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管事原本是会馆的常驻管事,负责打理一切日常琐务。

至于馆长、值年董事们,多半只是幕后出资与决策,极少露面。

这次会试推迟,大批举人滞留,会馆的压力陡然倍增。

偏又遇上时局动荡,治安混乱,如今还能维持公共食堂不停业,已算是莫大的恩惠。

可谁料,这反倒引来更多抱怨与恐慌。

有人嚷嚷会馆里有小偷,东西被盗;

有人抱怨地痞流氓上门寻衅。

王管事每日焦头烂额,甚至生出撂挑子一走了之的念头。

可他是名义上的负责人,若是举子们真出事,他拿什么向背后的“值年董事”及同乡官员交代?

到时恐怕连身家性命都难保。

他不过是个擅长打理杂务的管事,从未想过要应付这种乱世危局。

地痞闹事早已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他深感无力。

也怕自己首当其冲,成为报复的对象。

就在所有人都畏缩不前时,林向安站了出来。

这个年轻人临危不乱,处事圆滑,又与宁远伯府小公子交好,还能得许编修指点,显见能耐非同一般。

王管事看着他,心底第一次燃起希望。

有人能接下这颗烫手山芋了。

虽未明言,但他的态度几乎就是在恳求:

林公子,您既然有这个本事,就请您主持大局吧!

林向安、段昊初俩人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明白王管事前来请求的意义。

既然已经出手,林向安觉得,不能白白浪费这个契机。

与其在外东躲西藏,不如趁机让会馆稳住阵脚,左右逢源,熬过这场动荡。

谁继承大统尚未可知,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对举人赶尽杀绝。

只要让大家摆正立场,安分守己、不惹事端,就能保命。

若真出现攻城厮杀,撑个几日,局势很快会明朗,到时胜负便是一锤定音。

王管事的求援,正好将对方的依赖,转化为自己行动的正当性。

林向安已在心里勾勒出大致规划:

先稳住眼前局势,再做中期整顿,最后再谋长期应对。

不过当务之急,是先处理眼前麻烦。

他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

“王管事,您的难处我明白,此事非同小可,但要想渡过难关,必须全馆同心。”

王管事一脸绝望,几乎要哭着跪下来:

“老朽平日只会管管杂务,这种祸事哪里安排得了?

我死了倒没什么,可这些举人老爷若出点事,我怎么交代啊!

林公子,我知道你有勇有谋,你一定得救救大家!”

林向安顺势先给对方一个台阶:

“王管事,您别这么说。如今危难之际,正需要您这样老成持重的人坐镇中枢,稳定人心。”

他适时抬高王管事的地位,才继续道:

“晚辈不才,愿助您一臂之力。

有些险事、累活,让我们年轻人去做。

您只需点头支持,用您的名义发号施令,就能事半功倍。”

林向安心里明白,自己年纪太轻,即便能力出众,但还是难以服众。

不如借用王管事名义,在幕后筹划。

自己充当“军师”和执行者,让王管事做“旗帜”。

这样既能避免落人口实。

又能顺理成章行事。

王管事闻言,感激得热泪盈眶:

“好好好!林公子,您说怎么办,我全听您的!”

林向安扶着王管事,轻咳一声,露出虚弱的笑容:

“您容我好好规划一下,晚点我让人去找你,还得麻烦您再跑一趟。”

“好好好,林公子,你慢慢想,记得保重身体。”

王管事连连点头应下,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知道会有什么办法,总归安心些了。

待送走王管事之后,林向安便坐在书案前深思。

会馆住着举人差不多有五十多人。

这些人带的仆役大概四十来人。

至于会馆的工作人员,加上管事也就七个人。

算下来,会馆大概百人左右。

这群人,该怎在动荡中求生?

