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兄,你这是怎么了?”
周围的举人纷纷围上来,神情里透着担忧。
林向安抬手示意,嘴角带笑,微微弯腰轻咳:
“无妨……咳咳……只是前些日子受了点风寒,这两日才好转些。
歇息几日便能恢复,不足挂齿。”
他边说边摆手,声音微哑,却让人感受到那股镇定与克制。
“林兄真是大义!”
有人由衷感叹。
此时,一群手无缚鸡之力、平日只会争吵的读书人,忽然发现身边竟藏着一个仗义的射箭高手,不仅出手果决,还在危急关头保护了他们。
那份突如其来的安全感,让不少人眼眶发热。
原本林向安因为长期保持中立,被一些激进派暗地里讥讽唾骂。
可这一箭之后,风向悄然逆转,他成了会馆里最可靠的主心骨。
“快快快,林兄快回屋歇息!”
有人赶忙扶着他,生怕他再受风吹。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被感动。
仍有少数举人暗暗揣测,目光复杂——小小年纪深藏不露,这心机城府,着实让人心生戒备。
林远方才那句“百发百中”的话,他们也记得清清楚楚。
“林兄,没想到你箭术如此了得。”
有人忍不住打破沉默,语气里满是敬佩。
林向安心中清楚,人性向来有慕强的一面,但也难免有人排斥或嫉妒。
他淡淡一笑,顺势解释:
“林某幼时曾遭歹人绑架,幸得师父搭救,遂跟着习学些弓马之术,
原也只是防身健体,没曾想今日能派上用场。”
他特意点到为止,不夸耀、不回避。
五岁那年被绑架的事,在同乡之间几乎人尽皆知,虽不一定记得当事人名字,却对当年的轰动印象深刻。
若有人想求证,张书淮、段昊初二人都能作证。
这一说法既淡化了自己的特殊性和攻击性,也让人意识到他学武只是为了自保,甚至引发一丝同情,更无形中提升了威望。
“林兄,多谢出手相救!”
那位刚刚被劫持、死里逃生的年轻举人更是当场拜谢,面色发白却满是感激,
“在下李文,无以为报,日后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他这句话一出,旁人心里也不免点头。
林向安此举,已不仅是临危救人,更是凭真本事折服人心。
有人称赞道:“林兄文武双全,真是奇才啊!”
见状,林向安拱手,虚弱一笑:
“大家谬赞了...咳咳...”
停顿了片刻,随后又真切开口:
“我们本是同乡,危险时刻,互帮互助才是正理。
想来那群贼人不死心,我们一定要多团结。
如今到处人心惶惶,会馆若乱了,大家还有哪里能容身?
乱世动荡中,多是趁火打劫之徒,千万要小心,莫要上当!”
他这一番话,说得并不急,语调平稳。
人看上去还有些虚弱,也无半分居高临下的姿态,却字字落在心坎里。
众举人原本心里七上八下,此刻被他点破,反倒纷纷点头称是。
有人低声附和:
“林兄说得极是,若再各自为政,迟早叫人钻了空子。”
“是啊!今日若非林兄出手,咱们怕是要吃大亏。”
“往后还须齐心,不可再各怀心思了。”
一时间,大家仿佛多了个主心骨。
不过这股凝聚力也只是暂时的。
若想稳住人心,还得有人持续撑着,更得解决眼下的难题。
到院门口,林向安便劝众人:
“大家就不必送了,我这就回屋歇着。”
林远、王和信在旁相帮,把人送走。
等进屋后,林向安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片刻后,侧室的门被推开,段昊初走出来,压低声音笑道:
“向安兄,好身手啊!你就像定海神针,让大家慌乱的心,终于有了依靠。”
林向安摇头,感叹道:
“这也是没办法。
若真被外人硬闯得手,会馆立刻大乱。
与其如此,不如先镇住局面。”
段昊初点头:
“但你这一出面,倒是好事。
至少威望立马立住了,想来会有不少人主动靠拢。
能平安活下去,比什么前程功名都要紧。”
说到这,他感慨一声:“如今谁还顾得上会试何时恢复,能活下去才是正经。”
两人随即商议起接下来的打算。
正说着,外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管事匆匆赶来,神色惶然,直奔林向安。
“林公子!方才那群贼人一看就不是善茬,老朽担心他们还会再来。到时候可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