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末世囤货,只为能生存 > 第784章 避难所探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蓝娜娜把照片和一叠档案扔到我的手里。我还没细看,姜美人已经把照片拈起来。

只见她眉头紧皱着,把照片翻到背面细细摩挲了一遍。

她看着照片,声音低了下来:“咱们能落到这么个地方,一定不是巧合。

这个基地恐怕就是‘曙光计划’最早的研究站点之一。”

她将照片递还给我,又指指不远处中控台。“先回台子看看。”

三人走回中央控制区,姜美人没有多解释,干脆利落地在键盘上敲下一串字母和数字。

控制台屏幕顿时激活,跳出新的地图和功能界面。

大半边墙上显示出整个基地的详细结构,甚至包括管道和隐藏通道。

我瞟了一眼操作界面,压低声音问她:“你这密码哪来的?”

她手指停了一下:“组织交接的时候领过资料,防止解散、失联的时候,留有应急联络点备用。

我只知道几个安全口令,用过一次而已,没想真的能进。”

说着,她点开一栏查看近期操作日志:“基地建成十五年,名义上挂‘生物灾害应对中心’的牌子,实际上和‘曙光计划’相关。

八年前还有人用过一次,之后再没人来。自动维护一直运行,机器还很新,物资也保养得体。”

蓝娜娜凑到一旁,盯着屏幕看了半天,说:“管道数量比常规避难所多了一倍,武器库有独立气闸。

医疗区、通讯、食品存贮都有三级隔离门。要是实验对象失控,这里能完全断开和地面接触。”

她低头在纸质资料上画了几笔。

姜美人站起来,扯了扯装备包:“安全第一,先挨个摸一遍,别落下死角。

尤其武器库、动力室先查一遍。”

我和蓝娜娜跟着她,朝地图上西侧画了红圈的房间去。

武器库是一扇厚重的铁门,光秃秃没有门把手,只留一道刷卡口和指纹器。

姜美人试了几次没反应,她有点不耐烦。我把手贴到门边,看了下自己的系统界面,跳出“检测到兼容信息流,是否尝试接入?”

我心下有底,默默选择“是”,感觉系统有一道电流钻过指尖,铁门从内侧传来咔咔几声,锁舌松动,门缓缓拉开。

冷气扑面而来,房间里枪械、仪表全都整齐排列。

最新式的步枪与能量脉冲枪一排排落在架上,每一把都有编号与维护记录。

姜美人把一支造型奇特的脉冲步枪拆下来,说道:“这些实验武器,原理和市面上的完全不同。

脉冲步枪能发射特殊能量波,干扰感染者神经系统。

只是到底能不能救人,没谁敢下定论。”

我小心捏起一套黑色作战服,系统界面突跳提示:“检测到高兼容生物隔离装备,可集成升级安全防护。”

姜美人又摸出几样器材,有防爆盾、多功能冷光手套,还有电磁干扰弹。

她将两副手枪分给我和蓝娜娜:“实验武器优先带几个备用,别全部出动,效果不明可别连累自己。”

蓝娜娜检查储藏柜,扯下一包标有“生物隔离特种装备”的作战服。

她拈着标签研究了半天,低声说:“这批东西只在档案里见过,全线都是特殊材料。

穿上后体征会被屏蔽,热感追踪器失灵。感染者也无法精准锁定。”

我把作战服放回原处,心里琢磨:“基地肯定不简单,单是武器配置,比外面见的要先进很多。”

姜美人提议:“实在不放心的话,把检测仪全带上,走完流程再说。

地下一层得专门查一圈。”

再回到中央控制区,蓝娜娜用刚才拿到的钥匙卡刷开档案室电脑。

开机很慢,屏保下的文件架里排满了项目报告和各种会议文档。

我坐在椅子上随手点开最近的几份报告。蓝娜娜盯着屏幕念了一句:“早期‘曙光计划’,本来做基因修复用,想解决遗传缺陷。

技术开发成功后,军方就插手了。文件明确目标变成生物强化和定向调控。”

