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 第406章 陈家人的结局(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越说越激动,几乎是吼出来:“我不怕了!反正我这把老骨头快入土了,来吧!我还有一条腿、一只眼,尽管来!”

张宝根见他情绪激动,赶紧上前抱住:“舅爷爷,您别气!他不敢把您怎样的——您看他现在,都落魄到上门求您帮忙了!”

他转头看向陈家人,语气冰冷地戳破他们的心思:“你们也别痴心妄想了,我们没趁你们难的时候踩一脚,就够意思了,别再想别的了!”

陈老汉自打当上阁老,平日里见的都是巴结讨好的人,今儿个接连被个小辈甩脸子,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既然打感情牌没用,他也懒得再虚情假意,冷声道:“我没记错的话,这处宅子当初是我掏的钱买的,如今也该还给我了吧!”

王舅爷像是听了天大的笑话,扯着嘶哑的嗓子笑起来,笑声里满是悲凉:

“你掏的钱?当年为了供你考功名,我娘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卖光了,家底都掏空了!真要算起来,这宅子还不够抵你欠我们家的情分!”

“舅爷爷,别跟他们掰扯了,走,咱回乡下!” 张宝根扶着老人,不愿再浪费时间。

陈老汉被这番话怼得脸涨成猪肝色,他当高官多年,终究还是要脸面的,没好意思再上前纠缠。

眼睁睁看着张宝根扶着王舅爷走远,他才颓丧地一屁股坐在门槛上,连腰杆都直不起来了。

先前敲门的中年汉子凑过来,声音发闷:“爹,咱接下来去哪儿啊?”

陈老汉闭着眼,声音透着一股子无力:“我哪儿知道……”

“爹,反正这会没人,咱干脆撬开门,先住进去再说!” 一直没吭声的另一个中年人凑过来,压低声音出主意。

“万万不可!” 陈老汉猛地睁开眼,语气发沉,“这清平县归张家管,你要是不想再挨板子,就老实点!”

二儿子下意识摸了摸还在疼的屁股,想起之前挨打的滋味,立马闭了嘴,不敢再提。

另一边,张宝根去牙行租了辆马车,又找见牙行的赵六,把王舅爷那处宅子的地址说了,还递过钥匙:“赵大叔,我舅爷这宅子,就劳您帮忙寻个买主卖了。”

“好说!” 赵六接了钥匙,笑着问:“客官心里有个估价不?”

“我也不懂这些行情,” 张宝根挠了挠头,实诚道:“但我信得过您!先前在姜家村见过您,您一看就是好人。”

他现在打心眼觉得跟姜家人有交情的,都是既有本事又心善的人。

先前如意被掳的事没传开,赵六压根不知情;张宝根上次挨打,又是因为村长闹事,他也没在场。

这会儿一听 “姜家村”,只当是和村里相熟的人,顿时热络了几分:“放心!我保准给你寻个好买主,卖个公道价!”

接着又问:“那我这边要是有合适的买家,我去哪儿寻你?”

“我家在姜家村附近的张家村,从村头数第五户就是,我叫张宝根。” 张宝根把地址说得明白。

“好嘞小兄弟,一有消息我就派人去给你报信!” 赵六应得爽快,随即喊来新收的小徒弟,把送张宝根一行人回村的租车活计交给他。

如今赵六已是这牙行的二掌柜,日子好过了,也不忘带着手下人挣些跑腿钱,从不独吞好处。

送走张宝根后,赵六揣着钥匙,亲自去 “王府” 看宅子 —— 得摸清宅子的成色,才能给个准估价。

刚到门口,瞧见那歪歪扭扭或倚或躺在门边的一群人,他着实吓了一跳:如今边关虽在打仗,可遭难的是北齐那边,咱这儿也没听说发水,或是闹旱灾,哪来这么多难民?

他压下疑惑,脸上堆起笑 —— 见人三分笑,总不会出错,这是他混了多年的老经验。“老人家,你们在这儿做啥呢?”

陈老汉慢悠悠撑着墙站起身,含糊道:“这是我亲戚家,我们是来投奔的。”

“亲戚?” 赵六眼里满是狐疑,追问了句:“你们啥时候来的?”

“你问这个作甚?” 陈老汉上下打量赵六,半晌才含糊答:“我们刚到没多久。你又是这家的什么人?”

赵六见对方满是警惕,心里有了成软—— 他虽和善,却不傻,只笑了笑,没接陈老汉的反问,径直穿过人群,就想去开房门。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马车轱辘声,老远就听见张宝根的喊声:“赵大叔!等等!还有事没跟您说清楚!”

方才光顾着尽快卖房,倒忘了提陈家人这茬麻烦,张宝根走半道想起,赶紧折回来,问了牙行的人才知道赵六来这儿了,又急忙赶过来。

他跳下车,小跑着到跟前,呼哧带喘道:“大叔,这些人虽说跟我们沾点远亲,可早断了情分!他们想赖上我们,我怕到时候耽误您卖房,这事得提前跟您打个招呼!”

“竖子!休得胡说!” 陈老汉脸涨得通红,急忙找补:“我们可没说要赖上你家,不过是念着旧情来看看,你别在这儿妄加揣测!”

“既然是来看,那如今也见着了,你们就走吧,别堵在我舅爷家门口。” 张宝根寸步不让。

陈老汉心中一转,忽然转向赵六:“你不是要卖这宅子吗?这位兄弟想必就是牙人了!且说说要多少银子,这宅子我买了!”

“老头子,咱手里没那么多钱啊!” 陈老太赶紧凑到他耳边小声提醒。

“你懂什么!” 陈老汉瞪了她一眼,又回头扫了眼两个儿媳妇,压低声音道:“她们身上还藏着些首饰银子!”

说罢又转向赵六,堆起笑:“这位兄弟,带咱们进去看看宅子,估个价吧!”

赵六没动,只转头看向张宝根 —— 毕竟卖家是张宝根,得听他的主意。

张宝根心里盘算:要是让旁人来看房,指不定还得被陈家人搅和,倒不如干脆卖给他们,省得后续麻烦。

他定了定神,点了头:“行吧,那就让你们看看。”

赵六是个老练的牙人,在他中间周旋撮合,最后这宅子以七十两银子定了下来。

张宝根总算了了桩心事,至于陈家人是不是掏空了家底才凑够银子,他也懒得管。

再说安定下来的陈家人,因着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后面为了过活,竟要靠 “嫁女儿” 换些银钱。

这卖女儿的钱总有花完的时候,故而日子过得越来越落魄,这处宅子终究没守住——两个儿子闹着分家,便把宅子卖了,分了银子,换了两处郊外更小的民房。

陈家人虽都识文断字,本可寻个教书先生或掌柜的活计,可架不住圣上有令:陈家三代以内,不许再提笔写字,更不准考取功名。

没法子,他们只好用最后剩下的银子买了两亩薄田,学着种地,才算勉强能糊口。

到最后,陈老汉老两口因着没了力气种田,两个儿子家都不愿多添一口人的口粮养他们,没熬过第三年冬天就没了。

从此,清平县郊外的村子里,多了个疯疯癫癫的汉子,总被村里的小孩围着喊 “傻大个,傻大个”—— 那正是先前的“京城双俊”之一的陈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