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忠勇侯 > 第396章 《朝会余威议变法,八府十网锁江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6章 《朝会余威议变法,八府十网锁江南》

崇祯回到乾清宫后,坐在御案之上,回想着今日的朝会,想到此处嘴角处就忍不住露出笑容。

站在其身边的王承恩,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已经很多年,除了大捷之外,就很少能看见皇爷笑了,尤其是还笑得这么开心,不由得眼眶有些红润。

崇祯察觉到了王承恩的情绪,笑了笑说道:“你这老货是怎么了?”

“没、没怎么,老奴就是很久没看皇爷笑得这么开心了,老奴心里高兴啊。”

“嘿,是啊,你不说朕都忘记了,有多少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今日义明狠狠地质训了这些文官,朕真是出了一口恶气!对了,你现在去把义明叫回来。

变法的事,朕还得再问问他。另外,再派人去一趟内阁签押房,把阁臣们也叫来。还有,去告诉曹化淳,今日朝议结束后,京师臣民有何议论,速报于朕。”

“老奴遵旨,老奴这就去。”

黄义明走了一半回家的路,正在大街上买东西,准备带些礼物回家,满心得思妻之心啊。

“那些狗官,整天就会放狗屁,这下子好了,咱们的侯爷,是狠狠骂了他们一顿。”

“不对、不对,据我听到的消息,当时那个苏老头,大骂侯爷是奸臣,结果您猜怎么着,侯爷说他是个沽名钓誉的废物,冻死饿死的百姓他们不管不问,就会之乎者也。”

“还是不对,据我所知——哎,我跟你们讲啊,侯爷说他们,就是说那些狗官,谁家腾不出一个屋子来、腾不出一碗米饭来救济灾民,问得那些狗官哑口无言,说他们是纯放屁!”

大街上人来人往,贩夫走卒、市井百姓都在议论着今日的朝会,有的地方三五成群,有的地方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把今日的朝会说得神乎其神,各种版本都有。

“好、好啊,说得好,那些狗官就没一个好东西!”众多百姓听到兴奋处,高兴得激烈鼓掌,手心都拍红了。

这时又有一个老者开口道:“诸位、诸位,老夫还知道一个消息。”

人群立即就安静了,都想听听这老头是不是有什么炸裂的消息。

“老夫有一个在朝中做官的亲戚,据他所说呀,今日陛下大骂那些狗官,狗官们说陛下富有四海,您猜陛下怎么说?

陛下说,四海在哪,富有的天下又在哪?陛下说他看到的是战乱、灾荒、饿殍。”

大街上到处都在传扬着今日朝会的事情,百姓的人群中也有不少东厂番子,乔装打扮,四处探听人群的议论,其中也包括官员、文人墨客。

黄义明听了一会,就准备走了,真是自古以来,我华夏百姓,都是这么热爱议论国事。

这时一个太监穿过人群,寻到了黄义明。

双方一见面,黄义明就被喊了回去,得,暂时是回不去了。

小半个时辰后。

乾清宫,内阁大臣、黄义明全部到齐。

这时的乾清宫大殿中央,摆放着一张大桌子,桌面上铺着大明疆域万里图。

“义明啊,朕本打算让你先回家,但国事举步维艰,朕也只能暂时先将你喊回来了。

等会议结束,朕有个惊喜和你说。”说着又看向内阁那边,“你们议过了没有,有没有眉目?”

范景文作为首辅,见皇帝发问了,他不得不出列作答:“陛下,此事太大,绝非一时半会能议出个结果来,还望陛下明鉴。”

宦海沉浮几十年,也是老油条了,你皇帝不表露意思,你让我这个首辅怎么表露意思。

首辅的话说完了,其实跟没说也没两样,其余阁臣躬身而列,低头不语。

次辅李邦华站了出来,他思绪良久,看向黄义明问道:“侯爷的奏疏,本阁细细看过,变法之事,必然会触动守旧派的利益。

历朝历代的变法皆是如此,鲜少有能成功者,例如唐宋时期的变法也以失败而告终。不知若是真的推行,朝廷应该选谁去推,又该怎么推?”

这番话可谓是有多层意思,强盛的大唐都拗不过保守派,我大明呢?而且谁去推就很有讲究,谁去推行,推行失败了,那可是要身败名裂、掉脑袋的,王安石也不例外。

崇祯也知道,是自己心急了,这是老毛病了,没办法,但变法若是成功,那可是受益匪浅啊。

听了次辅一席话,也是点了点头:“义明,你来将变法之事,着重点说给阁老们听听。”

黄义明走到地图旁边,见状,崇祯和阁臣们也都走了过来。

黄义明伸手在地图上,这里戳一戳,那里点一点:“李阁老刚才说的不错,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自己的问题,失败也是有着诸多原因。

我的变法思路,重点来说,就是从前杨阁部的四正六隅、十面网,但已被我修改为八府十网锁江策。

其重点就是用军权来推倒一切的反对势力,如同一张大网,以应天府、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松江府、徽州府为核心,这里包括浙江全境,用重兵网住他们。最后臣建议,南北一体推行。”

阁臣们听完之后都惊呆了,原来这忠勇侯就是要杀出一条血路啊。

崇祯也颇为震惊,要真是撒下这样的一张大网,那打上来的鱼,会不会把大明给压垮了?这无疑将会杀掉很多人,文人、官员、勋贵,尤其江南还是大明的财赋重地。

黄义明一看崇祯和阁臣们都陷入震惊中,接着说道:“我大明永乐年间,年收入八千万两,就是到了嘉靖年间,仍然还有四千五百万左右,可到了本朝,每年就区区两三百万两,可开支却高达千万以上。

百姓们的肩膀早就被沉重的赋税给压垮了,同样是大明子民,那些士绅商人变着法地逃税漏税,不交税。

所有的赋税全都压在了百姓的身上。已经没有人能记住百姓们到底承担了多少,就是轮,也该轮到商人来为国出力了吧。”

乾清宫内一片安静,这并不是什么大的秘密,在场之人谁都知道,只是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太过于复杂。

崇祯听到是老脸一红,叹了口气:“是啊,大明子民为朝廷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朕也知道变法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但奈何若不打破僵局,又能如何啊!”

“江南之地承平两百年了,有多富庶,每年给朝廷上交的银子却一年比一年少。钱去哪了,进了谁的口袋?这些年来,江南早已和朝廷离心离德。

他们就仗着朝廷既要对付关内的流寇,也要应付关外的八旗兵,分不出身来治理江南,他们的胆子才越来越大。若是再不治理,世人只知有北明而无大明了。”

崇祯愤怒的一拳砸在御案上,声音严厉地说道:“朕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