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猫熊的突击,很快就遭到了汉斯人的反击与包围。
猫熊打仗,擅长将别人的水平降低到和他一样,最后再靠着自己的大体量——地盘大、人口多、后备人员多,再将对方拖死。
比如打汉斯就是如此。
汉斯为什么几次重要战役失败了——不是战斗力下降,而是后勤被猫熊拖烂了,拖到和猫熊一个水平上,甚至还不如猫熊的地步。
这就导致该有的战术水平发挥不出来。
只能陷入打巷战,打烂仗,拼消耗的局面。
而到了拼人员消耗的阶段,汉斯其实就已经输掉了。
因为汉斯只有8000万人,而猫熊则是2亿多人。
关键汉斯还四面为敌,猫熊别看战术差,但战略水平其实是极高的。
纵观下来,猫熊几乎没有在战略上吃多少亏,
他们往往只有一面敌人,即便一时失败,后来也能赚回来。
这从猫熊的大地盘,就能看出来。
嘤国人看似战略牛逼,结果了?
日不落沦为小岛屿。
而猫熊一直是大地盘,这就是战略对头,即便战术失败了,也不会被瓜分。
像现在,汉斯虽然战术很强,战略却错了。
他四面是敌。
有相当一大部分兵力,都用在嘿洲,还有防备嘤国人上面。
另外还要拿出相当一部分实力用在潜艇和空军上。
如此一来,它用于作战的实力,就与猫熊处于同一个档次了。
一个最明显的证明,就是猫熊打到最后,占据完全的优势,打到汉斯都城,仍然还要付出30万的伤亡。
这就可以看出,猫熊在战争技巧上,一直就是太粗糙了。
他们一点也不愿意精雕细琢,从来不把人命当回事。
这体现在猫熊的各种方面上。
包括工业产品上面,傻大黑粗,从来不想着精益求精。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猫熊工业化彻底失败的原因。
在国际上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猫熊人宁可买龙汉的轻工业品,也不愿意买他们自己产的。
比如靴子刚刚穿出去,就掉了鞋跟。
而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的生活,让他们形成了习惯,他们压根就没有精细打仗的想法。
因为太冷了。
冷到,只想赶紧莽过去拉倒。
他们从不仔细思索,研究降低伤亡的打法,进而也打不出精巧漂亮的战术。
就像现在,他们在发动反击之时,就没有仔细侦查汉斯人的动静。
这让他们遭到了汉斯人的突然反击。
相比之下,麦国人就打得精细得多。
懂得多多研究。
麦国人士兵抚恤高,工资高,死一个,还有很多影响。
为了减少成本,所以他们要精打细算每一条人命。
而且麦国士兵的家属还会跟着闹。
他们还会减少你的炫票。
于是麦国人不得不一次次的升级战术和战备,进而一次次地领先。
而猫熊人就没有这样的苦恼,所以一直打烂仗。
现在就是这样。
因为觉得有着充足的兵力,猫熊人没有做出仔细的计算,没有进行严密的演算。
这一次,猫熊人的反击包围就遇到了失败。
他们的准备炮击,还没有开始,就被汉斯人打了一个反炮击。
反炮击之后,汉斯人发起了装甲突击。
来自后方补充的坦克,燃料,还有衣服,给了汉斯人反突击的底气。
汉斯人的战斗力就是强悍。
在有了后勤和补充后,他们再次包围了投入进攻的猫熊人。
人口多,能够动员的多,才可以一次投入这么多兵马。
而以前的时候,汉斯人只是将猫熊俘虏给抓到机中营里干点苦力。
完全没有发挥出他们该有的作用。
放在齐辉手中,能玩的花样就多了。
这一点不夸张。
……
很快世界各地,再次得到相关消息。
一时间,猫熊反击失败的新闻,传遍各国。
嘤国、麦国人、如丧考妣。
“号外,号外,汉斯人再次打出漂亮的反击战役,猫熊人再次几十万被全歼!”
“猫熊的进攻再次受挫!”
“不得不再次后退!”
