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战后的大都弥漫着硝烟与焦土的气息,城墙在轰炸机的轰鸣声中千疮百孔,砖石碎屑与破碎的旌旗散落一地,斑驳的血迹在青灰色的地面上蜿蜒成诡异的纹路。往日繁华的街道如今满目疮痍,商铺的门板歪斜着半悬在门框上,货物散落得到处都是,被踩踏得不成模样。

断壁残垣间,零星的火苗还在苟延残喘,忽明忽暗的火光映照出百姓们惊恐又茫然的面容,他们蜷缩在角落里,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恐惧与不安。

护城河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漂浮着破损的兵器、杂物,甚至还有来不及打捞的尸体。城楼上的战旗被炮火撕裂,在风中无力地飘荡,似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惨烈。曾经巍峨气派的宫殿,如今屋顶塌陷,梁柱倾倒,精美的雕刻被损毁,华贵的装饰蒙尘,只剩一片狼藉。

唐正有序地穿梭在街巷之中,他们检查着每一处角落,搜寻残余的敌人,同时也在安抚着幸存的百姓。随着军队的行动,城市开始慢慢有了秩序的恢复迹象,可这座饱经战火的大都,想要重现昔日的辉煌,不知还需要多少时光的沉淀与无数人的努力。

硝烟未散的大都城渐渐苏醒,晨雾裹挟着焦土气息弥漫在断壁残垣间。唐军将士们持戈而立,铠甲在朝阳下泛着冷光,却无人踏入民宅半步。街角老妪颤巍巍地推开半掩的木门,望见身披玄甲的士兵正将晕倒的孩童抱到阴凉处喂水,干裂的嘴唇终于绽出一丝笑意。

\"真不抢东西?\" 卖炊饼的老汉探出半个身子,浑浊的眼睛盯着士兵腰间悬挂的干粮袋。当看到年轻的兵卒从怀里掏出铜钱,买下他筐里最后三个冷饼时,老汉的手突然剧烈颤抖起来,油渍斑斑的围裙上蹭满了老泪。

街道尽头传来清脆的铜铃声,推着独轮车的货郎试探着向前挪动。当发现自己被放行通过岗哨时,他突然扯开嗓子喊道:\"长安的丝绸要进大都啦 ——\" 沙哑的吆喝声惊起瓦砾堆里的麻雀,也惊醒了躲在地窖里的百姓。越来越多的人扶老携幼走出家门,望着井然有序的唐军阵列,低声的议论如潮水般漫过街巷。

\"听说元帝的龙辇是从北门逃的!\" 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攥着锄头,声音里带着劫后余生的激动。茶馆废墟前,白发苍苍的老儒颤抖着展开泛黄的《汉书》,浑浊的目光扫过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字句,突然老泪纵横:\"我汉家衣冠,竟真有重见天日之时!\"

就在这时,青衫书生拨开人群冲上街头。他腰间的玉佩随着奔跑叮当作响,苍白的脸上泛起病态的潮红:\"诸君请看!\" 书生展开怀里的素绢,龙飞凤舞的 \"汉统重光\" 四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自靖康耻后,八百余年矣!今日王师北定,我等当祭告宗庙,告慰列祖列宗!\"

围观百姓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几个孩童不知从何处捡来残破的赤色绸布,系在竹竿上挥舞;卖酒的妇人将珍藏的坛酒搬上街头,免费招待过往的士兵;就连平日里谨小慎微的账房先生,也踮着脚在墙上张贴 \"大汉中兴\" 的告示,墨迹未干便被兴奋的人群蹭花。

暮色渐浓时,城墙上新换的赤色战旗猎猎作响。巡逻的唐军小队经过巷口,望见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讲述前朝旧事,孩子们举着用柳枝串起的烤红薯嬉笑追逐。年轻的百夫长摘下头盔,望着远处炊烟渐起的屋檐,突然觉得肩头的玄甲,似乎比平日里轻了许多。

消息如惊雷般传遍天下。江南的茶商们放下手中的算盘,在茶楼里交头接耳;塞北的牧民勒住缰绳,望着南方的天空皱眉;就连东海之滨的渔村里,老人们也停下织网的手,对着苍茫大海叹息。各地的驿站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四方,每一份都写着同一个令人震撼的消息:大都陷落,元帝北逃!

朝堂之上,各地官员神色各异。有的偷偷将元朝官服换成便装,有的连夜将家财转移,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撰写投诚文书。

曾经不可一世的元朝贵族们,如今如惊弓之鸟,收拾追随元帝北逃。而民间,说书先生们在茶馆里唾沫横飞地讲述大都之战,引得听众时而扼腕叹息,时而击掌叫好。

北方草原上,元帝的马车在颠簸中疾驰,身后扬起滚滚黄尘。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帝王,此刻望着车窗外渐渐远去的中原大地,眼中满是不甘与恐惧。他明白,这一去,或许再也无法重返大都。而他的北逃,不仅意味着元朝在中原统治的终结,更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天下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南方的义军摩拳擦掌,准备趁势扩大地盘;北方的部族蠢蠢欲动,试图在权力的真空期分一杯羹。

而百姓们则在惶恐与期待中,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变革。大都陷落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正向着四面八方扩散,整个天下都在这震动中,迎来命运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