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九月,暑气尚未消散,南城的繁华街巷却被一股压抑的气氛笼罩。
朱勔身着紫色官袍,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数十名衙役,正挨家挨户地“募捐”钱财。
他奉赵佶密令,以“筹备军饷”为名,在洛阳城内强征钱财,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看着家中财物被衙役们搬上马车。
“朱大人,这是城西王大户家的贡品,足足五十两黄金,还有一匣子珍珠!”一名衙役谄媚地将一个锦盒递到朱勔面前,眼中满是邀功的神色。
“就这点?”
“这是给大人单独的贡品!”
朱勔接过锦盒,打开一看,珠光宝气的光芒瞬间晃花了眼。
他满意地点点头,将锦盒揣进怀中,“不错,继续搜,凡是家资超过百两的,都要‘捐’出三成,谁敢违抗,就以通敌论处!”
就在这时,一名少年从马车上探出头来,正是年仅十三岁的皇三子赵楷。
他穿着一身锦缎长袍,脸色苍白,看着街面上百姓们绝望的眼神,心中满是不忍,“朱大人,这样会不会太过分了?百姓们已经够苦了……”
朱勔立即下马,陪笑着到了赵楷身边,语气谄媚,“殿下,这是官家的旨意!如今官家缺钱少粮,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如何能保住大宋江山?殿下只需安心待着,若是烦闷,可四下走走!”
赵楷抿了抿嘴,不再说话。
他虽为皇子,却自幼体弱,从未参与过朝政,此次跟随朱勔来洛阳,本以为是协助筹备军饷,却没想到竟是如此残酷的强征。
他默默地缩回马车,心中充满了无奈和不安。
午后,正当朱勔在知府衙门清点搜刮来的财物时,一名斥候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惊恐,“大人!不好了!长安……长安陷落了!官家……官家被西夏人俘虏了,已经被押往兴庆府!”
“什么?”朱勔手中的算盘“啪”地掉在地上,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抓住斥候的衣领,声音颤抖:“你再说一遍!长安怎么会陷落?官家怎么会被俘?”
“是真的!”斥候哭喊道,“西夏军攻破长安北门,种师中将军战死沣河,守军全军覆没,官家、皇后还有各位公主,都被西夏人抓走了,现在整个关中都已经沦陷了!”
朱勔如遭雷击,踉跄着后退几步,瘫坐在椅子上。
他脸色惨白,双眼瞬间通红,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徽宗平日里对他的恩宠。
他原本以为,凭借长安的城防和种师中的西军,足以抵挡西夏军的进攻,却没想到短短数日,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官家!”朱勔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不顾还在知府衙门的大堂之上,也不顾身边还有衙役和官员,直接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臣有罪啊!臣搜刮财物少了啊,没能及时支援长安!官家!臣对不起您啊!”
他的哭声撕心裂肺,大堂内的官员和衙役们纷纷低下头,不敢言语。
赵楷听到消息后,也从马车上跑了进来,看到朱勔痛哭的模样,又想起父亲被俘的消息,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来,小小的身躯不住地颤抖。
朱勔哭了许久,才渐渐平复下来。
他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回头看见赵楷,眼中一亮!
“殿下,”朱勔走到赵楷面前,躬身行礼,“如今官家被俘,大宋危在旦夕。殿下身为皇三子,是如今唯一在洛阳的皇室血脉,理应继承大统,带领大宋军民,抗击西夏,营救官家!”
赵楷闻言,吓得连连后退,“朱大人,不可!我哥哥尚在……我才十三岁,还是找其他皇室宗亲吧!”
“殿下,现在已经没有时间了!”朱勔急切地说道,“其他皇室宗亲如何信得过?只有殿下,才能稳定人心。再说,还有臣和其他忠臣辅佐殿下,定能保住大宋江山!”
“既然如此,那我就听朱大人的。只是,我该怎么做?”
“殿下放心,一切有臣在!”朱勔说道,“当务之急,是找到李纲大人等大臣,共同商议扶立殿下登基之事。李纲大人忠心耿耿,又熟悉军务,有他辅佐,殿下定能稳坐江山!”
随后,朱勔派人四处打听李纲的下落。
得知李纲在长安陷落后,并未被俘,而是率领少量残兵,辗转来到了洛阳,如今正隐居在洛阳城外的一座寺庙中。
朱勔立刻带着赵楷,前往寺庙拜访李纲。
寺庙的禅房内,李纲正对着一幅地图,眉头紧锁,思考着抗击西夏的对策。
听到朱勔和赵楷来访,他连忙起身迎接。
当看到赵楷时,李纲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李大人,”朱勔开门见山,“如今官家被俘,长安陷落,大宋危在旦夕。殿下身为皇三子,是唯一在洛阳的皇室血脉,臣恳请李大人出山,辅佐殿下登基,共渡难关!”
李纲闻言,看向赵楷,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
赵楷年幼,缺乏治国经验,但若不扶持新君,大宋必将陷入混乱。
他沉吟片刻,说道:“朱大人,扶立新君乃是大事,不可草率。如今西夏军势大,洛阳也并非安全之地,必须先召集各地大臣前来,稳定军心民心,才能举行登基大典。”
“李大人所言极是!”朱勔点头赞同,“臣已经派人联络洛阳城内的官员和将领,明日在知府衙门召开会议,商议登基之事。还请李大人届时出席,助臣一臂之力!”
李纲点头答应:“好!为了大宋,李某义不容辞!”
次日,洛阳知府衙门内,挤满了洛阳城内的官员和将领。
朱勔站在大堂之上,目光扫过众人,高声说道:“诸位大人,如今官家被俘,长安陷落,大宋危在旦夕。殿下身为皇三子,是唯一在洛阳的皇室血脉,理应继承大统,带领我们抗击西夏,营救官家!不知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大堂内一片寂静,官员和将领们面面相觑,有的面露犹豫,有的则低头沉思。
就在这时,李纲站了出来,高声说道:“朱大人所言极是!殿下虽年幼,但有我等忠臣辅佐,定能稳定局势,抗击西夏。李某愿拥立殿下登基,若有违抗者,便是大宋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