“但猫熊此次反击仍然有效果,汉斯人停止了向北面和东面的继续进攻。”
“根据军事观察专家分析,猫熊与汉斯之间的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汉斯的进攻动能消耗殆尽,已经进入战略收缩期。”
“猫熊的进攻还是有意义的,这迫使汉斯人不得不停止脚步。”
……
然而,尽管外界对这次反击战的评价并不低,但猫熊指挥部内,猫熊首领,却是很不满意。
可以说,齐辉能够替换汉斯首领,鬼子大本营,却是不敢动猫熊首领的。
原因懂的都懂。
“混蛋!”
“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明明反击方案一切都写得好好的,又给你们聚集了几十万人!”
“几十万人进攻,竟然都被他们包围消灭了!”猫熊首领愤怒地吼道。
几个司令都低着头。
“该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有间谍!”
“必须严厉处置!”
“你们这些司令,为什么不好好做准备!”
“为什么总是让汉斯人包围消灭?”
整个猫熊指挥部,陷入难堪的沉默。
司令猫熊其实知道为什么失败。
这次的失败,其实是失败在对汉斯的信息把握不准。
“这一次要有人负责!”
“你们要好好研究,这一次反击失败到底是为什么呢?”
“明明根据我们的估算,汉斯人已经到弹尽粮绝的程度!”
“只要我们将他们包围,再发动连续攻击,他们就会失去所有的弹药,进而被我们轻松消灭!”
这倒是真的。
按照之前的预算,只要连续攻击一周,汉斯人陷入包围圈的后勤就会消耗干净了。
现代战争对弹药的消耗是非常快的。
光靠一支集团军自己携带的物资,最多打一周,就没有了。
尤其是重武器的炮弹,打得特别快。
而一旦后方的运输被掐断,补充不上来,那就只有投降。
因为你赤手空拳,根本没有办法与对方的子弹与炮弹较量。
其实都是因为被迅猛穿插,切断了铁路后勤补给。
陷入包围后,双方激烈交火,很快弹药消耗干净。
这时,负责此时指挥的司令猫熊开口道:
“根据战斗中的了解,现在汉斯人的后勤又变得好起来了。”
“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征兆。”
“根据情报,有大量未知哨兵们在帮助他们运输物资。”
“我们派出去的抵抗队伍,都失去了消息。”
……
的确如此。
由于某些哨兵们的帮助,汉斯人不用担心时不时发生的袭击,而是可以抽调出更多的兵力,投入前线。
这种帮助是巨大的。
本来是不安定的区域,现在变成了可靠的后方。
甚至比汉斯本土给的支援还大。
汉斯本土因为距离遥远,后勤线太漫长。
而现在许多战争资源都能从当地获取。
比如食物,衣服,甚至弹药。
当地的兵工厂也开始运转起来。
后方只要运来钢铁和炸药,就能快速生产弹药,送到前方。
要知道猫熊西边的地方,本来就是重工业区。
猫熊早期撤退太快,来不及炸毁工厂。
许多工厂都被汉斯人接收了。
只是之前一直遭受到哨兵们的反抗和袭击,工厂太脆弱了。
比农地还脆弱。
因此根本没有办法发挥出来效果。
这样一来,汉斯人就不是原来的他们了。
他们现在不必再担心自己后勤上有问题。
而汉斯人之所以打不动,就是后勤出了问题。
现在后勤没有了问题。汉斯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率运转起来。
他们迅速南下,进攻猫熊的油田地区。
……
猫熊指挥部,一片难受。
还好,他们不是单打独斗。
“马上阻止汉斯人向南边的进攻!”
“还有,立刻向麦国人要求更多的援助!”
“告诉他们必须马上下场,马上在西边登陆,牵制汉斯人的兵力。”
“如果不下场的话,我们就坚持不下去了!”
“我们将不得不和汉斯人谈和!”
