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确实,李浮生今天干的活比他们更多,尤其是一些出力更多的活,都是李浮生一个人承担了。
刘光齐和闫解成两人尽管被噎的难受,但也找不到什么理由来说李浮生的不是。
能怪的也就只有他们俩自己硬件配置不如别人。
更何况要不是今天李浮生来了,光是只有他们四个人忙活,早就忙不过来了。
食堂的火爆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
这还是现在有五个人在工作,过段时间蔡全无的厨艺成长起来,他还要回小酒馆工作。
方别考虑着还是要再招一个人进食堂才行。
这段时间食堂刚刚开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着一股新鲜劲,等这股劲儿过了之后,人流量就会逐渐趋于正常了。
那时候蔡全无走了,食堂同样还是剩下五个人。
这样的配置刚刚好,每个人的工作强度也不大,都能适应。
方别考虑的十分周到,并不是因为他和李浮生,何大清的关系好,就算换别人来食堂也是一个样。
他又不是资本家,压榨劳动力,像前世某些工作,把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叉车使,叉车藏起来不让使这么缺德的事情,方别干不出来。
招人也很简单,这个年代工作岗位紧俏,不说农村,就算是在城里,一个工作指标也是相当难得。
随便放出风就会有许多人来报名。
所以这件事方别也没再多考虑。
方别朝着李浮生笑道:“在食堂工作,现在能填饱肚子了吧?”
李浮生点头应道:“能,能吃饱肚子了。”
听到李浮生的回答,方别也是点了点头。
食堂对比澡堂,收入的差别不大,甚至于按照规定,李浮生刚进食堂,是拿不到之前在澡堂那么高的工资的。
方别没在这一点上给李浮生开后门,而是考虑到了李浮生另外一点的困境。
就是这小子忒能吃了一点。
方别还记得,当初傻柱请他吃饭,当时都还不知道李浮生的胃口有多大,傻柱把李浮生一块儿给叫上。
刚开始时,李浮生还很有礼貌,只是一点点就克制着不再继续吃下去。
傻柱当时还不信邪,让李浮生只管敞开肚皮吃,结果就这么一顿,把傻柱都给吃的有些肉疼,方别现在想起傻柱的表情都还感觉有些好笑。
虽说这里面有着李浮生在大街上流浪,饿了几顿的原因,但也足以证明李浮生的胃口超乎常人。
李浮生平常虽说保持着克制,饿不死但也吃不饱。
李浮生人也不错,方别没能力两说,现在有这个能力,这种不费吹灰之力的小忙,他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还是吝啬出手的。
方别没再多说,拍了拍这个一米九大高个的肩膀。
“好好工作,在食堂虽然收入不一定高,但让你填饱肚子不再挨饿,还是轻而易举的。”
李浮生回道:“工资无所谓,拿不拿都可以,反正我领了工资也是用来买粮食,现在已经能填饱肚子了。”
这孩子也太实诚了一点儿。
“工资该拿还是要拿的,以后有什么事也能用上。”
现在是票证时代,现金的作用被削弱,但也仅仅是削弱,而不是没用,许多东西,就算是没有票,在鸽子市,黑市上依旧是能用钱掏到。
接着方别转身出了厨房。
乐瑾已经帮他打好了饭菜。
吃过饭之后,方别又回到了诊室。
一下午的时间过去,下班之后,方别骑上摩托车,回到了家里。
乐瑶今天早上回了趟娘家,这会儿已经回来了,在厨房里忙活着晚饭。
看着厨房里多出的一大袋子粮食,方别问道:
“媳妇儿,这你搬回来的?”
乐瑶点点头,“怎么样,我厉害吧?”
方别提着口袋掂量了一下,“这都有上百斤重了,你怎么带回来的?”
乐瑶解释道:“就捆在自行车后座上啊,我妈帮我抬上车,捆好我就带回来了。”
方别接着道:“你骑着车,带一百多斤的粮食,多危险。”
乐瑶撒娇道:“哎呀,你别唠叨了,我这不是没事儿嘛。”
方别脸色一肃:“不行,以后可别干这种事了,有什么东西要带的,叫上我一块儿,就算我没时间,那你也可以找个拉货的,不然你要是哪摔着了,我会心疼的。”
乐瑶听着方别关心的话,心里甜滋滋的。
“好,我记住了,之前我回院子的时候,我一个人搬不动,秦京茹刚从外面回来,是她帮我一块儿搬回来的。”
秦京茹没有工作,就和现在的乐瑶一样。
虽然身份有差别,但两人接触过几回,倒也相处的很愉快。
方别问道:“今天你回去,就是咱妈叫你去搬粮食?”
“那倒不是。”乐瑶摇摇头,接着道:
“回去是我妈给我商量咱们婚宴的事。”
方别点头道:“哦,还挺巧,今天师父也刚好来医院跟我商量过。”
乐瑶也没说回家具体商量了什么,倒是接着说起了粮食。
“前段时间你不是让咱妈屯点粮食吗,现在粮食都已经到位了,不过四合院这边人多眼杂,运回来太多的粮食容易生是非,所以那些粮食就放在了咱妈那边,我们家里粮食吃完了,随时过去拿就行了。”
这一点母女俩考虑的倒是十分到位。
乐家虽说现在许多房产都捐了出去,不再是以前的大杂院,但仍旧保留着独门独户,一家人住着一个不算小的一进四合院,隐私有保障,存放粮食也很方便。
独门独户在各方面都碾压着大杂院。
至于没有这么多的邻居,不够热闹这一点。
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方别也是琢磨着,要不干脆买个独门独户的四合院来住算了?
三进和二进的太过于高调,同时也可遇不可求。
但一进的四合院,以他现在副处的级别,也不算是什么高调之举吧。
买四合院的计划算是造下了,现在粮食也已经到位。
眼瞅着已经年底了,这马上就要来临的三年灾荒,也不再是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