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现在对他抛出橄榄枝的话,杨业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结果,刘备并没有说出招降的话。
往后几日,刘备安排韦孝宽专门负责看管杨业,只要韦孝宽在身边,他在刘备营寨中的活动便不受任何约束,可以畅行无阻地观察整个营寨的布置。
杨业尝试过几次逃离,结果都被韦孝宽识破,之后便索性躺平,等待袁尚将他赎回去。
刘备又安排曾经的同僚张合高览与杨业接触,向杨业宣传刘备仁德,他自己有空也会去找杨业聊天,一来二去,倒是结成了不错的友谊。
三日后,袁尚派使者荀谌前来,却闭口不提赎回杨业的事情,仅仅送了刘备几坛美酒表示友好。
刘备担心有袁尚的阴谋,打算拒绝,对方却用如今尚在冀州的孙乾威胁刘备,刘备无奈接过。
某天夜里,刘备大帐烛光闪烁,帐中三人:刘备,陈群,长孙无忌。
不用说也知道这三人在聊些什么。
长孙无忌伸出四根手指:“仅剩四千兵力,主公还要打吗?主公觉得凭这四千人能吞下冀州多少土地...说乐观了,应该说,能否战胜袁尚都成问题。”
“照清扫战场得到的数据,吕布手下应还有八百人左右的并州狼骑、七百人的陷阵营,以及一千普通步卒。不论袁尚,光吕布就够咱们喝一壶的。”
刘备撇嘴:“吕布一介莽夫,若非袁尚从中作梗,我早取下了他首级。”
前世被偷徐州的仇犹且历历在目,今世吕布又重伤了自家三弟,刘备心头憋着一股火气。
不过气归气,刘备的语气已然不复先前之坚定。
他也管不到袁尚和赵普作吕布的外置大脑啊。说外置大脑不恰当,袁尚和赵普还带点脑瘤的意思,既帮助吕布,又坑害吕布。
坐山观虎斗的诡计玩得溜溜的。
刘备叹息,向二人阐述自己不愿撤退的理由:“我若撤军,蓟候必不为袁绍敌手。倘若蓟候为袁绍所败,放眼河北之地,除却匈奴蛮夷,我又有谁可以依仗呢?”
等公孙瓒败亡,袁绍坐拥人口大州+产粮大州冀州与产马大州幽州,手里握着赵王刘虞,还能取得乌桓人和鲜卑人的支持,实力、名义双重碾压,这要刘备怎么打。
因为消息闭塞,刘备现在还不知道乌桓已经被慕容鲜卑吞并的事情。
跑去跟那伙天杀的匈奴人结盟...刘备宁可战败。
陈群目视刘备:“主公,河北只剩匈奴,可河南(黄河以南)还有曹操,兴许可以联合曹操抵抗袁绍。”
说这话的时候陈群自己也没底,鬼知道曹操到最后会帮助袁绍还是帮助刘备。
那袁绍和曹操老东家了,反观刘备现在和曹操的结盟全靠蛾贼联系着,彼此间又有挖墙脚和互相坑害的黑历史,委实不可信。
倘若到那时刘曹双方处于绝对的劣势,那倒不用担心曹操不会结盟了。
关键是两人不一定处于劣势啊。谁也不敢赌等袁绍彻底击败公孙瓒之后曹操有几个州,刘备有几个州。
万一曹操跟袁绍再来个前世的分赃法呢。
“但是,”长孙无忌据理力争:“不撤军,凭我等的兵力无法继续扩充战果,待在此处迟早被袁尚击败。”
“不一定!倘若国让和孝直能配合公孙威在渤海击败袁绍,此战尚有转机!”刘备手指地图上的渤海郡。
在他的设想中,公孙威和田豫渤海大败袁绍,袁尚不得已抽兵回援,后方兵力空虚,自己便能继续深入。
陈群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备设想的弊端:“那咱手下也只有四千人,主公想打多大的地方?到最后不过为公孙瓒做嫁衣罢了。”
刘备正欲开口,长孙无忌忽地意识到什么,询问刘备:“主公,你不会一开始就打着,替公孙瓒打冀州的想法吧?”
刘备摊开手:“此无伤大雅。蓟候与我亲如手足,若无蓟候,便无备之今日,备该以此报恩。再说,蓟候的威胁总比袁绍小。”
长孙无忌沉默了,他承认刘备说得对。公孙瓒能力、品行都比不过袁绍,至少冀州世家的问题他就摆平不了。
但是,这一切有个前提:公孙威赢了。
假如公孙威输了,袁绍在提兵幽州之前绝对会把刘备这个后方的肉刺拔除,届时就不是想不想撤,而是能不能撤的问题了。
公孙威赢了,刘备会给公孙瓒作嫁衣;公孙威输了,大抵刘备四千人都得砸在这儿。
所以,刘备现在撤军,毫无疑问是最稳妥的做法。
刘备起初为稳定战心用药酒拉拢陈群,的确起到了效果,但没持续多长时间。听说赵王到了冀州后,陈群第一个跳出来劝说刘备撤退。
为劝说刘备,长孙无忌又搬出之前刘备对二人的称喏,正面战场战事不利便撤退。
但刘备却说此战己方大胜,俘获了成廉曹性杨业三人,还抢了吕布的赤兔马。
成廉曹性二人刘备没有屈尊招揽,随便派了个使者便将二人招降了。
三人正争执着,寇封提着一人进入帐中。那人穿着军装,风尘仆仆嘴唇干裂,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是张司马派来的信使。”寇封忧心忡忡。
能把信使逼成这般模样,消息有多么重要可想而知。
寇封将自己的水囊递给斥候,斥候咕咚咕咚喝下去半壶,而后跪倒在刘备身前:“安东将军,法长史败了!渤海的那支军队全军覆没!”
斥候话音刚落,刘备三人弹跳起身。
刘备抓住寇封肩膀,力道之大令其肩膀发痛:“现在,去叫醒云长、翼德他们,全军收拾行囊,以最快地速度整顿,预备撤退!”
陈群、长孙无忌二人一拱手,跑出帐中指挥军队撤退。
不多时,刘备营寨中灯火通明。
安插在刘备营寨附近的斥候将消息传给袁尚,袁尚放声大笑,看向身旁的吕布:“温侯,尚猜的没错吧,您报仇的日子,就在这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