姜美人翻着一份纸质档案,两页内容贴得严严实实。

她用笔头指着报告底部:“当年汪博士还反对用作武器,但到了小规模测试阶段,突然改了口,申请了‘定向感染实验’许可。

谁也说不准她到底怎么想的。”我再点开时间表,看到研究分为几个阶段,后两页只剩编号和空白。

蓝娜娜说:“结论部分全删了,所有关键结果都抽走了。”

档案夹忽然掉下一页名单,我顺手捡起来。名单上各个实验志愿者姓名后都标有等级,我的名字“卫新”后面专门画了红圈,旁边写着“优先级别:最高”。

我盯着自己的名字,胃里一下发紧,又麻又沉。

档案里没有多余信息,只标了编号和一个模糊的审核通过章。

我手心捏紧那页纸,脑子里像堵住一样。

姜美人见我木着脸,把名单收好:“别想太多,重点还是基地和系统的事。

你参与过实验不等于什么都知道。现在咱们还得看看研究区。”

我们下到地下一层,穿过走廊,几扇门都需要密码或者物理钥匙。

姜美人试过上面的几个标号,都没反应。她皱着眉,敲了敲门:“安全级别更高,连曙光组织成员都进不去。

估计只剩主控系统能解决。”

我走近观察区,几个巨大的玻璃隔舱,后面是一排排隔离舱,仪表和呼吸管全在原位。

实验区的仪器盖着防尘布,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都是暗的。

每台工作站的显示器都弹出“权限受限”提示。

我们三人围在一间会议室门口,蓝娜娜拉开门,靠近电子白板,上面还残留着会议记录。

白板顶端几个大字:“系统原型测试成功”,紧跟着又写了“七型分离协议已确认”。

最下面有片擦得模糊的字迹:“样本匹配度超过预期,但稳定性存疑。”

蓝娜娜把这些记了下来,她舔了下嘴唇:“这说明系统一开始就是分成七个版本,而且能互相制衡,还留了安全机制。”

姜美人“嗯”了一声:“会议以后就没人再改动过白板。

说明整个测试到那晚为止,就此打住。”她指着空空的桌面:“会议桌都还留着,一堆资料不是丢了就是转移别地。”

我们正讨论,一串电子音在中央控制台里炸出来。

屏幕蹦出提示:“基地全面激活,正在执行环境调整和系统诊断。”

我看一眼系统界面,页面底部跳出新消息:“检测到匹配环境,开始适应性调整与功能扩展。”

我的界面像撒豆子一样弹出几排代码,进度条缓慢爬升。

我本能地想关掉提示,系统只弹回两个字:“不可暂停。”

姜美人接到我的示意,把大家拉回中央区域,我低头琢磨:“系统在升级,自我整合模块,执行武器兼容性强化、防御适应性。

估计要好几个小时。”我说:“升级自己来的。

我没控制过,大概是识别了部分主机数据,就自动触发了。”

蓝娜娜担忧:“升级的功能强度会是多少?档案里说系统原本功能远超现在所见,后来做过自限,怕失控。

解除这些限制,可能惹麻烦。”

姜美人语气冷静:“现在只能等。比起外面追兵和感染体,至少工具、补给、武装在手,还有空间可用。

如果系统升级真能唤醒什么根本机能,咱们反而能找到计划漏洞。

实在不行,全力撤离。”

我把手搭在控制台边,低声:“系统进度条慢慢爬升。

估计差不多六个小时能结束。它说数据整合恢复原设计功能。

我们在升级完成前,不能离开基地,也尽量别剧烈活动。”

蓝娜娜翻着手里的资料:“那等系统更新时,就一边查文件,一边监控安全。

这里通风电力全恢复了,食物储存也全冷藏保鲜,危机没眼下那么急。”

姜美人把武器调整到随手就能取的地方,坐到中央台子边:“弹药分头放,药品器材集中码放,遇事随时撤。”

我坐下来,盯着系统页面,看那一串代码和进度条悄无声息地更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