林向安心中快速梳理了,用笔在纸上,将想到的,一一罗列出来。

会馆当务之急是整顿秩序、恢复治安。

只有治安稳住,才能应对接下来的困境。

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步,定人心,立规矩。

以王管事之名发布安民告示,由他来拟稿,贴于院中。

告示内容,大体意思:

通报事实,说明地痞寻衅一事,强调举人反击是自卫。

宣布接下来的措施,即日起为保障会馆安全。

由举人公推勇毅之士,也就是林向安负责组织“护馆团”,安排夜间巡逻,守卫出入。

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所有举人须听从统一指挥,共度难关。

若有不服从者,立刻驱逐出会馆。

毕竟安全,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否则相互怀疑,彼此对立仇视,住的都不安心。

待人心初步稳住。

*

接下来是第二步:

中期整顿,建组织、控资源。

林向安深知,单靠临时巡逻不足以长久维持。

会馆必须形成有组织的合力,才能在乱局中自保。

因此,可以以王管事为名义,召集一次全体举人大会。

在会上提出成立“浙江会馆同济会”。

在动荡时期,同舟共济。

由王管事率先表态支持,取得舆论认同。

组织架构如下:

名誉会长:王管事,象征性地位,用于凝聚人心。

主事人:林向安,实际负责决策和行动。

各组头领:从举人中挑选或自愿报名,主要分任四组:

防卫组:

负责会馆安全。

这归他统领,直接执行防卫任务。

一方面是他的能力,二是安全掌握其他举人手里,林向安不放心。

粮秣组:

最关键的部门,负责清点、管理和分配粮食物资,这组长必须是心腹,以确保资源在自己掌控之下。

资源是重中之重,必须牢牢掌控。

医药组:

照顾病患、管理药材。

接下来免不了有人会受伤。

挑选出懂点中药的人,来照顾弱势群体。

这样让大家无后顾之忧。

巡查组:

负责内部纪律,调解纠纷,防止内乱。

成立“浙江会馆同济会”后,立即执行几项措施:

一、以“同济会”名义,在王管事配合下,强制清点会馆仓库和厨房的全部存粮、物资。

清点结果向全体公示,既示透明,也杜绝流言与猜忌。

二、募捐与征用。

号召举人将私人储备的粮食、药材暂时统一交由“粮秣组”管理,

理由是“集中管理、统一分配,共渡难关”。

到时候,可带头交出部分次要物资,以身作则。

三、 实行配给制。

根据清点结果,立即制定严格的每日口粮配额,优先保障护馆人手和病患的基本需求。

与此同时,防御措施也必须同步强化:

简易武器:

制作削尖竹竿、用长棍捆绑菜刀之类的。

还可收集砖瓦放置墙头,作为防御和投掷武器。

加固防御:

用桌椅堵死次要通道,只留一个主要出入口,便于集中看守。

设置简易陷阱:

在墙根和暗处放置能发出响声的瓦罐、铁器,夜间若有动静,可第一时间察觉。

通过以上措施,会馆的安全和资源可初步稳定下来,为接下来的行动争取空间。

*

第三步:长期应对,寻外援、谋出路。

林向安明白,即便内部稳住,也不能坐吃山空,等待平安。

得及时掌握外界动向,寻找更多活路。

得考虑情报收集,以及外交策略,更重要的是内部思想工作,要定期举行。

情报收集比较重要。

比如近期的情况,打听地痞的来历与动向,是否会报复,背后有无主使;

其次京城米粮市场的最新情况,哪些地方还能买到粮。

价格如何,有无机会低价囤货。

在有情报的情况下,开始外交策略:

若地痞只是自发寻衅,做好防御即可,他们大概率不敢再来。

若背后有人指使,则需谨慎交涉,视局势权衡利弊。

在确保会馆安全的前提下,可尝试与附近其他会馆或者京城其他求生团体,建立联系。

互通消息,甚至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所需物资。

或者找可能有粮食的人,谈判交易。

人多了,免不了有各种思想,所以这要重视。

定期通过公开讲话或小范围交流,反复强调“团结”“秩序”“希望”,安抚人心。

严厉打击悲观,或者投机取巧行为。

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个核心目标上:活下去。

只要这三步计划执行得当,会馆便能在乱世中稳住局面,迎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