好歹也有五位皇子。

可如今呢,唯余勇王正当壮年,余下二子尚且年幼。

但勇王为人就如同他的封号一样,虽勇却少了几分手腕和谋略。

若勉强立为太子,让他做帝王实在是差强人意。

大祁虽然实力雄厚,国土幅员辽阔。

可北有北狄,南有南诏,皆都虎视眈眈。

昭明帝实在是担心,勇王只会逞一时之勇,好斗,不管不顾应战。

受不得气,学不会韬光养晦。

又看了看余下的二子,五皇子倒是不卑不亢,从容镇定的模样。

这个年纪能做到这个份上,定力不错。

由此可以见得,五皇子的至少心性上不会差。

再看看一旁的六皇子,低垂着头,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

畏畏缩缩的样子,实在是不大上的了台面。

昭明帝连考虑都没有考虑,直接忽略了他。

“皇儿们,今日朕召你们过来,是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们。”

“勇王,你是哥哥且年长弟弟们许多,自该做好表率,为父皇分忧。”

勇王拱手低头表示道:“父皇放心,儿臣自会好好教导皇弟们。”

“也会帮着父皇排忧解难。”

昭明帝点了点头,考虑片刻,开口提问。

“朕先问你们,若倘大祁与北狄开战。边疆战事吃紧,粮草匮乏,你们当如何应对?”

昭明帝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一声声敲打在勇王的心间。

他的心猛地一跳,不自觉地抬头,看昭明帝的神情毫无变化。这才放下心来。

宣武大将军正在替他谋划兵权的事,打算用北狄做筏子。

此事尚在进行中,方才昭明帝开口,他生怕是已经被察觉。

看观他的模样,不大像。

应该只是巧合罢了。

但无论是否是巧合,他都要提醒舅父,要小心为上。

“勇王?”昭明帝见无人出列,便点了他。

勇王才回过神来,微微欠身,沉稳地说道:“儿臣以为,当立即从临近郡县紧急调配粮草。

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友邦,借调部分粮草应急。

再者,可在军中推行节约之策,合理分配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勇王本就擅长带兵,常年泡在军中。

耳濡目染下来,能说出这样一番话也不足为奇。

昭明帝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五皇子紧接着站出来,他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聪慧。

“父皇,儿臣觉得,除了调配和借调粮草,还可发动边疆百姓,开垦荒地,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作物,以补充军粮。

同时,整顿军队后勤,严惩贪污粮草之人,确保每一份粮草都能用到实处。”

五皇子的回答别出心裁,皇帝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欣赏,对二皇子的见解表示认可。

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么多,已是不错。

勇王看着五皇子侃侃而谈,眼中升起三分忌惮之色。

轮到六皇子时,他却显得有些慌乱。

支支吾吾地说道:“儿臣…… 儿臣觉得可以让士兵们少吃点,节省些粮草。

然后…… 然后再从京城运粮过去。”

此言一出,勇王便忍不住低声嗤笑。

昭明帝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眉头紧皱。

眼中满是失望:“糊涂!士兵们若吃不饱,如何能奋勇杀敌?

京城运粮,路途遥远,缓不济急,你这是置边疆战事于何地?”

六皇子吓得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敢言语。

昭明帝看着既无天分也没胆色的六皇子,失望地摇头。

五皇子见状,又神色镇定,声音清朗:“父皇,六弟想必是太紧张了,没有说全面。

儿臣有一策。

若边疆战事吃紧,我们可利用水路运输粮草,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减少损耗。

同时,一早便在边疆设立军屯,让士兵们在战事之余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实现自给自足。

此外,可与周边游牧部落进行贸易,用我们的丝绸、茶叶等物品,换取他们的牛羊,补充军粮。”

五皇子的回答不仅解决了当下的粮草之急,还考虑到了长远的边疆发展。

虽然远水解不了近渴,若真粮草告急,水路恐怕也来不及。

但总归想的会更加周全些,再加上他的年纪,能想到这么多,实在是不错了。

昭明帝赞赏有加:“吾儿此策甚妙,既有应急之法,又有长远规划。”

昭明帝又问道:“若朝堂之上,大臣们因政见不合,争论不休。

甚至结党营私,威胁朝政,你们将如何处置?”

勇王沉思片刻,说道:“儿臣会召集大臣们,开诚布公地听取各方意见,权衡利弊,做出公正的裁决。

对于结党营私之人,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昭明帝微微颔首,勇王的回答中规中矩,倒也没出错。

五皇子上前一步,说道:“父皇,儿臣认为,首先要从制度上入手。

完善朝廷的议事规则和监察机制,让大臣们在合理的框架内发表意见。

对于结党营私的行为,要早发现、早制止,通过分化瓦解等手段,削弱其势力。

同时,引导大臣们以国事为重,摒弃私利。”

五皇子的回答实在是让人出乎意料。

完全展现出了他对朝政的深刻理解和驾驭能力。

“小六,你怎么说?”昭明帝还不死心,对着地上的六皇子问道。

六皇子满脸懵,他犹豫着说:“儿臣…… 儿臣会让他们都闭嘴,听父皇的。”

昭明帝气得一拍桌子,怒喝道:“朝堂岂是你一言堂?

大臣们各抒己见,乃是为了国家社稷,你如此简单粗暴,如何能治理好天下?”

六皇子吓得浑身发抖,再次伏地请罪。

昭明帝不再理会他,而是多次打量五皇子。

心中暗暗思忖,此子有勇有谋,心怀天下,实乃储君之良选。

考较结束,昭明帝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皆是朕的儿子,身负江山社稷之重任。

今日考较,望你们能明白,治国理政,需有远见卓识,需心怀天下苍生。

切不可因一时之私,误了国家大事。”

三位皇子纷纷跪地,齐声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纷纷散去。

而昭明帝唯独留下季回安。

问道:“回安,朕的第二个问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