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170章 你的意思是又想整体打包出售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0章 你的意思是又想整体打包出售吗

买了那些老药丸、老礼品,常顺让摊主帮忙把它们送到了停车的地方。

期间聊天,他知道了这位老板姓杨。

“常老板,我家里目前虽然没有老药品了,不过还有其它的一些藏品,你现在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跟着我一起过去看看!”

把东西都放到了车里,杨老板对他说。

先前逛古玩地摊,他已经逛了差不多一大半了。

“我还有一部分摊位没逛完,你东西不是都已经卖完了吗,要不跟着一起去把剩下的摊位逛完,然后我再跟你一起去你家。”

常顺想了想,建议道。

“也行!要不是你一次性打包买完,我肯定还会继续摆摊。”

这样商量好,两人就一起又向着古玩城走去。

先前看过的摊位,他都忽略了。

等用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把那些没有逛完的地摊看完,他又买了一幅画、一套古代的刑具、两本相册以及一本账本。

画画的是熊猫,只有一只,胖乎乎的比较喜庆。

画画的人是个省级名家。

古代的刑具是三个大小不同的烙铁,年份清朝时期。

这三样可以当道具用。

两本相册:

一本是九十年代到2000年左右的生活照,它们基本上都是彩色照片。

地方有沪市的、也有外地的。

另外一本是动物园的照片,年份八九十年代,这些有黑白照,也有彩色照。

动物老虎、狮子、熊、孔雀、等很多。

这本相片倒是比较有意思。

常顺现在是遇见了照片基本上都买,通过这些,能够看见不同人的生活,不同时期人的精神面貌,也能看到其它的一些新鲜事物。

他没事的时候都会翻翻老照片,前一段时间拿了一些放到剧组那边。

编剧、导演、演员们看了后都能真正了解过去某个年代人的情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这些除了从实物分辨,从照片同样能够看出来。

账本的年代是2003年,上面的账目内容是一家网吧的收入情况,有网费、饮料费、游戏充值点卡等相关内容。

遇到了,感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他就把它顺便买了下来。

杨老板没有买东西,他只是跟着看了看热闹。

期间常顺还遇见了刘老板、沈老板。

差不多半年没见,他们看上去又苍老了很多。

到了他们这个年龄,收了一辈子货,已经不买东西了,过来也只是看看、凑凑热闹。

跟他们闲聊,刘、沈二人告诉他,前段时间他们捐了一些东西给国家。

之前也说过,等不玩了,那些品级高的,他们都会捐赠。

现在不是古代,没有陪葬之说。

其实目前的大环境,收藏的尽头就是捐赠,很多大藏家玩到最后都会这样。

对于常顺自己来说,未来也是。

搞收藏这么多年,先前他捐赠的就有不少,还不包括在户外发现的那些有价值的其它东西,他也打了相关部门的电话。

逛完古玩地摊,他们就离开了古玩城。

其实还可以逛那些店铺的,不过常顺不喜欢逛店铺,再说逛的话,上午的时间根本就不够用。

杨老板的家距离古玩城大概15里路,算不上很远。

他们到的时候差不多11点。

房子是商品房,2000年左右建的,在一楼,面积105平米左右,有一个40平米左右的院子。

他的东西大多都放在一个储物室里以及院子里。

这些东西大多数出自拆迁区,或许是存放物品的地方有限,杨老板带回家的一些物件算得上是精挑细选。

房子里面的货架上放着的有一些瓷器、木制品、铜器杂件、其它民俗类生活用品等。

不过它们的年份并不久,大多数都是民国后,这也符合拆迁区的特点。

院子里面放置的有一些马口窑陶瓷器、石器、几块有字或者图案的古砖块、一些奇石等。

“常老板,我家里的这些东西以前本来是不打算卖掉的,自己一直买东西,从16年开始在我们附近的拆迁开始购买,到去年买了五六年的时间。

现在想把房子空间屯出来,把房子装修一下,也不打算玩这些了。”

在他看着时,杨老板对他说。

“你的意思是又想整体打包出售吗?”

常顺笑着道。

“是的!你要是能够全部买走,那肯定是最好的。”

“我可以全部买走,主要看价格合不合适。

你心里应该清楚,这年头以及往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古玩收藏爱好者打包售卖他们的藏品、包括那些开店的人。

想打包转让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地方放,另外一般的民俗物件现在玩的人越来越少,也不像前几你行情那样好。

现在售卖东西,除非是腰斩价、跳楼价才有可能被人接手。”

他又很客观的对对方说道。

这也是事实,古玩跟黄金不同,想要变现,必须是跳楼价、腰斩价。

这也是人们越来越清醒,不玩古玩的原因,至于那些能卖天价的,那都是有原因的,也是过去式了。

未来必然越来越少。

“你说的我自然知道,我这些东西,你说个价,看看多少钱能够打包?”

杨老板问他。

只要不是新入行的人,对古玩行业的现状都明白。

“你的东西还是你说吧!想卖多少钱,能行我就要,不行也没关系。”

他自己肯定不会先报价。

“你一共给8万块钱怎样?

你看我这里的瓷器,那些瓷壶、罐子、伟人瓷像,木制品雕刻,铜壶、铜器杂件可是有精品的。

另外院子里面那些石器、马口窑陶瓷器、古砖也都是我精挑细选带回家的。

我的这些藏品总数量虽然没数个数,但不少于两千件!”

听他这样说,杨老板考虑了几秒,把价格说了出来。

“我再看看你的这些藏品!”

对于8万块钱打包的话,买这些倒是不贵。

先前他的提醒,腰斩价、跳楼价起了一定的作用。

“杨老板,你的这些东西虽然算得上是一些“精品”,不过依然量大,毕竟拆迁区同类型的物品很多。

我自己收藏的就有很多类似的物件。

8万块钱稍微有点偏高,但以后你帮我多留意一下老药丸之类的藏品,这价格我可以接受!”

虽然能够买下来,但他也不想表现的太明显。

常顺在心里暗自估算过,如果是按照几年前的行情,这些至少20万往上的价值。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行情,能有人愿意“接盘”就是好的。

商量好了价格,杨老板就帮忙联系货车搬运了。

到了吃饭时间,常顺在这边吃了午饭。

下午忙碌了半天,他把购买的这些东西全都弄走了。

打包购买杨老板的藏品,也只是惜缘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