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明忠勇侯 > 第397章 《阁臣力挺定国策,江南重托与君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7章 《阁臣力挺定国策,江南重托与君期》

“江南,这些年确实太过分了,铜、铁、盐、棉、丝绸、茶等等,却只给朝廷交这么点税,唉。”张凤翔有些生气地说道。

黄义明看向崇祯,再次开口:“陛下,臣以为,变法是不得已才要推行的。

我大明立国近三百载,时事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朝廷不跟着变,就会没落。

这么久的时间里,大地主、大士绅早就将朝廷踢出局了,因此财富全流进了他们的口袋。”

“可恶、可恶,这些该死的东西,朕早晚要和他们算账,朕的钱,朕的钱!”

一直没说话的倪元璐也站了出来:“陛下,臣主管着户部,张口就离不开银子,还望陛下不要嫌臣庸俗。”

“银子好啊,一户人家,只要有余银二两,那他就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和反贼掺和到一块去,爱卿放开了说吧。”

“陛下,这些年,国库空空荡荡,好不容易有了点钱,各部开支又大,再怎么节约,银子还是像流水一样往外淌。

虽然眼下,抄晋商家所得有多少臣还不清楚,但臣以为,若朝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库的空虚将会持续下去。”

倪元璐这番话,虽然没有说支持变法,但也有其中的意味,光靠抄家只能解决一时之急,而不能长久。

崇祯背过身去,叹了口气,心中又何尝不知,的确如此。可这变法的事情太大了,江南是大明的赋税重地,要是因为变法再乱起来,哎……

想到这,他转过身来,扫视内阁众人,这件事要是真推行,就必须得让内阁力挺朝廷才行:“范阁老、李阁老,张爱卿和倪爱卿的话你们都听见了吧,你二人怎么看?”

两个老头对视一眼,都明白,皇帝这是在问变法能不能推行。

范景文作为首辅,不得不开口道:“陛下,老臣以为,变法之事,可行,但选择时机很重要。如今关内虽然战火停了,可关外的满清仍需要警惕,臣请陛下三思。”

李邦华躬身奏道:“陛下,臣以为,若是推行变法,就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朝廷能否控制住局面很重要,能否扛住压力更重要。若是这两项能顶得住,臣赞同忠勇侯的变法之策。”

李邦华的声音在乾清宫内回荡着,以内阁次辅的身份力挺黄义明,这份分量可不低,也算是第一个公开赞同之人。再干个几年也就可以致仕回乡了,这算是在退休前,想为朝廷完成此件大事。

随之,蒋德景也站了出来:“陛下,臣也以为忠勇侯此变法之策,乃为救国之策。虽然牵扯众多,但这不正印证了要打破阻挠、重整朝纲吗?

一旦变法成功,我朝将再次强盛起来,而且百姓的负担将会大大减轻!

陛下啊,百姓苦啊,已经从开国苦到了现在,再不让百姓们喘口气,即使是内乱平了,只怕也难以持久。

届时内忧外患再起,我大明将再次陷入两线作战,多年来的教训我们不能忘啊!”

已经有两位阁臣表态了,而张凤翔和倪元璐,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话语中也能听出来倾向。如今只剩下了首辅。

崇祯将目光放在首辅身上,并未说话。

黄义明开口道:“陛下,首辅说时机很重要,这一点臣十分赞同。

恰如眼下,臣以为就是最适合的时机。李、张二贼攻破之处,官僚体系已经乱了,虽然朝廷也派人下去治理,但从前的那些利益网已经没了。

若是现在变法,将会减少许多阻力。而江南这块硬骨头,只要肯下手,也一定可以突破阻力,将变法推行下去。”

听了女婿的话,张凤翔脑子也转过弯来了,对啊,如此说来,最难啃的就是江南了。

崇祯也不问首辅怎么看了,直接问在场所有阁臣:“朕若是准了义明的变法之策,你们能不能顶住压力?”

皇帝已经是间接表态支持了,余光打量在首辅身上。

这话看似是问所有人,其实还是在问首辅,其余阁臣也将余光都放在了首辅身上。

不知不觉中,范景文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汗水,官袍的后背也被汗水湿透了。看来皇帝是下定决心了,唉,罢了。

能不能活到致仕回乡都难说了,只怕自己的名声,也得毁在天下读书人的笔下了:“若陛下圣心已定,臣当率领内阁全力以赴,纵是压力再大,臣,唯有一死!”

“臣等,唯有一死!”

首辅开言了,众阁臣也异口同声,意思就是,大不了就是一死,实在扛不住了,想不死都不行。

眼看内阁被自己拉过来站台了,崇祯也明确表态:“既然阁老们有此决心,那朕也明确告诉你们,不管有什么阻力,朕都会在后面力挺你们。

回想十七年时,你我君臣又何尝不是已经死过一次,若是变法失败,朕将与卿等,共进退!”他目光放在女婿身上,“义明,变法之事,关乎国家兴亡,兹事体大!”

接下来,众人就具体事宜、人员安排又进行了一番商议。

崇祯思索来思索去,江南这块硬骨头,唉,除了女婿去,或许能啃得动,换成别人,还真难说。没办法,最终还是选定,让黄义明去江南。

站在边上的王承恩,一颗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眼前这一幕君臣一心的画面,实在是久违了。若是朝廷上的百官也能如此,以国家为重,大明又怎会一直走下坡路。

黄义明跪下叩了个头,口中大呼:“请陛下和阁老们安心,臣必将全力以赴,纵有万般阻力,臣也一定完成变法,使我大明再次强盛起来!”

掷地有声的一番话,彰显着他的决心与担当,响彻乾清宫。至此,变法之事算是被敲定了。

一众阁臣们砰砰叩头,对皇帝今日这番魄力,实属罕见,看来陛下是下定决心了。

崇祯此刻,颇有些刚登基之时的气魄,意气风发,让所有人都起来,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过:“朕登基二十载,呕心沥血,夙兴夜寐。

最想完成的一件事就是中兴大明,不负祖宗托付之重。今有尔等贤臣良将,乃朕之幸,朝廷之幸,天下百姓之幸。”

“变法之事,朕准了。着内阁即刻拟旨,票拟之后,交司礼监披红。圣旨暂不下发,待义明南下之后,再昭告天下。今日之事,朕希望任何人在旨意没有发下之前,绝不可透露半个字出去。”

“臣等遵旨。”言罢,大臣们再次叩头,躬身退了出去。

阁老们走后,乾清宫内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崇祯来到女婿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苦了你了,打完流寇又要南下。

变法虽不比上战场,然,朕也知道,这次南下,将会比上战场更加凶险,朕盼望你能安去安来。”

“臣、臣、臣……”

“也是做父亲的人了,一定要平安归来,朕等着你。”

黄义明猛地抬起头,只见岳父眼中满是关爱:“陛下,您说,您说。”

“你要当爹了。自从你上次离京半月之后,媺娖就经常犯恶心,宫女报到朕这里来了,朕就派太医过去把脉了。

再有一两个月,就要生了,趁着还有时间,回家多陪陪媺娖吧。”

“臣、臣、臣告退。”出了乾清宫后,黄义明迅速回家,一路上心情十分舒畅,黄家有后了,自己要当爹了。