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中平原。

对于长安陷落,皇帝被俘的消息,天下各地还没反应过来,这种师中战死的消息便先席卷了整个关中。

在长安以西的种氏祖祠内,种洌身着素白孝服,跪在父亲种师中的灵位前,灵位上“宋故镇西军节度使种公师中之位”的字迹显得格外沉重。

案上的香炉里的香灰积了厚厚一层,种洌的目光死死盯着灵位,双手紧握成拳,指节泛白。

“少将军,兴庆府那边传来消息……”一名老仆小心翼翼地走进祠堂,声音带着颤抖,“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有各位公主、嫔妃,都被西夏人押往兴庆府了,路上……路上不少人都没挺过来……”

“噗通”一声,种洌猛地站起身,一拳砸在灵前的供桌上。

青瓷供碗瞬间碎裂,茶水混着祭品的残渣溅了一地,他的指骨被桌角硌得渗出血丝,却浑然不觉。

“爹!”他仰头长啸,泪水顺着脸颊滚落,砸在冰冷的青砖上,“您在沣河流的血,皇室受的辱,孩儿定要让西夏人百倍偿还!”

话音未落,种洌伸手扯下身上的孝服,露出里面早已备好的麻布短衫。

他走到祠堂角落,那里放着父亲种师中生前穿过的铠甲,甲片上还残留着沣河之战的血渍,边缘被刀剑划得坑坑洼洼,却依旧透着一股铁血威严。

种洌深吸一口气,在老仆的帮助下,笨拙却坚定地将铠甲一片片披在身上。

最后,他拿起靠在墙角的长枪。

种洌握紧枪杆,“传我命令。通知西军旧部,就说种洌承父遗志,要在关中起兵抗夏,愿随我者,三日后在沣河古渡口汇合!”

消息传出,关中震动。

曾经跟随种师中征战的西军老兵,听闻消息后,纷纷从各地赶来。

王进刚从西夏战俘营逃出来,腿上还带着未愈的箭伤,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东逃!

但是听到种冽的命令,还是义无反顾的转向!

三日后的沣河古渡口。

种洌站在渡口的高台上,看着台下聚集的三千余人,心中百感交集。

这些人里,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血气方刚的少年,有的身上带着旧伤,有的还穿着粗布衣裳,却个个眼神坚定,手中紧握着兵器。

“弟兄们!”种洌举起长枪,声音洪亮,“我父种师中,为保长安,战死沣河,大宋皇室,被西夏人掳走,受尽屈辱!如今关中大地,被西夏人践踏,百姓流离失所!我们身为西军子弟,岂能坐视不理?今日我等在此起兵,不为功名,不为富贵,只为报仇雪耻,还关中百姓一个太平!”

“报仇雪耻!还我太平!”

种洌看着眼前的景象,知道种家世代养出来的名望。

种洌深知,义军人数虽少,却个个是久经沙场的悍卒,且熟悉关中的山川地形,但是,若直接与西夏军正面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

因此,他决定采取游击战术,利用山林、河流作为掩护,袭击西夏军的粮道和小股部队,积小胜为大胜,逐渐削弱西夏军的实力。

种洌率领义军,在华州附近的少华山安营扎寨!

华州临近洛水,党项兵南下,多走这条水路,在这里等着,可谓是以逸待劳!

王进在跟着队伍一路走到华州之后,忽的有种故地重游之感!

尤其是驻扎在一处满是残垣断壁的小庄子的时候。

趁着队伍休息,王进按照记忆在庄子里慢慢寻着,在庄后,看到一处坟茔,墓碑残缺,只隐约看见一个“史”字!

王进双眼模糊,拖着伤腿,上前给坟茔上的荒草清理了一番,长叹了一声!

“王教头!”种洌走过来,看见王进如此,不由一愣,“王教头识得这地主人?”

“识得!”王进点了点头,“此地当年叫史家庄,洒家走投无路时,带着老母逃难,途中老母生病,在此蒙史老太公和……梁山姜齐姜相公搭救……”

“什么?”种冽双眼圆睁,惊愕当场,“你竟然识得那人?”

“那人?少将军,如何这般称呼姜相公?”

“姜相公四大寇之首这称谓,自官家被俘虏之后,怕是说不得了!”种冽摇了摇头,“既然如此,教头何不投靠梁山?”

“少将军,洒家走投无路之时,是小种经略相公收留的洒家,让洒家安身立命,老母亲辞世之时,也是小种经略相公府里出面,洒家才得了一风水宝地,如此厚恩,洒家如何能离开?”

种冽轻叹一声,“且看吧,若是事不可为,俺也要投梁山!”

“少将军去投梁山?”

“此时天下大乱,群龙无主,各路诸侯之中,能替我们种家报仇的,怕是除了辽国,也就只有梁山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亡国之恨不共戴天!”

次日清晨,一支由两百人组成的西夏粮队,推着数十辆粮车,缓缓进入少华山。

粮队的士兵们说说笑笑,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 ,他们自认为关中已被西夏军掌控,不会有敌军敢在此地埋伏。

“放箭!”随着种洌一声令下,峡谷两侧的山林中,箭矢如飞蝗般射出。

西夏士兵纷纷中箭倒地,剩下的人惊慌失措,想要逃跑,却被义军士兵从山林中冲出,团团围住。

“杀!”种洌手持长枪,指着西夏粮队的首领。

那首领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士兵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此战,义军不仅缴获了数十车粮食,还俘虏了近百名西夏士兵,首战告捷。

种洌将缴获的粮食,一部分留给义军充当军粮,其余的则分给了附近的百姓。

百姓们早已被宋室和西夏军搜刮得家徒四壁,见义军送来粮食,纷纷跪地感谢。

一名白发老者拉着种洌的手,泣不成声:“种将军!多谢将军活命之恩啊!”

种洌扶起老者,郑重地说:“老人家放心,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让西夏人在关中为非作歹!”

此后,义军又在渭水河畔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当时,一支千人的西夏小队,正沿着渭水西岸巡逻,想要清剿周边的抗夏势力。

种洌得知消息后,率领义军在渭水河畔的芦苇丛中设伏。

当西夏小队进入伏击圈后,义军士兵们点燃事先准备好的火油,扔向芦苇丛。

大火瞬间蔓延,西夏士兵们被烧得焦头烂额,纷纷跳进渭水逃生。

义军士兵们则在岸边搭弓射箭,西夏士兵死伤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