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管事原本是会馆的常驻管事,负责打理一切日常琐务。
至于馆长、值年董事们,多半只是幕后出资与决策,极少露面。
这次会试推迟,大批举人滞留,会馆的压力陡然倍增。
偏又遇上时局动荡,治安混乱,如今还能维持公共食堂不停业,已算是莫大的恩惠。
可谁料,这反倒引来更多抱怨与恐慌。
有人嚷嚷会馆里有小偷,东西被盗;
有人抱怨地痞流氓上门寻衅。
王管事每日焦头烂额,甚至生出撂挑子一走了之的念头。
可他是名义上的负责人,若是举子们真出事,他拿什么向背后的“值年董事”及同乡官员交代?
到时恐怕连身家性命都难保。
他不过是个擅长打理杂务的管事,从未想过要应付这种乱世危局。
地痞闹事早已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他深感无力。
也怕自己首当其冲,成为报复的对象。
就在所有人都畏缩不前时,林向安站了出来。
这个年轻人临危不乱,处事圆滑,又与宁远伯府小公子交好,还能得许编修指点,显见能耐非同一般。
王管事看着他,心底第一次燃起希望。
有人能接下这颗烫手山芋了。
虽未明言,但他的态度几乎就是在恳求:
林公子,您既然有这个本事,就请您主持大局吧!
林向安、段昊初俩人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明白王管事前来请求的意义。
既然已经出手,林向安觉得,不能白白浪费这个契机。
与其在外东躲西藏,不如趁机让会馆稳住阵脚,左右逢源,熬过这场动荡。
谁继承大统尚未可知,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对举人赶尽杀绝。
只要让大家摆正立场,安分守己、不惹事端,就能保命。
若真出现攻城厮杀,撑个几日,局势很快会明朗,到时胜负便是一锤定音。
王管事的求援,正好将对方的依赖,转化为自己行动的正当性。
林向安已在心里勾勒出大致规划:
先稳住眼前局势,再做中期整顿,最后再谋长期应对。
不过当务之急,是先处理眼前麻烦。
他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
“王管事,您的难处我明白,此事非同小可,但要想渡过难关,必须全馆同心。”
王管事一脸绝望,几乎要哭着跪下来:
“老朽平日只会管管杂务,这种祸事哪里安排得了?
我死了倒没什么,可这些举人老爷若出点事,我怎么交代啊!
林公子,我知道你有勇有谋,你一定得救救大家!”
林向安顺势先给对方一个台阶:
“王管事,您别这么说。如今危难之际,正需要您这样老成持重的人坐镇中枢,稳定人心。”
他适时抬高王管事的地位,才继续道:
“晚辈不才,愿助您一臂之力。
有些险事、累活,让我们年轻人去做。
您只需点头支持,用您的名义发号施令,就能事半功倍。”
林向安心里明白,自己年纪太轻,即便能力出众,但还是难以服众。
不如借用王管事名义,在幕后筹划。
自己充当“军师”和执行者,让王管事做“旗帜”。
这样既能避免落人口实。
又能顺理成章行事。
王管事闻言,感激得热泪盈眶:
“好好好!林公子,您说怎么办,我全听您的!”
林向安扶着王管事,轻咳一声,露出虚弱的笑容:
“您容我好好规划一下,晚点我让人去找你,还得麻烦您再跑一趟。”
“好好好,林公子,你慢慢想,记得保重身体。”
王管事连连点头应下,心中总算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知道会有什么办法,总归安心些了。
待送走王管事之后,林向安便坐在书案前深思。
会馆住着举人差不多有五十多人。
这些人带的仆役大概四十来人。
至于会馆的工作人员,加上管事也就七个人。
算下来,会馆大概百人左右。
这群人,该怎在动荡中求生?
