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
户城,王德发茶馆。
一个客人正坐在窗户前,看着一分文稿。
“这开店的申请,怎么还是不通过?”
“我RNm!”
“都过了两天了!”
“我辛辛苦苦写了足足8000多字的申请啊!”
“为什么还不通过?”
“真坑爹,有没有人从中作梗?”
老板王德发,好心地过来给对方添上茶水。
“这位客官,不知有什么发愁的?”
那客人看向老板,脸色露出一丝尴尬,立刻盖住了文稿。
上面只露出几个字:“茶……开……申请”。
“没什么,老板你这生意真是火爆啊,天天不早来一会,就没地方坐。”
“还可以吧,都是托了司令老人家的福气,我这天天给司令早晚三柱香了。”王德发由衷地说着。
“是,是,老板是个厚道人。”那客人又扫了一眼酒馆里面。
只见一大清早,又有几十人坐满了大厅。
他眼神中露出一丝羡慕与妒忌。
王德发没放在心上,添完茶水,就回去柜台算账。
这个月的收益,比起上个月来,又足足多了七成。
他开茶馆足足三十年了,历经几朝。
这还是头一次发愁钱该怎么用。
存起来?
有点浪费。
花出去?不舍得。
再开一间,又怕风险。
以前的时候,他总是发愁钱从哪儿来。
花钱的地方数不胜数,街面上的混混,黑脚巡,路过的大人物,邻里的恳求,每月的孝敬……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总是在亏本与勉强支撑间盘旋,几次要拿出老本来。
总是盼望着年景好了,能够缓过气来。
现在终于盼来了。
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狠狠卡自己一下,总怀疑是在做梦。
这是梦里才有的好年景。
王老板一边算账,一边看着越来越多的客人。
开新店有风险,不如扩张老店。
现在是三层,回头想办法扩成四层,再将隔壁的铺子盘下来。
不过隔壁是糕点铺,也很火爆。
不好盘啊。
那就只能多盖两层,不过盖楼麻烦。
还要确保不会塌陷。
众人正在高谈阔论。
“大家觉得目前西边情况怎么样?”
“西边打的真热闹啊。”
“这让我想起了我爷爷那时候的好日子,西边也是打得很热闹。”一个小老板模样的人物,在那里回忆着。
“老兄,你说的那是三十年前吧?”
“是啊,我爷爷说,三十年前的时候,打的那是一个热闹。”
“想当年,我家还是大户人家,是卖丝绸的。”
“那个时候丝绸、棉花、布匹,还有面粉,运来多少就能卖多少。”
“一个个洋人都是拿着现大洋,甚至金条给我们下订单啊!”
“那真是想卖多少就能卖出多少。”小老板回忆着过去说道。
“呵呵,现在更好啊。”
“是啊,现在更好,希望这种好日子继续过下去。”
“没错,这种好日子,咱们还得过下去。”
“过好日子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团结!”一个中年男子趁机说道,看来是在某些地方里任职的。
“幸好有我们司令在,我们又有这样的好日子了。”
“没错,幸好有司令啊。”
“李老板发财啊。”这时,门口又进来几个或是西装革履,或是长衫的男子,互相拱手致意。
“王老板你也发财。”
“是,大家都发财!”
众人哈哈笑着,他们坐下来吹着空调,喝着可乐。
在那里谈天说地,有人甚至说起生意,顺便看看有没有商机。
一个个老板,就像后世宅男一样,在茶馆这里看着电视,听着收音机,看着报纸。
可以说除了不能上网之外,他们的享受几乎和80年之后,没有多少区别。
这就是现代工业的厉害。
仔细看看麦国的老电影,四十年代时,除去没有电脑网络,现代生活家居几乎差不了多少。
当然空调也不是很普及。
风扇,微波炉,烤炉,抽水马桶,现代家具,电视,电影,收音机,小汽车……
可以说除去无法上网外,其他享受和现代差不多了。
甚至从某些地方来说,要比现代还好。
比如就业和生活方面,没有那么多债务压力。
而在这时。
突然间有人向着王德发,幸灾乐祸地说到:““王老板,你还在这里光高兴啊?”
“你还不知道吧?你这好日子过不了多久了。”
“怎么回事?难道鬼子又打过来了?”旁边的人们立刻惊讶起来。
“该死的,不是说鬼子还和麦国人纠缠吗?”
“不是,不是,”那人一看惹出乱子,赶忙说道,“我是听说,在你这对门,又有人申请开茶馆的,听说有五六家都在申请。”
“他们还要装修成和你完全一样的茶馆。”
“同样有空调、风扇,电视,收音机,也卖糕点、炸鸡、可乐、小吃……”
“什么?”王德发心下一沉。
以前在老京城开的时候,一条街头上,也有几家茶馆。
但是因为开这东西,需要同行帮衬,所以说不会太拥挤。
你在一家店的隔壁开一样的,那是要打起来的。
打到一家抗不住为止。
再加上以前做买卖太难,所以也没有几人会刻意这样干。
毕竟王德发都是艰难度日,你再开同样的一家,是想和他一样破产吗?
但现在不同了。
生意好了,肯定有人来抢。
“要开五六家啊?”王德发心下一沉,同时叹息道。
果然,好日子要到头了。
这果然不是做梦啊。
梦里什么都有。
现实里什么都没有。
不会让你一直顺心的。
他叹口气道:“这也没办法,我总不能拦着不让人做一样的生意吧?”