现在麦国人正与鬼子打的如火如荼。
他们也害怕再去打汉斯人会损失更大。
相关要求一来,他们立刻就转给了嘤国人。
他们要求嘤国人出动兵马,登陆殴洲。
牵制汉斯。
就像一战时做的那样。
而历史上,嘤国人已经陆军不行了。
还是靠着坑了高卢人一把,才成功撤退。
现在才有几十万的守卫本土兵力。
现在麦国人要求他们登陆殴洲。
这简直是开玩笑。
这是让他们嘤国人去当炮灰。
他们宁可用海上军舰封锁汉斯,也不愿意登陆殴洲。
他们还想着让汉斯人狠狠打猫熊了。
于是两者陷入了扯皮之中。
还是麦国人忍痛派出了5万人,尝试在殴洲南部登陆。
给了猫熊人一个不好不坏的交代。
……
猫熊人同样仔细思考,现在该如何对付汉斯。
“我们还得要引入新的盟友。”
“现在世界上还有谁能够投入几百万兵力,来打汉斯人了?”
“我们需要更多的兵力,诱敌深入,将汉斯人拖死。”
“然后再从后方把他们的补给线给切断了。”
“要迂回到后方,就要拥有一支大队伍,能够支持他们迂回到后方,进攻汉斯。”
而在这时。他们就将眼光看向了龙汉。
的确,现在能够抽出几百万皲队的,只有龙汉人。
“龙汉人太狡诈了,他们和以前不一样了。”司令猫熊摇头道。
“是啊,麦国人屡次想让他们下场打鬼子,他们都不打。”
“而这一次又是要对付汉斯。”
“还要负责迂回到后方,攻击汉斯皲队,危险更大。”
“我们需要给出什么样的筹码,才能让他们来支援我们?”
众人沉默了。
其实他们知道,该给什么筹码,但那是没法说的话。
……
随后猫熊人再次尝试发起一次进攻。
只是这一次,他们一支队伍的集结地,被哨兵们给发现。
接着他们悄悄报告给了汉斯人。
而汉斯人随后就是一通炮火准备,1万多人的集结地,遭到了炮击。
那支宝贵的队伍,就这样报销了八成。
而这样的事,以前都是猫熊的优势。
哨兵们会倾向于猫熊,而不是汉斯。
但自从齐辉的改变之后,哨兵们就迅速倒向了汉斯。
毕竟汉斯人现在真能让他们生活比以前好上十倍。
其实汉斯人也没有多做什么事,只是放开了许多限制,让当地进行正常的经济活动。
而齐辉看到这里,不由的非常满意。
如此一来,汉斯就与猫熊互相牵制。
而龙汉就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麦国人也难以调集兵力集中对付鬼子,他毕竟监视着汉斯人。
猫熊人逐渐发现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他们失去了主场优势,已经难以对付汉斯的兵力。
好在他们还有足够的预备队,进行节节抵抗。
而汉斯在新首领的带领下,利用飞机抛洒,向猫熊发起心理攻势。
“你们在猫熊的统治下,只能得到很少的物资!”
“而你们却要付出性命!”
“我们来了,我们会将人们该拿的东西,还给你们!”
猫熊看到这些宣传后,顿时害怕了。
他们怕的就是心理攻势,而不是炮火和战损。
损失的再多,他们只要心理不输掉,就能源源不断地送上来。
如果在心理攻势上输掉了,那就一切都完蛋了。
而猫熊人员发现自己辛辛苦苦作战,结果却吃得很差劲。
甚至还不到汉斯人一半的时候,他们心里就开始不满了。
实际上,猫熊的士气一开始并不高,大面积的投降就是一个证明。
如果士气高昂的话,参考鬼子。
鬼子即便是纷纷饿死,也很少大规模向麦国人投降。
……
就这样,汉斯与毛熊,陷入了长期僵持。
齐辉不再关注殴洲局面,总之就让他们在那里打着吧。
只要双方大战不停,殴洲就相当于一个无限进口贸易商。
这对龙汉的好处,可是肉眼可见。
大量老殴洲的宝贵资源,工业技术,工艺参数,老工程师,老教授,大学乃至良好的学术体系与风气,都会逐渐转移出去。
麦国人能够迅速在学术上崛起,就是因为两次大战,来自殴洲的学术转移。
要是没有两次大战,汉斯人仍然是学术中心,还有嘤国人、高卢人。
在很多学者眼中,麦国那里就是蛮荒之地,麦国人和蛮子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