林向安心中快速梳理了,用笔在纸上,将想到的,一一罗列出来。
会馆当务之急是整顿秩序、恢复治安。
只有治安稳住,才能应对接下来的困境。
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步,定人心,立规矩。
以王管事之名发布安民告示,由他来拟稿,贴于院中。
告示内容,大体意思:
通报事实,说明地痞寻衅一事,强调举人反击是自卫。
宣布接下来的措施,即日起为保障会馆安全。
由举人公推勇毅之士,也就是林向安负责组织“护馆团”,安排夜间巡逻,守卫出入。
同时提出明确要求,所有举人须听从统一指挥,共度难关。
若有不服从者,立刻驱逐出会馆。
毕竟安全,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否则相互怀疑,彼此对立仇视,住的都不安心。
待人心初步稳住。
*
接下来是第二步:
中期整顿,建组织、控资源。
林向安深知,单靠临时巡逻不足以长久维持。
会馆必须形成有组织的合力,才能在乱局中自保。
因此,可以以王管事为名义,召集一次全体举人大会。
在会上提出成立“浙江会馆同济会”。
在动荡时期,同舟共济。
由王管事率先表态支持,取得舆论认同。
组织架构如下:
名誉会长:王管事,象征性地位,用于凝聚人心。
主事人:林向安,实际负责决策和行动。
各组头领:从举人中挑选或自愿报名,主要分任四组:
防卫组:
负责会馆安全。
这归他统领,直接执行防卫任务。
一方面是他的能力,二是安全掌握其他举人手里,林向安不放心。
粮秣组:
最关键的部门,负责清点、管理和分配粮食物资,这组长必须是心腹,以确保资源在自己掌控之下。
资源是重中之重,必须牢牢掌控。
医药组:
照顾病患、管理药材。
接下来免不了有人会受伤。
挑选出懂点中药的人,来照顾弱势群体。
这样让大家无后顾之忧。
巡查组:
负责内部纪律,调解纠纷,防止内乱。
成立“浙江会馆同济会”后,立即执行几项措施:
一、以“同济会”名义,在王管事配合下,强制清点会馆仓库和厨房的全部存粮、物资。
清点结果向全体公示,既示透明,也杜绝流言与猜忌。
二、募捐与征用。
号召举人将私人储备的粮食、药材暂时统一交由“粮秣组”管理,
理由是“集中管理、统一分配,共渡难关”。
到时候,可带头交出部分次要物资,以身作则。
三、 实行配给制。
根据清点结果,立即制定严格的每日口粮配额,优先保障护馆人手和病患的基本需求。
与此同时,防御措施也必须同步强化:
简易武器:
制作削尖竹竿、用长棍捆绑菜刀之类的。
还可收集砖瓦放置墙头,作为防御和投掷武器。
加固防御:
用桌椅堵死次要通道,只留一个主要出入口,便于集中看守。
设置简易陷阱:
在墙根和暗处放置能发出响声的瓦罐、铁器,夜间若有动静,可第一时间察觉。
通过以上措施,会馆的安全和资源可初步稳定下来,为接下来的行动争取空间。
*
第三步:长期应对,寻外援、谋出路。
林向安明白,即便内部稳住,也不能坐吃山空,等待平安。
得及时掌握外界动向,寻找更多活路。
得考虑情报收集,以及外交策略,更重要的是内部思想工作,要定期举行。
情报收集比较重要。
比如近期的情况,打听地痞的来历与动向,是否会报复,背后有无主使;
其次京城米粮市场的最新情况,哪些地方还能买到粮。
价格如何,有无机会低价囤货。
在有情报的情况下,开始外交策略:
若地痞只是自发寻衅,做好防御即可,他们大概率不敢再来。
若背后有人指使,则需谨慎交涉,视局势权衡利弊。
在确保会馆安全的前提下,可尝试与附近其他会馆或者京城其他求生团体,建立联系。
互通消息,甚至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所需物资。
或者找可能有粮食的人,谈判交易。
人多了,免不了有各种思想,所以这要重视。
定期通过公开讲话或小范围交流,反复强调“团结”“秩序”“希望”,安抚人心。
严厉打击悲观,或者投机取巧行为。
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一个核心目标上:活下去。
只要这三步计划执行得当,会馆便能在乱世中稳住局面,迎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