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174章 你有收获就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常顺让搬家的师傅们把东西送去的“仓库”是在pd新区,曾经他让张雨柔帮忙照看的那个书店。

他过去,李女士也跟在了一起。

对方是想找温馨玩。

“常老板,你把这么好的门面房用来存放一些杂七杂八的物件,是不是有些浪费?”

到了地方,看见里面堆放的一些拆迁区旧货,李女士有些诧异。

“有啥浪费的?东西不都是需要地方放,再说这里停车方便,取用也方便。

要是10年前,就像你说的,确实是浪费。

不过对于这年头来说,门面房早已烂大街都是。

生意不好做,有不少人都是这么做的!”

常顺笑着回道。

“你这样说好像也有道理!现在网上购物的人多,租房子做生意,一般人还真赚不到什么钱。”

李女士想了想,也不再反对他的做法。

能够利用起来,怎么的都比空在那里好。

“不只是赚不到钱,搞得不好亏本的人更多!”

“常老板,这些货往那边放?”

他的话刚说完,开车的那名司机问他。

“就挨着东边的一面墙放着就行!”

看了看里面的情况,常顺对他说。

听他这样安排,对方就让那两名工人照做了。

车基本上开到了门口。

跟之前从楼上往下搬货相比,现在轻松了太多。

与往楼上搬更是不一样。

因为不算费力,所以效率很快,大概只用了20分钟左右,车子上的货就被他们全部搬完摆放好了。

在他付了钱后,师傅们就都离开了。

李女士没有急着去跟温馨见面,而是打了电话,让她忙完了直接来这边。

这阵也没别的事,她在“仓库”里面看起了杂货。

常顺摆放在这里的旧货并不少,这里做为一个中转站式的场地,靠墙以及房子的中间位置都放有货架。

货架放置着清朝民国时期到2000年左右的各类民俗物品道具。

有日常生活类物品,也有中医、佛道类物品,音乐器材类物品等。

这处杂货仓库如果想营业,也完全可以变身为一家“古玩杂货铺”。

“常老板,这个是干嘛用的?”

当看到一样物品时,李女士问他。

此时,她指向了一个“听诊器”。

这个“听诊器”不是现代医生使用的听诊器,而是古人所用,具体年份清朝时期。

它的材质是木头,听筒状,一端喇叭形,另外一端杯底形,很平整。

关于这种老旧的听诊器,他这些年收藏的有不少,除了木头的还有用竹子制作、民国时期的塑料制作等。

“你猜下看!”

没有急着回答,常顺道。

“是个漏斗吗?”

李女士试着回答。

像她这样猜测的人很多。

“不是!虽然它有那么一点点像?”

他笑着否认。

“那还是你说吧,我猜不出来!”

又想了想,她摇了摇头。

“这个是古代中医听诊用的听诊器,你好好看看,是不是有那方面的造型。”

这样说,李女士把它拿到了手里,又仔细的看了看。

“嗯!有点像!”

贴近耳朵听了下,才又把它放回了原处。

往其它地方看,很快她又发现了一件不认识的东西,是一个牛皮制作的扁壶形火药筒。

年份不算太久,五六十年代。

这种火药筒是装土枪散弹珠那种填充火药。

常顺又跟她解释了下。

继续看下去,大多数老物件李女士都有一些印象,也认识。

毕竟她不是90后、零零后。

那些老的收音机、收录机、工具、民俗类物品,她记得小时候她的爷爷奶奶家里就有。

只不过后来房子装修,很多东西都扔掉、卖掉了。

“阿顺哥!兰兰!”

正看着,温馨来到了门外,对两人喊了一声。

常顺回过头对她笑了笑。

“馨馨,你过来,我之前看见了一个很奇特的东西,想在你身上试下效果!”

李女士跟她打着招呼道。

说着,她走向了那个“听诊器”,然后再次把它拿到了手里。

“你说的是这个听诊器啊,的确很奇特,以前我也不认识!”

“来!让我听听你的心跳声!”

说着,她就走到了温馨的身旁。

在使用之前,李女士先拿出纸巾把听诊器擦拭了几遍。

“你轻点,有些痒!”

当对方把这个工具贴近温馨的胸口摩擦了几下时,她提醒道。

“李大美女,你到底会不会用,你用反了!”

见李女士操作不当,温馨向她纠正。

“我说怎么效果不好,原来是操作错误!”

她有点尴尬道。

说着,换了一个方向,把听诊器的喇叭口靠近了耳朵。

“嗯!这下好多了,好像真的能听到心跳声,虽然没有现代的听诊器效果好,但也能用。

馨馨,我听你心跳加快,是不是有心动的人了,老实交代!”

听了一会儿,李女士跟她开起了玩笑。

“啥心动的人?你还以为我是十八岁、二十岁啊!”

温馨白了她一眼,然后向后退了两步,跟听诊器拉开了距离。

“常老板,今天看着你这边的一些东西,我算是长了见识了。

另外那些老旧物品,还勾起了我对过往的一些回忆。

这一趟真没白来!”

见温馨闪开,李女士也没再继续跟她开玩笑,转头又对常顺说。

她说着话,再一次把听诊器放回了原处。

“你有收获就好!”

他笑了笑。

“走吧!已经快6点了,我们找个地方吃饭!”

温馨说着,拉着李女士往门外走去。

常顺锁好房门,三人就近找了一家饭店。

晚上吃饭闲聊,二人简单的把上午交易的事情跟温馨说了说。

期间还聊到了生活、工作方面的事情。

通过聊天,他知道了李女士的原名叫李春兰,同样是单身离婚人士。

这年头离了婚人、单身的人是真多,不论是有钱的或者没钱的。

离婚都有他们的理由。

不论何种理由,只能说人心不古。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幸福感,很多人评论其实不如八九十年代、也就是父母所在的那个年代。

那时候的人更加淳朴、单纯。

晚饭之后,她俩想约着常顺去唱歌,不过被他婉拒了。

他不去,她俩自然也没去。

闲聊了一会儿,他就开车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