“呵呵,还是王老板大气,要是我,非要和他们拼一场再说,没有头面人物作保,怎么能开一样的铺子?这又不是路边小吃摊,你开我也开,大不了跑一个新地点。”有人说道。
“是啊,这样大的茶馆,光大洋就先后投了十几万吧?要是有人开一样的,这可是亏大了。”
而在这时。
另外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却摇头说道:“哼哼,你们想多了。”
“王老板,不用惊慌。”
“开什么店,台上都有规划。”
“台上说了,禁止恶意竞争。”
“一条商业街上,不准超过两家、三家同样的店面。”
“尤其是大店面,大商铺,投资在三千大洋以上的店面,禁止恶意开设。”
“要尽量隔开,防止不正当争抢客流。”
听到这里,王德发眼前一亮。
他赶紧道:“这位先生,您给好好说的,今天您的茶钱饭钱,小店都给包了。 ”
“好说好说。”那位先生显然是个知道内情的,“台上正在出规划。”
“司令的人,早就提前想到了。”
“生意好,肯定有人看不清楚局面,一窝峰就上。”
“最后是白白浪费了投资,原本一两家店,开的好好的,买家卖家都满意。”
“现在一口气来了十几家,结果倒好,互相恶性降价,一开始买家是赚到了。”
“但卖家为了回本,就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吃亏的还是买家。”
“现在到处都需要投资,司令心善,看不得这样浪费,于是提前出台了关于热门商街的处置法子。”
“想开同样的店铺,可以,去其他商圈,这样也能快速满足其他地方百姓的需求。”
“说的好啊!”王德发顿时松了口气。
他没什么大野心,就想守着店养老。
不想去霸占别的地盘。
别人要是去其他地方开和他一样的店,他没有什么好想的。
反正又不和他抢客人。
至于说用一样的装修,一样的生意,那是人家的自由。
“原来是这样。”其他人纷纷恍然。
“可见台上管商铺的人,是懂行的。”
“是啊,的确是懂行的,要是以前那些家伙,他们只知道吃喝耍,哪知道生意怎么做?”
“没错,他们敲诈勒索,吃喝耍钱,样样精通,让他们去管生意,他们哪有这个本事?”
听到这里之后,其他老板也很欣慰。
他们对司令手下管经济的人,也是万分佩服。
若是前大总同,对方哪会管这些?
对方只会搜刮。
有人笑着向王德发调侃道:“王老板,你是不是向上找了什么关系?”
“哪有什么关系,这都是上面措施做的好。”王德发赶紧摆手。
若是以前,他肯定会去找关系。
但现在却是不用了。
因为上面处事很公正,不用他找关系,该办的事都会办了。
就像现在这事,本来他也在发愁,要是有很多人和自己开一样铺子怎么办?
这种事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肯定也有。
而他也注意到很多人来他店里转来转去,还将所有茶点都点过了一遍。
这显然不是单纯吃饭的客人。
而是别有用心的。
果然,这些人是来模仿他的,要开一样的店。
在他看来,开就开,他管不了,可是要开在他的隔壁,他的对门,那就很难受了。
这简直是对着脸抢饭吃。
他又是个生性与人为善的,拉不下脸来。
到那时,恐怕也只能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来维持局面。
还好上面提前考虑到这一事,让他不用为此发愁。
……
这些人哪里知道这是齐辉早就想到的事。
随着经济大发展,必然出现各种竞争。
有些竞争是良性的。
彼此促进,有利于消费者。
但在初期,有些竞争却是恶意的。
其实他也不用管,只要制定好措施,公平处理就行。
不需要管这么细。
不过若想要在早期快速发展,还是要手动微操的。
负责经济的人,也经过齐辉的教导,早就知道这些弊端。
有的时候一个地方生意好,大家一窝蜂的都上。
结果就造成了大量重复浪费,所有人生意都开不下去。
本来一个地方的客流量,只能让一两家同类商店,好好做生意。
结果却出现十几家。
这种情况,齐辉在另外一个时空中,看得太多了。
简直不可想象。
比如五金店,这种店面,货品是可以长久储备的,一般两三家就足够供应一大片区域。
结果一个小镇的街道,不到三百米,就有三家。
这简直离谱。
结果就是为了拉拢客人,而坑蒙拐骗,看似降价,实际上为了坑客人,无所不用其极。
也就是说一开始是低价,实际上低价给劣质货。
比如水龙头,正常情况下能用三两年,他们卖出去只用半年一年就坏掉。
类似的事,太多太多。
而这种恶性竞争太多,导致都做不好生意。
因为恶意竞争,而倒掉的店铺,数不胜数。
要知道那些可都是经过昂贵装修,浪费了大量建筑材料和人工的。
在这龙汉崛起的初始期,齐辉还是要微操一下,用来解决浪费的问题。
从而提升速度。
等到以后投资过剩,齐辉就不会大管了。
只制定一些行业规范,公平处置就是了。
自然是强者生存,弱者去打工。
老板的风险一样很大。
当然,这种竞争早期看起来有好处。
那就是消费者得利。
比如外卖,很多人一元吃午饭。
但是竞争到最后,却是买家不得利,卖家也不得利。
大家都倒霉了。
因为许多商家纷纷破产。
到最后,还是买家吃亏。
一条街上十几个理发铺,一条街上几百家小吃店……
要是不同小吃也就算了,关键还都是重复的,相同的。
大街上,随处可见。
一条马路对面,两个相同的小吃摊子。
这种重复竞争,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其实说白了,还是因为就业岗位太少,性价比高的岗位太少。
在齐辉看来,必须要好好解决这事。
当岗位足够多的时候,也就没有人争先恐后地与别人挤在一条赛道上。
龙汉人也不是喜欢天生就卷的。
……
……
户城警备司令部。
齐辉正在看着各地发来的报告。
总之,形式一片大好。
就业,出口,贸易,民众收入,入学数量,扫盲量……都在迅速提升。
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进步。
各种生产,可以说正以每个月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年能增长数倍乃至数十倍之多。
“这就是黄金年代啊。”齐辉忍不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