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南的洪水虽退,可灾后重建的重担却如巨石般压在天佑心头。他深知,光是帮百姓重建房屋、补种庄稼远远不够,唯有根治水患,才能真正让江南百姓安居乐业。天佑留在江南数月,亲自带人勘察河道,走访沿岸村落,与工匠们日夜钻研治水之策。

一日,天佑在苏州城外的河岸边,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渔民。老渔民望着浑浊的河水,叹息道:“太子殿下,这河道年年修,年年堵。老辈人说,以前河道宽阔,水流顺畅,哪会这般容易泛滥?如今上游山林被砍伐,泥沙俱下,河道怎能不堵?”

天佑心头一震,他突然意识到,治水不仅是疏通河道,更要从源头保护生态。他立刻下令禁止江南各地随意砍伐山林,同时命人在河流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又召集能工巧匠,仿照前人经验,在河道弯曲处修建堤坝,引导水流,还设计出一种新式水车,用于灌溉农田,减少对河水的依赖。

这些举措虽耗时耗力,却收效显着。次年雨季,江南再未发生大规模洪灾,百姓们对天佑感恩戴德,纷纷称赞他是“活菩萨”。消息传回京城,顾明轩欣慰不已,对朝臣们感叹道:“天佑治水,既治标又治本,这份长远眼光,不输其祖辈啊!”

然而,就在江南局势渐稳之时,北方边境又传来警报。北漠残余势力死灰复燃,与草原上新崛起的柔然部落结盟,频繁骚扰边境城镇,抢夺粮草牲畜,边民苦不堪言。顾明轩本欲御驾亲征,却因旧疾复发,卧病在床。他握着天佑的手,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期待:“天佑,边境告急,朕本应亲自率军出征,但如今身体不支。你敢不敢替朕走这一遭?”

天佑没有丝毫犹豫,跪地叩首:“儿臣愿为父皇分忧,定将北漠与柔然击退,保边境安宁!”

天佑深知,此次出征不同于以往。北漠与柔然联军机动性强,擅长游击战术,若贸然追击,很可能中了埋伏。他抵达边境后,并未急于出兵,而是先深入了解敌情。他乔装成牧民,混入边境集市,与往来的商队、牧民交谈,得知联军营地设在大漠深处,且粮草储备有限,全靠劫掠维持。

天佑心中有了计策。他一方面命大军在边境布防,做出要大举进攻的架势,吸引联军主力;另一方面,挑选三千精锐骑兵,由他亲自率领,绕道突袭联军的粮草辎重营。

深夜,月光洒在大漠之上。天佑带领骑兵,借着夜色掩护,悄悄接近敌军粮草营。待敌军哨兵发现时,火势已冲天而起。粮草营顿时乱作一团,天佑率军趁乱砍杀,敌军死伤无数,侥幸逃脱的残兵,纷纷向联军主力营地逃去。

失去粮草的联军军心大乱,天佑又派人四处散播谣言,称新靖大军二十万已集结完毕,即将发动总攻。柔然首领本就对与北漠结盟心存疑虑,此时更是惊慌失措,连夜率部撤离。北漠残余势力独木难支,也只能仓皇逃窜。

天佑没有穷追不舍,而是下令修复边境城墙,加固防御工事,同时在边境设立贸易市场,允许边民与草原部落进行交易。他对部下说:“一味征伐,只能解一时之困;唯有以和为贵,才能长治久安。”

这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胜利,让天佑威名远扬。草原各部纷纷遣使求和,愿与新靖王朝签订和平盟约。消息传回京城,顾明轩大喜过望,病体竟也好了几分。

时光飞逝,转眼间又是五年。顾明轩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这日,他将天佑唤至榻前,郑重地将玉玺交到他手中:“天佑,这江山,以后就交给你了。记住,祖辈们打下的基业不易,唯有以民为本,方能守住这万里山河。”

天佑含泪接过玉玺:“父皇放心,儿臣定当继承祖辈遗志,让新靖王朝永盛不衰!”

登基大典那日,京城张灯结彩,百姓们自发走上街头,高呼“万岁”。天佑身着龙袍,站在太和殿上,望着阶下文武百官,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曾祖母顾云芷在乱世中崛起,开创基业;想起祖父顾承宇力挽狂澜,稳固江山;想起父皇顾明轩守成创新,开创盛世。如今,这份重任落在了自己肩上。

天佑登基后,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他设立“言官台”,鼓励百姓和官员直言进谏;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免费学堂,让寒门子弟也能读书识字;又派遣船队出海,开辟新的贸易航线,与海外诸国互通有无。在他的治理下,新靖王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方强国。

这年深秋,天佑带着太子前往顾云芷、顾承宇和顾明轩的陵园祭拜。站在三位先帝的墓碑前,天佑献上祭品,恭恭敬敬地叩拜:“曾祖母、祖父、父皇,你们看,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孙儿(儿臣)定会继续努力,让新靖的辉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太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认真地磕头:“太祖母、曾祖父、皇祖父,孙儿以后也要像父皇一样,做个好皇帝,守护好这大好河山!”

秋风拂过,陵园中的松柏沙沙作响,仿佛是先辈们在回应他们的誓言。天佑牵着太子的手,望向远方的山河。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广袤的大地上,新靖王朝的故事,还在继续,而那属于顾氏家族的传奇,也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