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破的朱红宫门半掩在硝烟中,鎏金铜钉上凝结着干涸的血渍,仿佛诉说着最后的抵抗。
张无忌推开沉重的宫门,王无痕带着小瞳和龙小云进入皇宫。
满地琉璃瓦碎片在靴底发出清脆的碎裂声,昔日金碧辉煌的丹陛如今裂痕遍布,盘龙浮雕被炮火轰去了半张面孔,露出内里斑驳的砖石。
太和殿的飞檐下悬着断裂的风铃,焦黑的梁柱间垂落褪色的帷幔。御座上方的蟠龙藻井仍保持着威严的姿态,却在硝烟中蒙上了一层灰败。
龙椅歪斜地倾倒在金砖地面,镶嵌的宝石散落一地,椅背上深深的剑痕贯穿檀木,仿佛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元帝逃跑,看来安排了死士拼死抵抗拖延时间。
后宫的长廊里,纱帐在穿堂风中飘动,绣着牡丹的锦缎被褥凌乱地铺在雕花床上,铜镜前还摆着未用完的胭脂水粉,却再也无人对镜梳妆。
曾经供帝王把玩的珍奇古玩,如今东倒西歪地散落在青玉案上,翡翠香炉倾倒,龙涎香早已燃尽,只留下一缕淡淡的残香。
御花园里,太湖石上的弹孔触目惊心,一池碧水被染成暗红,锦鲤翻着白肚漂浮在水面。昔日争奇斗艳的牡丹、芍药,此刻花瓣凋零,沾满尘土,在风中瑟瑟发抖。
徐达带着一队唐军士兵踏着整齐的步伐穿过宫殿,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徐达敬了一个标准的现代军礼:“王总,龙参谋。”
王无痕笑道:“是天德啊,现在情况怎么样。”
徐达放下手,军靴在青砖地面上发出铿锵声响,“禀王总,龙参谋,元帝率残部向北逃窜,我军已在北门设下三重哨卡,沿官道追击的骑兵队每两个时辰传回一次动向。
城内守军大部投降,零星抵抗在辰时三刻已全部肃清。”
他翻开皮质记事本,炭笔字迹在硝烟熏染的纸页上格外清晰,“目前已控制粮仓、军械库,清点出存粮约三千石,铠甲兵器两万余件,但半数损毁严重。”
龙小云轻叩腰间配枪,目光扫过殿外歪斜的蟠龙灯柱:“百姓安抚工作进展如何?”
“各坊已设立粥棚,随军郎中正在救治伤员。” 徐达抬手示意远处,几名士兵正搀扶着瘸腿老者走向临时医馆,“不过... 部分前朝贵族宅邸发现地道,初步判断是为北逃准备的密道,目前正组织工兵队排查。”
他忽然压低声音,“还有件蹊跷事,御书房的舆图和账本不翼而飞,只留下半卷被焚烧的《大元通制》。”
王无痕摩挲着腰间的现代战术匕首,金属冷光映出他紧锁的眉峰:“看来有人早做了准备。传令下去,封锁所有城门,重点盘查携带文书典籍的行人。天德,你亲自带队搜查枢密院旧址,那里说不定藏着...”
都城破的消息如惊雷炸响,元帝仓皇北逃,元朝百年基业轰然崩塌。一时间,华夏大地烽烟再起,各方枭雄纷纷揭竿而起,在权力的真空地带割据称王,演绎出一段波谲云诡的乱世传奇。
在长江流域,陈友谅盘踞武昌,其麾下水师战船千艘,甲士十万。他生性狡黠狠辣,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谋略,迅速吞并周边势力。陈友谅在武昌城内筑起高大的宫阙,自封 “汉王”,以恢复大楚正统自居,日夜操练水军,虎视江东,欲与天下英雄逐鹿中原 。
张士诚占据江浙富庶之地,定都平江(今苏州)。他以保境安民为旗号,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张士诚自称 “吴王”,府库中金银堆积如山,麾下文人谋士如云。他虽无逐鹿天下的野心,却凭借雄厚的财力与坚固的城池,成为各方势力都不敢小觑的存在,在乱世中独霸一方,固守着自己的 “小天堂”。
明玉珍率部入蜀,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他凭借蜀地天险,据守夔门之险,整顿吏治,发展生产。蜀道难行,易守难攻,明玉珍在此建立起稳固的政权,以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吸引了众多流民归附,其势力在西南地区迅速壮大,成为一方豪强 。
方国珍盘踞在浙东沿海,拥兵自重。他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控制着海上贸易航道,进退自如。方国珍时而接受元朝招安,时而反叛自立,在元廷与各路义军之间周旋,左右逢源,牢牢掌控着浙东沿海的主动权,自称为 “海上之王”,其船队纵横海上,无人敢犯。
王保保拥兵自重于山西、河南一带,作为元朝最后的名将,他手握精锐骑兵,作战勇猛,多次击败各路义军。元室北逃后,王保保以元朝忠臣自居,试图力挽狂澜,复兴元朝。他在中原地区广纳贤才,整顿军备,与各方割据势力展开激烈角逐,成为元朝残余势力中最具实力的领袖。
在北方草原,元朝残余势力在元顺帝的带领下,仍保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他们妄图卷土重来,不断侵扰边境,与中原各路枭雄形成对峙之势。此外,各地还有无数大小势力,如陈友定在福建、何真在岭南等地,纷纷拥兵割据,自立为王,他们或结盟,或攻伐,彼此间矛盾重重,战火纷飞。
在这乱世之中,各方枭雄为了争夺天下,或合纵连横,或兵戎相见。中原大地战火连绵,百姓生灵涂炭,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终极较量,正在这乱世的舞台上悄然拉开帷幕 。
消息汇总到大都,小瞳冷笑一声,鼻孔朝天:“竖子不知所谓,下官愿率三军,灭此等乱贼。”
王无痕和龙小云都笑了起来。
王无痕道:“你想跟着打仗可以,但主帅不能是你,对士气影响太大了,你可以和无忌自行组一小队参加。”
小瞳大喜,似模似样的敬了个礼,大声喊道:“是...........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